骑行6000公里,给留学儿子换回“中国心”

2016-12-26 21:12齐齐云景
知音(月末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心父子俩儿子

齐齐+云景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喜欢将子女送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留学,其中有不少父母在孩子读初中、高中阶段就将其送出国。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行为催生出新一类“香蕉人”。新一类“香蕉人”是指,因为在初中、高中阶段就被送出国留学,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经过西方教育后,他们虽然是黄皮肤,但思想与行为方式更接近于西方白种人,在回国后变得极度不适应,成为尴尬的“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浙江丽水的一位父亲胡立铭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儿子胡齐在读高二的时候就被送到美国读书。时间一长,儿子开始变得崇洋媚外,一回国就不适应国内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抱怨国内的种种不是,都不愿意回家。这该如何是好?且看这位父亲如何用一场6000公里的骑行换回儿子的“中国心”——

父亲的担忧:我家有个“洋”儿子

2016年新春,一大早,胡立铭就推开儿子胡齐的房门,想叫儿子跟他一起去拜年,不想却遭到儿子的质问:“爸,您怎么不敲门就进我房间呀?”“你可是我儿子,我进你的房间还要敲门?”可胡齐却说:“那我也有隐私呀,你不知道国外的父母多尊重孩子的隐私,你太不尊重我了。”胡立铭摇摇头,悻悻地走开了。

现年49岁的胡立铭是浙江丽水人,是当地一家银行的部门主管。妻子齐静长他两岁,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1996年6月,他们的儿子胡齐诞生。

从读小学起,胡齐在学习上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在别的同学在课堂上抄单词、写试卷的时候,他就开始钻研计算机编程,四年级就获得了浙江省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初中三年,胡齐多次赴英国进行短期学习,参加田径、奥数、航模、计算机竞赛,获奖无数。为了给儿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2012年初,他们通过美国一个朋友,将正在读高二的胡齐转入美国撒切尔中学。2014年7月,胡齐不负众望,考上了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专业。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胡立铭开始发觉,儿子和他们疏远了不少。这几年,儿子在美国忙学业,他们夫妻俩在国内拼命赚钱,一家人靠微信联系,偶尔视频聊天。只有在每年寒暑假,一家人才能短暂的团聚。

2015年暑假,想到儿子马上可以回家,胡立铭夫妻俩都格外高兴。他们去乡下买回土猪肉、土鸡蛋和新鲜蔬菜。可当天晚上,儿子却打回越洋电话:“妈,我这个暑假就不回家了,听说国内空气质量又下降,我可不想回家吸雾霾。”挂了电话,胡立铭夫妻俩都有些失落。虽然国内空气质量在下降,但其实丽水有“养生福地”之称,空气质量还算不错的。

好不容易盼到2016年春节,儿子回国了。为了拉近与儿子的距离,胡立铭决定多和儿子相处。可儿子先是不让他进房门,说是需要隐私。当他对儿子说想出去拜拜年,儿子却说:“拜年打个电话发个红包不就行了,国外放假了就各过各的,想休息休息,想度假度假。”胡立铭语塞:“你这才出去几年,就这么崇洋媚外?”为了多跟儿子交流感情,每天早上,胡立铭都特意叫他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看到国内物价飙涨,胡齐就拿美国的生活成本做比较,说美国有政府补贴,福利待遇都很好。

晚上,齐静给儿子冲了一杯牛奶。胡齐对着牛奶闻了半天,还问妈妈:“你这牛奶是我在美国带回来的还是你们在超市买的呀?你可千万别给我喝有毒的牛奶啊?”齐静又好气又好笑,拍拍儿子的头说:“你瞎说什么呢?我跟你爸天天喝也没怎么样呢。”听到母子俩的对话,胡立铭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承认,儿子说的情况在现实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但不至于像他所说的那么糟糕呀。儿子习惯了美国生活,似乎已经忘了中国才是他的根……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这天晚上,夫妻俩都陷入了沉思:儿子16岁的时候就被送出国了,当他习惯了美国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环境,就很容易被“西化”,成为“黄皮白心”的新香蕉人。所以,他回国之后才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对国内有了偏见,他们该怎么改变儿子呢?

2016年5月初,胡立铭在网上看到一对父子通过骑行旅游感受各地风土人情的新闻时,突然眼前一亮:我也可以效仿这种方式,来一次亲子游,修复父子关系。同时,也让儿子了解自己的祖国。

胡立铭在微信上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儿子,胡齐表示一放暑假就回国。6月20日,儿子一脸兴奋地回到家,显然对这次骑行很期待。综合父子俩想去的地方,胡立铭决定从浙江丽水出发,经南京、徐州、济南,然后到达天津,然后再一路南下,到三亚市天涯海角,共6000公里路。

胡立铭的同事都反对父子俩的做法,觉得路途太长,父子俩不可能完成这次骑行。胡齐的爷爷奶奶也打来电话,担心胡齐吃不了苦。胡立铭却信心满满地说:“你们就放心吧,我以前就经常骑行,我的体力肯定没问题。以胡齐好胜的个性,你们觉得他会愿意输给我吗?”

2016年6月25日,父子俩收到在网上订购的两辆二手自行车,便开始了这次骑行之旅。

6000公里骑行,一路艰辛父子扛

一开始,父子俩边走边玩,沿途欣赏了不少风景。可当第五天到达南京后,胡齐就停了下来,想要休息几天。他喘着气跟爸爸说:“爸,这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腿这么痛,早知道就……”言语中不乏悔意。胡立铭站在胡齐身后,建议儿子调整方略:“你这几天遇到长坡就下来推车,等过几天你的身体适应了骑行,腿也就不疼了。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牙坚持。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你的人生就习惯了知难而退,以后就很难有所超越。”胡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决定坚持下去。

7月12日,父子俩刚从省道进入G105国道,胡齐就因天气炎热中暑了。胡立铭顾不上吃饭,寸步不离地照顾儿子。看爸爸又累又焦虑,胡齐说:“爸,我休息下就好了,你别担心了。”胡立铭一边为儿子的懂事欣慰,一边对儿子说:“我哪能休息好啊,你稍一有点毛病,我就担心。你不知道,你在美国的时候,我跟你妈经常提心吊胆的,生怕你有个感冒发烧,连个照顾你的人都没有。”胡齐听了鼻子一酸。

第二天,胡立铭想让儿子休整一天。可胡齐却说:“这点小毛病就休息,何时才能到达天涯海角呢?”胡齐的态度完全出乎胡立铭的意料,他一直以为儿子任性、自私、吃不了苦,没想到儿子还挺有毅力的。胡立铭欣慰不已。父子俩继续骑行。

7月19日华北地区开启了暴雨模式,一连几天都是倾盆大雨。20日这天,父子俩在河北丰宁境内抄近道,不料途中遭遇暴雨袭击,父子俩拼命踩着自行车,希望能找到躲雨的地方。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道路内侧的泥土滑了下来,塌方了!胡齐回过头,见父亲被堵在后面,一块石头差点砸中了他,吓得魂飞魄散。胡立铭见儿子愣在那里,大喊:“危险!你别过来。走远点。”可这个时候,胡齐哪肯丢下父亲。他稍稍镇定一下,冒着二次塌方的风险,向爸爸走过去。

胡立铭阻止不了,只好把行李包扔过泥堆,托住自行车,想要越过前面的土坡。儿子也走上前,跟爸爸一起托住自行车,父子俩一前一后地过来。越过了塌方的那一刻,胡立铭热泪盈眶,激动得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拥抱着儿子……

没多久,天晴了。长途跋涉加上惊吓,胡立铭明显体力不支,尽管他没跟胡齐提起,但胡齐还是看出了爸爸的疲惫,他扶爸爸去公园草坪上坐着歇息,然后搭起了帐篷,还去附近的居民家备了水。胡立铭这才发现,原来儿子还是很关心他这个父亲,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心里深感欣慰。

7月25日,父子俩来到北京。这是骑行中最重要的一站,胡立铭特意在这里休整了两天。他带儿子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并登上了长城。看着古老的建筑威严耸立,胡齐流连忘返。夜里说起历史的时候,父子俩一个了解中国,一个了解美国,直到凌晨还意犹未尽。胡齐感慨:“其实,中国挺好的,我毕业了还是要回国,我之前的见解太片面了……”凌晨时分胡立铭在微信里写道:经历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的洗礼,我的“美国”儿子承认“中国比美国好”。

8月8日,在G107国道河南漯河境内,离武汉还有70公里的地方,气温高达40摄氏度,父子俩的座驾轮番爆胎。正巧当地一位村支书开车路过这里,见父子俩焦急的模样,主动询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助。得知原委之后,村支书不仅把胡立铭连车一起送到修车店,等车修好了又送回来。胡立铭感激不已。车轮爆胎的情况,在他们到达武汉的时候,又遇到过一次。这次,他们遇到两个自驾游去武汉玩的小姑娘,她们毫不犹疑就把父子俩送到修车店。这彻底改变了胡齐觉得中国人冷漠的印象,他对胡立铭说:“咱们中国人跟新闻报道里完全不一样,还是好心人多啊。”

8月13日,湖南衡阳下起了中雨,父子俩在一工棚躲雨,工棚里有个50多岁的农民工。大叔和胡齐聊了起来:“你还在读书吧?我儿子也跟你差不多大,原本应该今年上大学的。”胡齐反问:“那他读哪个大学?”大叔叹了口气:“哎,都怪我没用,没赚什么钱,他为了让弟弟读书,放弃了读大学,去深圳打工了。”胡齐怎么也想不到现在还有人读不起书。胡齐又问:“你每天能赚多少钱?”大叔说:“好点的时候一天可以赚200块,但不是每次都能找到活干。到下半年还要回去收庄稼,一年能赚个2万块就很好了。”

离开工棚后,他几次对爸爸欲言又止。胡立铭问他:“你想说什么就说吧。”胡齐停下车,沉声说:“爸爸,谢谢你和妈妈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家庭条件,我以前以为这些都是应该的,现在才知道,你跟妈妈很辛苦。我以前花钱大手大脚的,现在才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看到儿子真诚的样子,胡立铭感慨不已:这次骑行不仅让他和儿子贴近了很多,也让儿子成长了不少,他相信这次旅程,对儿子有着非凡的意义。

之后,父子俩经G322国道转入G207国道,在9月10日,父子俩以每天平均120公里的速度顺利地到达三亚市天涯海角。这个被亲人朋友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就这样实现了。在海边看到太阳冉冉升起的那一刻,父子俩朝对方竖起了大拇指……

换回“中国心”,骑行让儿子脱胎换骨

9月12日,父子俩踏上了归程。回来之前,胡齐将两辆自行车转卖给两位驴友,说是资源利用。胡立铭非常赞同儿子的举动。

回家后的第一天,胡齐给爸爸打了洗脚水,对爸爸说:“在外奔波这么久,网上说泡脚有助于体力恢复。”儿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也知道心疼父亲了。不仅如此,在家里,胡齐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主动找胡立铭商量、请教。齐静打趣道:“你现在眼里只有爸爸了,他一个小主管能知道什么?”胡齐却说:“爸经常说他走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长,我不请教他请教谁呢?”

原来,这一路上,父亲的见解,学识和与人沟通的本领也让胡齐学到很多东西,他深深觉得原来父亲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要多向爸爸学习。

更让胡立铭夫妻惊讶的是,每次出去买东西,胡齐不再像以前那样挑剔了,甚至很多东西能省则省。9月28日,受台风“鲶鱼”的影响,丽水市下辖的遂昌县苏村发生山体滑坡,导致整个村庄被毁,27名村民失联。胡齐在电视上看到后,将自己省下来的2000多元零花钱捐给了灾区。这一举动让胡立铭刮目相看。

眼见胡齐马上又要去美国上学了,他却提出想休学一学期,去杭州做一个社会调查,好好地体验一下中国社会。了解到美国学校也非常鼓励这样的社会调查,胡立铭很快就同意了儿子的想法。

没过几天,胡齐在杭州一家民营公司找到一份销售工作。他给自己列了一个长达100天的调查计划。齐静心疼儿子:“这么累,还是别干了吧?”“每天骑100公里,近40摄氏度的高温等都被克服了,还有什么不能战胜呢?”这次骑行,父亲教会他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坚持就是胜利,如果没有第一个星期的坚持,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喜悦。

齐静跟胡立铭感慨:“刚开始,我还以为你们父子俩只是玩一玩,想不到你们竟然坚持下来了。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真的有变化了。他更坚强更勇敢了,我真的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看到儿子这么有干劲,胡立铭也不甘示弱。他决定也给自己“充充电”,补补“互联网+”等相关知识,将来也给儿子提供一些帮助。他还有一个想法,想在下一个暑假,跟儿子来一场环中国边界骑行……

编辑/包奥琴

猜你喜欢
中国心父子俩儿子
打儿子
父子俩的假期
瓶中的信
虚惊一场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们赢了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