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2016-12-26 16:19魏引弟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程文本

魏引弟

摘要:预设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建立有效性课堂的一个重要理念,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预设不足、过度预设的问题、课堂生成发展难以把握,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47-01

课前预设是教学活动进行的蓝本,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就是预测与设计。指通过课前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预测与设计,以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中学语文学科教育,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学习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精心预设形成一堂有效、灵动的语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它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指引下的预设要求教师重视人文性,教师在灵活运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找到驾驭课堂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丰富的过程。其次,它遵循了构建理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教学活动场所;是宣扬人文思想,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平台;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全面教育的活动。再次,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强调“教”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精心预设的语文理想课堂应该突破以往的“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多思考,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过:“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征。”[1]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长智慧的同时还让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这能激发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中学语文课堂中,预设并没有很好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依然只是教师眼中的写教案,随之再付诸于实践的“填鸭式”教学,新课程所提倡的“复杂多维的课程”也被教师断章取义为“课前准备——复习旧课——教案灌输——布置作业”的简单流程,整节课看似被安排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性很难体现,他们几乎没有思考的空间,只是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地回答些早已预设好的简单问题,被动地接受一个个现成的标准答案。就算在课堂提出疑问,要么被教师一笔带过而不做深究,要么直接忽略。本就处在培养多维的青少年的孩子,如同“被捆了翅膀的鸽子”,难以展翅飞翔,使他们觉得语文课的枯燥乏味,更甚者认为语文课就是他们的休养生息课,打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经过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调查研究,预设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预设不足。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前预设是实际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预设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教材作为教学的现实教具,它是教学的“引子”,在新课程中,教材不再被当做一个孤立的整体,而是有效的“课程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教材,他们认为文本只是信息的集合体,预设了大量偏离文本的内容。部分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大量资料,从而脱离了文本内容,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高一级语文必修3的《动物游戏之谜》一文时,为了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安排学生搜集自己孩童时代所玩过的游戏,在课堂上教师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人类孩童之时的游戏,但只用了短短的时间探讨“动物”游戏,更甚者没有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最后它还是一个谜的韵味。学生在本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只是一个信息拼盘,而不是阅读体验。这种简单的“预设”,教师只是一味的把问题抛给学生,既没有研究教材的文本内容,也没有理会学生的课堂感受。严重背离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2]。这样的课堂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构建及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认识,更重要的是束缚了师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欲望。

第二,过度预设。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吸引学生,而且同时还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解读文本,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然后通过课堂实践,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精心的预设体现了教师对文本和学生的责任感,但是,岂不知?这样精心的设计造成了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使他们循规蹈矩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没有自己对于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看似“环环相扣”的课堂,其实只是老师个人的精彩“表演”,上课成了死教硬灌、执行教案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显得刻板、死气沉沉。殊不知“学生的‘旁逸斜出和‘离经叛道等教学意外充满着不可预知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是教学活动得以提高和升华的生长点和脚手架”[2]。

预设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预设不足和过度预设”的问题稍加关注,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构建理想课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乐于质疑、积极探索的精神。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教师之友,2004,(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1.

[3]朱文辉.遮蔽与澄明:有效教学的生成性意蕴.全球教育展望 2010,(8).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程文本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