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2016-12-26 20:24李静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李静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有独立学习和竞争学习所没有的优点。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改善学生对学校、同伴、自己和学习的看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也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分组单一或随意;有的组内分工不明确;有的问题没必要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甚至放任的态度等等。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被频繁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像教者预期的那样好,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像这种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讨论,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都不愿意见到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它的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

小组合作优势能否发挥,首先取决于全员参与如何。就目前情况来看,小组“合作”的表面化和参与的形式化倾向比较严重。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腼腆、拘谨的同学可能成为“看客”;能说会道的同学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一些同学性格较为文静、沉静,面对新的问题、刺激,外部反应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那些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或者自暴自弃的学生根本不参与,甚至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交头接耳的好时机。

二、营造氛围,合作共赢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独立学习和竞争,而是让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他人当作合作对象。首先我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能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合作中能学会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不同的人群交往;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能使学习变得更加生趣盎然。其次教师既是组织者,也要“蹲下身”,有时不妨把自己当作普通一生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气氛。最后制定合作规则。

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一种比较平等的关系。当然教师的爱应当是博大的公平的。往往教师偏爱优等生,这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师爱应当是面向所有的学生,让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雨露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而且,我觉得真正的好老师,应当把爱心更多地倾注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阳光雨露。我平时就主动地去接近他们,去了解他们,去走进他们的心灵。我要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唤醒维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找回或树立信心,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我经常换位思考,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应当首先做学生心灵的益友,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

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思考

在各班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教师提出让学生自发讨论,就见学生围在一起,有的学生在滔滔不绝地说,有的则没有参与。几分钟后,老师宣布讨论结束,由于时间不充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造成了课堂表面热闹实则学生没有收获。

四、善于运用小组讨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对教学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如何利用小组讨论突破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呢?那就要精心设计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思想交流碰撞,最终分析总结出问题答案,进而突破每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师应在小组合作中扮演自己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应是局外人。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顾问。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质疑、肯定或否定,与学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先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