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

2016-12-26 20:59邹发伟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邹发伟

摘要:要想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就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好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及制度机制三个环节的工作,构建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递进路径,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从而真正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86-02

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件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高校生根落地,关键就在于坚持知行合一,在宣传教育方式、实践活动内容、制度机制构建上下功夫,构建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递进路径,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重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认同感,做到内化于心

认知和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认知和认同的有效途径是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一个人核心价值观能否树立起来,最重要的是要将其内化为他的政治信仰、理想追求。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当前,我国社会思潮显得更加多元、多样和多变,一些人出现思想困惑、信仰迷失,或者是理想动摇,价值追求淡漠,还有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青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群体更是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和引领。学校内不同层次的学习班、培训班要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为重点学习内容;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党校培训、青马班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等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深入系统地搞好学习活动。同时,采用主题党日、团日、班会、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校报、黑板报、文化廊、宣传栏、标语横幅及新媒体等阵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只有全员参与、全员学习,才能让“三个倡导”无处不在。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用高校特有的精神为载体,营造有利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和方法。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志愿者协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结合校园科技文化节、学生社团文化节等活动,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典型事迹,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广泛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传统结合起来,融入到学校沉淀起来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各个层面。

3.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事政治课及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重要抓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按照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所以要加强对他们在涉及世情、民情等问题的正面引导,通过热点问题分析,时事评论解析,现场辩论等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他们关注热点不盲从,面对问题会思考,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重视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知行合一的环境,做到外化于行

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衡量核心价值观是否确立的重要判断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的双向转化过程,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践行,而践行的标准又是培育的目标,所以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都重视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教育引导实践活动,以实践深化教育成果。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中,多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跟公益相关的实践,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可以增进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要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就要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设计和落实。要结合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明确他们存在的薄弱环节,系统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坚持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理论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讨论相结合。积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交流,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回顾历史等实践活动形式,让高校学生对社会有个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感受,这样可以加深高校学生对社会现实情况的了解,将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三者统一起来,让他们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2.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在大学生中开展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和”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让明德、修身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我国传统文化对价值观的概括和提炼,主要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综合“五常”、“四维”、“八德”来看,这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和。所谓“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公平正义,“礼”就是文明礼仪,“智”就是崇尚科学,“信”就是诚实守信,“忠”就是爱国敬业,“孝”就是孝老爱亲,“廉”就是清正廉洁,“耻”就是行己有耻,“和”就是和谐友善。从中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简洁、凝练而又易懂、易记、易行的特点,与“十字美德”之间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和传承创新关系。

三、重视制度建设,打造大学生德育评价的长效机制,做到固化于制

制度是事务长效运行的坚实基础,是规范过程的有力约束,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1.要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内容,建立和完善德育考核和评价的制度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高校也需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实行的评价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分权重可以考虑适当上调,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考量学生参加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行为表现,纠正现有高校在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重视智育评价,而轻视德育教育的倾向,要纠正重视成才教育而轻视成人教育的误区,使评价制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真正发挥教育导向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2.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考核方式和途径,形成多方位的道德评价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到让学生骨干入脑、入心、入行,作为学生干部考察使用、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标准,作为优秀团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思想道德档案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切实把学生思想道德表现与评优奖励结合起来,让思想品行良好,道德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凸显出来成为榜样。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家庭与学校携手,社会与学校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3.要建立监督、奖惩机制,并加强督促和检查。通过综合考核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在一定范围开展交流学习,探索基本规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褒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树立起和谐友善、关爱他人、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的榜样和典型,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表扬和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2]晏昱,周俊武.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路径[J].求索,2014,(5).

[3]张会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4]高巍翔,方虹力.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5]张世良.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N].新华网,2014-1-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