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疫病防疫与免疫抗体监测

2016-12-26 18:07姜超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疫病动物监测

姜超

摘要:利用防疫控制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当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动物;疫病;监测

在防疫过程中,动物疫病的抗体监测能为动物防疫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指导我们制定防治方案及防治措施,可以说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监测是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眼睛。因此,动物的疫病防疫与抗体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动物的疫病防疫

动物疫病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动物疫病控制的主要方法就的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畜、禽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疫接种,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为不易感动物。在平常的防疫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如:不按免疫程序操作、盲目加大疫苗用量、使用劣质疫苗等造成免疫失败,只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保证疫苗免疫效果。

1、动物的免疫接种 。

第一,制定出符合本场的防疫程序是防止本场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办法。对经常发生畜、禽传染病的地区,平时要有针对性地给健康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前应检查和了解被接种畜、禽的健康状况、年龄大小、饲养管理条件。体质健壮、饲养管理条件好的畜、禽接种疫苗后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反之体弱、有病、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畜、禽接种疫苗后不但产生的免疫力差,而且有时会引起免疫反应。一般弱毒活菌苗接种前后不能使用抗菌药物,包括在饲料与饮水中禁用。弱毒疫苗(病毒苗)接种前后不得使用抗病毒药物。接种期间和接种后要注意观查被免畜、禽群体的反应。

第二,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免疫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疫苗。选择疫苗时注意仔细查看清楚各种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兽用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畜、禽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乳胶苗(液体苗)在2~8℃保存,冻干苗在-15℃以下的冷冻保存。运输和保存中应避免强光、曝晒、高温。注射时要勤换针头,最好每注射一头(只)畜、禽换一个针头,用过的疫苗瓶、器具、稀释后剩余的疫苗等污染物必须消毒处理。稀释后的疫苗要充分摇匀并在最短时间内用完,否则会降低疫苗效价。一般饮水时间夏季应控制在1h内,冬季在1-2h内;稀释后的疫苗应在1h内注射完,不超过2h免疫效果比较好,时间过长会使效价丢失造成免疫失败。

2、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 。一是母源抗体的干扰。在母源抗体较高时期接种疫苗时,疫苗抗原易被母源抗体中和,不仅疫苗失去免疫作用,同时降低了母源抗体,增强了易感性。二是疫苗质量不合标准。如病毒或细菌含量低、密封不严、油乳苗被冻结或油水分层、反复冻融等。三是疫苗选择不当,稀释不合理,疫病诊断不准确,造成使用的疫苗与发生的疾病不对应。四是免疫接种途径选择不当,疫苗使用配合不合理。改变最佳接种途径会影响免疫效果。有的疫苗可以联用,但是有的疫苗联用会产生干扰,特别是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或间隔时间太近时,疫苗毒株之间相互干扰造成免疫失败。五是抗菌素、抗病毒药物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六是免疫空白期。疫苗从接种到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这个空白时间内受到感染时就会发病。七是病毒变异。超强毒株和新的血清型出现造成免疫功能失常。

二、动物免疫抗体监测的重要意义

动物的免疫抗体监测是控制动物疫情发生关键性工作。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提前预知畜、禽的机体免疫状况,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指导动物疫病防疫,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是动物免疫抗体监测的意义所在。在实际的畜、禽饲养管理过程中有的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忽略了这项工作重要性,错误的认为只要将疫苗打进动物体内就万事大吉,之后再也不问疫苗在动物体内是否产生免疫抗体,更不做免疫抗体监测,等到因免疫失败造成动物疫情发生后此时已为时晚矣。还有拒绝监测的,错误地认为采样会伤害了动物,影响到动物的生长等等现象经常发生。做动物的免疫抗体监测能让你及时掌握自己所养畜、禽的免疫效果,意义深远。

1、动物的免疫抗体监测能及时阻断境外动物传染病的侵入。随着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多,动物产品和活体动物贸易更加频繁,大量引进境外畜禽种源,动物疫病随着人员、物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入境,一些我国原来没有的动物传染性疾病相继侵入,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我们在引进前做好各项动物疫病的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确定被引进动物是否健康,再行决定引进措施就能严格控制和阻断境外畜禽传染病的侵入。

2、免疫抗体监测能为广大养殖专业户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依据 。定期做好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为广大养殖专业户提供科学的数据。养殖户就可以依据监测到的结果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防治计划,适时防治,可以防止疫病发生,提高成活率,降低饲养成本,减少损失。

三、建议监测方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琼脂扩散(AGP)试验、血凝集试验(HI、HA、平板凝集等)、病原学诊断(PCR)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细菌培养及生化毒素检验等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畜禽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猪瘟、五号病、布病、牛结核、猪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等)进行检验、监测、诊断、疫情预报,在畜禽疫病的防治方面能为广大养殖专业户提供方便快捷、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1、引种前的监测。引种前要对一些传染性疾病进行严格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引进,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引进。引进后不要马上就将引进来的动物与原来的动物合群,隔离观察1-2个月,在隔离期间的第7、14、21、28d分别做好抗体监测,也可多做几次,确定无误后方可合群。避免引种不甚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禽类的禽流感、新城疫、白痢等;猪的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奶牛羊的布病、牛结核等。

2、平时的抗体监测。在做好春秋两季监测外,还要做好经常性抗体效价监测,建议在使用疫苗三个星期后做一次抗体监测,主要观查免疫后的抗体滴度是否整齐,抗体效价是否符合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补防。疫苗的保护时间是有限的,一般在4~6个月左右,也有较长的,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在防疫后的4~5个月再监测一次抗体,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下次防疫计划。

总之,只有认真搞好畜禽疫病防疫和疫病监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减少发病率、提高成活率、降低死亡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相信科学,科学养殖,畜禽养殖业才能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疫病动物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