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宿命:珍惜与新生

2016-12-27 05:14
青春期健康 2016年24期
关键词:萧伯纳离家宿命

■ 文 邢 洁

父母的宿命:珍惜与新生

■ 文 邢 洁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天赋过程是彼此不再相互需要时,就摒弃这种特定的亲子关系。孩子们有着充分的准备去建立一种更为密切、更具诱惑力的崭新的关系……如果做父母的没有超出个人情感的兴趣,没有信念,不能加入一些公共事业,又缺乏情趣或嗜好,晚景就可谓凄凉了。”萧伯纳的一番话道出了亲子关系的必然命运:要么放弃,要么新生。

与其说人类的爱代代延续,不如更直接地说人类爱的砝码是倾向于下一代的:我们总是爱自己的孩子胜于爱自己的父母。为人父母者早晚会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不知从哪天开始,不是孩子需要我们,而是我们更需要孩子。

几乎所有的母亲在经历了初次分娩的疼痛以及最初的忙乱阶段之后,都会开始深深享受孩子带给自己和家庭的快乐。这种快乐在她们生育之前是难以想象的,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人物,成了父母甚至祖父母情感的寄存地。他们的存在变得富有尊严和价值,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婴儿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父母对他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人。

婴孩对父母毫无保留的信任、依赖和需要让他自己和他的父母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种天然而纯粹的依恋关系至少可以持续到学龄前,这个年龄差不多刚好是在孩子即使离开父母也可以生存下去的年龄底线。

孩子飞速成长,他们每一次扑进父母的怀抱都是为了下一次能走得更远。曾经为孩子的“黏人”而头疼不已的母亲,渐渐开始为孩子不再那么需要自己而倍感失落——这在亲子关系时常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的中国家庭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她们中的一些具备条件的人选择了再次生育,以满足母性的需求;更多的情况则是:只有一个孩子的母亲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迎接又一个“断奶期”的来临。即使当母亲的从未考虑此事,她对孩子的态度也会不知不觉间发生一些改变:以前她对孩子观察入微有求必应,现在她常常感到不耐烦;她越来越多地要求孩子自己做事,最好还能给她搭把手;当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感到非常放松和惬意;她开始询问孩子的意见,并在家庭生活中采纳了孩子的很多建议;她开始重新关心和重视丈夫……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安排,有了这些时光的积累,孩子成年后离家自立的那一刻似乎并不算很难接受。

实际上,在每个国家的文化当中,这一“历史性时刻”或多或少都被看做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所有父母亲都因此受到了某种“伤害”。萧伯纳甚至这样调侃道:儿子终于给了母亲最大的报偿,那就是母亲还没来得及为他打开离家的大门,他的情人就已经伫立在窗前。

人的一生一般会经历两次情感分配,成年之前对父母的爱是全部的、唯一的,恋爱结婚是第一次情感分配,生儿育女则是第二次。显然,这三份感情所占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而且会不断有动态的变化。

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将家庭成员维系在一起的不是家庭感情,而是人性的感情。若要长久留住儿女的爱,就努力成为他的好朋友吧。

(编辑 赵曼)

猜你喜欢
萧伯纳离家宿命
离家的叹号
寻找离家最近的THX认证影院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宿命
萧伯纳与小女孩
离家的路
萧伯纳戏猜年龄
摩拜的宿命
萧伯纳戏猜年龄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