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新闻的可视化报道

2016-12-27 15:02余袁媛
科技传播 2016年19期
关键词:缺陷特征分析可视化

余袁媛

摘 要 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媒业可谓四面楚歌,尤其是大数据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流程。数据新闻成为行业风口。何为数据新闻?即以数据采集为新闻报道的核心手段,结合交互式、多媒体的制作技术,创作新闻报道的新方式。本文试图通过业界对数据新闻的媒介实践,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的可视化特征。

关键词 大数据;可视化;特征分析;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10-02

2009年,英国《卫报》数据博客的偶然尝试,引发了业界对于数据新闻的系统性探索,随之蔓延到学界对数据新闻的理论思考。现在,数据新闻已成为新闻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新闻报道的可视化特征打开了信息传播的新方向,给新闻信息的传播注入了技术、形式和展现方式上的活流;加快了新闻传播的效率,使得新闻信息一目了然。此种新闻报道方式也获得了广大新闻用户的喜爱。

1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特征分析

1.1 可视化重构新闻叙事模式

1.1.1 数据与图形丰富新闻叙事元素

大数据新闻的可视化特征的亮点,就是新闻叙述者由传统的文本文字变为数据与图形。随之,将数据间的内在联系融入图片,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新闻信息传达给用户。传统的文本报道方式,容易使用户陷入枯燥、单调的阅读,信息的传递效率随时间而减弱。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把新闻事件和信息用生动、直观的数据与图像以动态形式轻松呈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性,丰富了新闻的素材。即摆脱一成不变的文字阅读方式,用图片、图表、图像等可视化元素构建全新的新闻消费体验。目前,国内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和腾讯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大数据新闻可视化专栏:《图解天下》《数读》《数字之道》和《数据控》。

财新网2016年8月12日的数字说栏目有一则题为《奥运第一周网络热词:洪荒、爱豆、泥石流》新闻报道。整篇报道通过微博、微信、网络媒体在8月6日至8月12日;Twitter8月5日至8月9日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用6张图表展示了奥运首周,网络议奥运的进展情况、微博和推特上关于奥运的热门话题、热门人物、中国奥运选手在微博和推特上的热度排名以及微博用户看奥运的情绪关键词。整篇报道只在图片上下配上了寥寥几行文字。丰富的色彩、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表设计让资讯更加生动直观,报道的视角也更加全面,同时还能引导用户进行新闻事件的趋势性预见。

但是,数据和图像成为叙述者,也掺杂了来源不准确或存在“脏数据”的情况,这也对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 多维交互增强叙事表现力

大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覆盖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媒介。以往,我们通常囿于一种媒介。在纸媒等平面媒体中看文本新闻信息,或是看图表新闻,如南都的“数读版”,《钱江晚报》的“图视版”等,呈现方式不外乎图形、图表、表格,局限性明显。

在电视媒介的三维领域,一条大数据新闻可能会由3种属性来展现,声音、图像、文本。读者的感受更加全面,但久而久之,视觉元素的一成不变也会带来收视热情的减退。

网络新闻的可视化不同于三维和多维新闻可视化,虽然它们也可能在于一种新闻媒介中进行传播,但是由于网络新闻没有固定的层次结构,新闻节点的数量可以无限扩展,使得网络新闻可视化的开放性更强。

大数据新闻的多维互补可视化将文字、图表、数据、音频、视频甚至体验等多维结合互补,从而带给新闻用户全新的消费体验。随着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与革新,这种多维互补将会朝着智能化逐步迈进。使得新闻的可视化传播朝着更具互动性、更具传播分享力的方向演进。

1.2 可视化带来信息传播新方式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强化了新闻的“共享”,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路径,即通过对数据的共享,实现交互式的新闻报道。

1.2.1 传受角色的随意转换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传播,使得传者和受众的边界逐渐消失,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新闻信息,媒介也不再是高高再上的权威发布机构,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信息的制作、发布。受众即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得的任何形式的信息,可直接进行新闻的发布和制作以及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可以任意转换。世界知名媒体谷歌还在自己的网站开设大数据新闻可视化教程,免费教网民学习数据可视化设计,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新闻的生产更具开放性。

1.2.2 加速信息传递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提升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炸让人们碎片化地接受着碎片化的信息。有限的精力与信息的无限推送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如何提高人们的新闻信息接受率?大数据新闻的可视化特征给出了解决方案。大数据新闻在不违背新闻化运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收集数据源,进行可视化加工,完成平面文本信息向交互式可视化新闻的华丽转身,引导用户利用细碎的时间节点更好地接收完整的新闻信息。

可见,大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现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即加速了信息的传递效率。试想,财新网“数字说”栏目的新闻报道若换成日常的二维新闻,即文本形式,虽然也能出好新闻,但传递速率一定不及可视化新闻。可视化信息的自带逻辑联系,让身处快节奏的用户得以在接收信息时迅速理出头绪,且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效率大幅提升。

2 国内大数据新闻可视化发展的缺陷与对策

目前,数据新闻在国内已获众多拥趸,其中包括自媒体一线从业者,新闻学、计算机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数据新闻在业界的实践也从未停歇。然而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2.1 鲜有深度报道

国内媒体的可视化新闻报道,其图表数据多引自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料,媒体的调查不足,因而无法形成深度解析。

比如,在动态图表的呈现上,财新网可视化新闻与国外的数据产品相比,单篇作品的制作规模明显偏短小,主要原因是,国内媒体制作的动态图表往往只呈现了一维视角,仅从新闻事件的某个角度挖掘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角度不够多元化,没有形成可视化专题式报道。

今后,国内媒体应加强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力争从时间、空间维度或全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例如,财新网曾就青少年群体的染毒情况进行过新闻报道。报道通过数据图表曝光了中国某个地区青少年吸毒的分布状况,虽然一目了然,思想性却不够。类似这样的世界性话题,应把报道视野放大到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统计涉毒人员信息。进而更清晰抓取出最核心的毒品类别,勾勒出目前涉毒人群分布,进而提醒人们重视,有效预防。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2.2 重美观轻交互设计效果

国内的大数据新闻设计上的美常常停留在外观的新奇、美观,没有充分展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动态交互的设计仍停留在时间轴、幻灯缺乏创新性的表现方式。即便是国内像新浪“图解新闻”、网易“数独”、搜狐“数字之道”或是财经网“数字说”等可视化新闻平台的领军者,其可视化新闻作品也多为静态图表,鲜有动态交互式设计。

国外,可视化设计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已进入3D效果浏览阶段,媒体尝试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线索内容合成视频或FLASH,结合网络游戏的闯关模式吸引用户的踊跃参与和持续关注。形式新颖的新闻交互体验让用户大呼过瘾,极大提升了用户的阅读兴趣和主动参与、分享的热情。今后,我国应结合本国新闻报道发展进程,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提高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的交互性。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李熠祺,娜佳.大数据与新闻报道[J].新闻记者,2015(2):49-55.

[2]滕瀚,王传宝.可视化新闻的产生、建构和效果初探[J].新闻窗,2014(4):72-73.

猜你喜欢
缺陷特征分析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