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小企业的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研究

2016-12-27 12:14王世杰黄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1期

王世杰++黄容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商务智能等应用不断深入,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按照信息处理的规则,探讨面向小企业开发智能核算会计信息系统,以实现小企业会计工作数据处理的全程自动化。实现原始单据自动识别输入,最终信息自动生产。通过会计智能化实现减少会计人员重复工作、转变会计职能、推动管理会计发展。

[关键词] 智能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智能化;面向小企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3

[中图分类号] F232;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49- 05

1 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

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的比赛,让世人再次关注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关于智能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业界已有服务提供商宣布提供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Intellig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IAIS),学术界也有很多关于财务智能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小企业业务简单、流程清晰、会计处理简便的特点,提出构建面向小企业的IAIS的结构体系,进而为会计智能化发展提供借鉴。

1.1 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

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麻省理工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人工智能在专家咨询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数据库智能检索、博奕游戏和决策、自动程序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Gartner Group(1989)提出“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的概念,认为商业智能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然后通过发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是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目前应用在产品销售管理、客户管理管理、新产品开发推广和异常信息管理等领域。财务会计领域商业智能主要应用于财务分析和预警。

1.2 商业智能在会计中的应用

在会计工作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重要环节中,财务报告和数据分析是商业智能应用最广泛的领域。陈乃激(2007)将遗传算法(GA)引入到财务分析中,研究指出遗传算法在财务分析对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具有优越性。曾月明等(2008)利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智能方法对财务报表舞弊可能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析精度略高于传统Logistic统计方法。叶焕倬等(2013)采用自适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建立智能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以上研究将商业智能的相关方法引入到财务分析中,在分析基础上做出预测,丰富了财务分析的方法。通过和专家咨询系统相结合成为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相关模块开发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依据,成为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的理论基础。

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会计凭证的自动编制。王文莲、刘海颖(2008)指出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实质是将会计职业判断变为计算机智能判断,可以探索通过设置会计业务判断码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刘鹏、王文莲(2009)通过分析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职业判断的节点,对判断进行穷尽,给出判断对应的凭证类型,并设置相关的关键词,通过判断和关键词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判断自动记账。周元元、贾晓柏提出重塑会计流程,按照生产式系统原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事实库、规则库和推理机搭建动态数据平台,通过“事件驱动”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以上研究分析企业经济及会计业务特征,设置关键字或判断码,让计算机智能判断代替会计职业判断,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智能化。这些研究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商提供了借鉴,目前会计信息系统部分业务核算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处理。

商业智能对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影响的研究也比较多,多数研究如何应用商业智能优化会计信息系统。彭江平(2005)提出财务智能的概念,探索建立财务智能分析模型。吴胜、张智光(2007)对比了应用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的财务软件,指出在未来智能财务软件的开发中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别融合使用。曾繁荣、张琦(2011)提出结合XBRL和商业智能进行会计监管、整合会计数据。韩向东(2015)指出商业智能的功能特点吻合管理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认为应该构建基于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表明商业智能对AIS的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种探索为开展IAIS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

2 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

AI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实现原来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如何依托已有研究实现全IAIS代替目前多数由人完成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是需要加强研究的。本文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基于会计全过程的IAIS建设框架,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实现方式。

AI实现的载体是计算机系统或者是机器人,如何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履行只有依靠人才能完成的工作。AIS是会计和计算机应用相互融合的产物,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如何实现智能AIS依赖于现有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图灵机是现代计算机发展的理论基础,冯诺依曼模型是图灵机实现最成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图灵机理论通过顺序驱动程序运行,冯诺依曼模型加入存储系统,在顺序计算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计算机系统。会计是在经济业务的驱动下,根据企业管理和经济业务的发展,顺序开展确认、计量、报告工作,为企业内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数据和信息。冯诺依曼模型和会计工作有着相似之处,基于此本文借鉴冯诺依曼体系机构构建IAIS结构体系。具体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该结构体系和目前多数AIS的功能结构是相互融合的。一般的AIS将系统结构按照功能分为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薪资管理等子系统。功能结构和结构体系并不冲突,不论任何一个功能结构都需要以上的结构体系。以总账为例,会计凭证的录入作为数据输入属于输入系统;会计报表的查询导出作为数据输出属于输出系统;在从会计凭证生成会计报表的过程中,凭证审核、凭证记账、报表生成都是数据处理属于处理系统;总账控制参数、产生的账务数据都需要存储和处理属于数据仓库系统;在当前总账过程中需要人工和系统自身对系统运行进行干预管理都属于控制系统。可见该结构系统是对当前会计信息系统的兼容的。

2.1 输入系统

输入系统作为数据的唯一入口,需要满足各种数据输入的需要。当前会计信息系统输入系统的主要设备是鼠标、键盘等传统外设。这些设备在输入数据是需要人工操作,并没有大量替代人工。原始单据的输入相对规范和简单,但占用了会计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随着图文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为AIS自动智能输入提供了可能。会计原始凭证有一定的规范性,比如银行支票、发票等都有规范要求,比较容易通过图文识别进行自动识别,实现自动智能输入。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特别是2015年我国开始实行电子发票、央行宣布研究发行电子货币,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为AIS输入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通过图文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数据识别和录入已经相对成熟,但在会计领域应用相对较少。

智能输入和手工输入都可能出现错误,原始数据的错误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AIS需要设置审核功能。特别是记账凭证需要录入人员输入、审核人员进行审核。随着智能输入系统的应用,通过系统规则库和知识库的控制,原始单据的信息通过自动识别录入,按照业务生成相应的凭证,由输入系统替代输入人员,进行识别、输入和比对。借助规则库对异常数据进行控制,辅助操作人员进行数据审核,并将原始凭证自动保存到业务数据库。通过输入系统智能化将大大提高数据输入效率,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

2.2 数据仓库系统

数据仓库系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业务数据库、规则数据库和知识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可根据企业业务细分,主要存储和处理会计信息等各类业务数据。规则数据库是AIS进行输入、处理和输出等智能处理的运行规则和要求,保障AIS的运行。规则数据库是针对特定企业或者行业的规则集,这些规则包括企业业务规则、企业流程规则、会计业务规则和企业特殊要求规则。

企业业务规则主要根据企业的业务,规范原始凭证类型和数据标准等。企业流程规则将根据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需要,对应企业业务流程提出不同的运行规则;会计业务规则将主要根据会计准则、财务制度以及企业自身会计制度进行设置,满足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殊要求设计特殊规则库。通过规则库实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自动控制。

为了实现IAIS的通用化需要在规则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知识数据库,定义企业通用的业务和规则。数据仓库系统需要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和理念,甚至是自动编程。其难点在于如何识别和自动生成规则库、规则库如何进行系统运行规制;业务数据库和规则数据库如何实现数据快速存取。

2.3 处理系统

处理系统根据规则数据库提供的规则要求进行自动运行、智能处理会计数据,生成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在运行过程中允许通过控制系统进行人工干预。处理系统覆盖从原始凭证进入企业到财务报告从企业报出的全过程。处理系统在按照运行规则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通过输出系统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与数据仓库进行数据交互。

当企业发生采购业务,输入系统输入到货单或验货单,没有同时输入发票,则处理系统接收数据以后根据规则数据库规则,读取业务数据库中采购合同的信息,并搜索是否收到业务发票。如果收到业务发票则根据发票金额和到货单数据进行会计处理,计算采购物资单价,同时再次检索是否有针对订单的付款记录,有则增加材料冲减预付款;否则将增加材料和应付款。如果没有发票则进行暂估入库,或者仅对材料数量进行记录。同时对采购物资进行入库处理,自动生成入库单,等待仓储部门办理入库时进行确认。处理系统根据企业要求提供各种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编制将根据规则数据库规则和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进行,实现自动编制,同时根据神经网络等技术和手段提供更多的分析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突破现有会计处理流程,根据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规律进行流程再造,以便更好地实现全程智能化运行。

2.4 输出系统

输出系统将满足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会计信息输出主要是显示器输出、打印输出、电子文档输出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输出系统将会提供更为丰富的输出形式,通过语音输出、移动网络输出等随时随地提供会计信息。同时可以实现水晶报表、多维报表等新的形式输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5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对规则库和知识库的补充,在IAIS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业务和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需要人工进行干预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企业启用IAIS之初和业务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较多的人工控制,随着时间推移,系统不断优化,规则库和知识库将不断丰富,将减少人工干预范围和数量。控制系统的人工干预可能作用于其他各个子系统,特别是更新规则库和知识库。最终实现规则库和知识库与企业需求完全匹配,但是控制系统将会持续存在。因为随着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在IAIS自动进化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

IAIS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IAIS的正常运行和自我更新。数据仓库中的业务库、规则库和知识库将根据新的业务生成新的数据、规则和知识,实现自我更显。通过自动编程等技术,这些数据将影响系统进一步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系统是系统自动运行之外的补充,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最终保障。

3 面向小企业的智能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小企业业务量少、会计核算相对简单,符合条件的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易于规范化、系统化,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智能化难度较小。为了论述方便,以小型制造企业为为例进行分析。

3.1 系统分析

一般小企业会计业务主要涉及货币资金、存货和固定资产业务等,这里以货币资金为例,分析如何实现AIS全程智能化。我们按照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根据信息处理流程进行需求分析。会计业务处理按在会计期间内发生时间可以分为期初、期末和期间;按业务的经济性质分为初始确认、终止确认和持有期间计量。这里结合三类资产按照业务发展顺序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XBRL对有关资产账户的数据元进行定义,这些数据元是数据仓库存储的主要内容,也是规则库进行规则定义的核心词句。表1为货币资金、项目在三个阶段的需要使用的主要数据元和规则类型。

货币资金结算主要涉及支票等凭证和货币交接,并定期不定期进行盘点。涉及支票等外部凭证和领款单等内部凭证,凭证比较规范,容易自动识别和处理。银行存款的定期盘点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与银行系统定期对账,易于实现智能自动化;现金盘点现阶段主要依靠人工,随着自动设备对货币的识别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实现自动盘点和收取也是能够实现的。所以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可以实现全程智能化。货币资金中使用过程中还涉及到业务发起的处理,何种原因、何种时间、何种方式需要进行资金收付,这些判断则一方面需要应用智能语言判断原始凭证的语义,一方面需要建立规则库,与语义进行匹配,在满足条件时自动发起交易和会计处理。以期初收到转账支票为例,通过对收到的转账支票自动识别,需要自动识别确定“金额”、“币种”、“时间”、“来源”等数据元信息。进一步根据来源查找规则,属于那种收入形式,如果匹配“营业收入”,则进一步根据“来源”数据元信息在业务数据库中,查找对应该“来源”该笔收入是赊销还是现结,若为赊销则自动与该来源匹配建立对应关系,按照金额一方面增加银行存款,一方面减少对应单位的应收账款,至此该笔收款业务完成。期末,在业务处理基础上根据会计账户数据,按照规则库内按照会计准则和企业管理要求形成的规则,自动生成财务报告,并提供财务分析数据,并通过多种形式展现。

3.2 系统设计

通过系统分析,能够发现做什么样的系统设计,在这里主要指出系统设计中可能需要的技术。在期初或者输入阶段,需要图文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进行数据自动识别和输入,同时应用数据库智能检索、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市场信息的检索、归类和录入,最终确定会计项目的金额、种类等信息。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入相关设备。在期中或者处理阶段,主要需要决策分析、专家系统、数据库智能检索和自动程序设计等技术,实现数据匹配、数据分析、数据自动处理、快速存储等。在期末或输出阶段,主要需要多样化展示,需要多媒体展示、移动互联网等设备支持。

IAIS从小型企业着手研究相对简单,易于快速实现,能够较好满足实现显示需求。但是小型企业实力有限,在现阶段难以独立完成IAIS的开发和部署。而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又难以开发出完全适应企业需要的产品,没有相对简单的面向小企业的IAIS作为铺垫,直接开发大型的IAIS风险太高。市场因素而非技术因素是限制IAIS的发展关键,需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IAIS研发中来。

4 会计智能化:会计信息化的更高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必然进一步发展,当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取代人的多数工作之后,会计信息化也必然走向会计智能化。会计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走过了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两个阶段,目前正在向会计智能化阶段迈进。在业界,科博早在1993年宣布开发了智能会计信息系统,在此前后国内用友、金蝶和浪潮等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商宣布开发了智能化或部分智能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国外的ORACLE、SAP起步更早,虽然这些产品没有实现完全的智能化,但是为智能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学界的相关研究在前文已经提到,所以会计智能化的全面到来将仅是时间问题。会计智能化将为会计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4.1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智能化是会计和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和会计智能化均是会计和一定阶段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产生于一定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和当时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相一致。而三者又是承先启后、一脉相承的,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提供经验和理论借鉴,后一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的探索中形成。推动它们发展的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会计理论的发展。

4.2 会计智能化将推动会计从手工会计时代向信息化会计时代转变

会计智能化将不断由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替代人来完成会计工作,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到会计全过程的智能化,是会计逐渐由以人为主、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过渡到智能会计信息系统和人双主体,由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人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进行管理,当然最后的主宰还是人。当智能会计信息系统完全替代人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乃至部分分析中的作用时,会计将彻底的从以人为主的手工会计时代过渡到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信息化会计时代。信息化会计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不断降低,同时将对会计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4.3 会计职能转变并与统计等融合最终消失

随着全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广泛使用,会计核算将会由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完成,仅需要人的少量干预。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企业将越来越多的关注非会计信息,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作用将减弱。在反映企业业务信息的工作中将与统计等工作上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剧情,再次融合在一起。人们更关注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随着信息获得的简便和会计信息的自动产生,会计人员工作的重点将转变为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加强企业管理,最终会计将演变为信息分析和企业管理人员,单纯的会计核算与计量走向消亡。

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是以人工智能为主的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将极大的替代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中人的工作,使会计能够更多的关心信息质量、思考如何利用信息做好管理,极大的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落到实处。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祝武.人工智能发展综述[J].中国西部科技,2011(17):8-10.

[2]陈乃激.遗传算法在智能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9):62-64.

[3]曾月明,宋新平,葛文雷.财务报表舞弊可能性的智能识别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8(2):115-117.

[4]叶焕倬,杨青,汪勇华.智能财务危机预警与原因诊断方法研究——基于自适应贝叶斯网络模型SABNM的探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74-82.

[5]王文莲,刘海颖.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衔接的智能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14.

[6]刘鹏,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智能判断研究[J].商业经济,2009(6):37-39.

[7]周元元,贾晓柏.人工智能在财务业务一体化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31):60-62.

[8]彭江平.财务智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2): 93-94.

[9]吴胜,张智光.浅析未来智能财务软件体系结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0): 12-14.

[10]曾繁荣,张琦.论会计信息化进程推进——兼议XBRL与商业智能的发展[J].财会通讯,2011(7):121-122.

[11]韩向东.构建基于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J].财务与会计,2015(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