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文献借阅数据分析高校图书馆现状与对策

2016-12-27 09:08潘云灵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图书馆对策

潘云灵

摘 要:本文通过对馆藏文献外借数据的挖据分析,揭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现状,并从图书馆功能定位、服务理念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图书馆 数据分析 对策

引言

新技术、新媒体、新环境、新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匹兹堡大学图书馆馆长Rush Miler博士指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从我们脚底移开,新的信息装置和利用形式不断出现, 而这些"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iap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将有他们自己喜欢认可和坚持的信息空间与信息利用方式, 图书馆怎样进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 1]这个问题是当前每个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正一步步逼近,并已对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本校图书馆最近4年读者利用图书馆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化和读者利用图书馆现状调查,从图书馆物流、信息流、读者流数据的变化,揭示新的信息环境下读者获取信息和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它对图书馆的影响,探索高校图书馆如何面对环境、用户的变化,调整和变革自身的服务功能与工作机制,让图书馆与用户共同进步。

1 图书馆利用现状

1.1 读者年进馆人次逐年递减,对图书馆的各项需求呈下降趋势。

2012-2015年,我馆进馆人次从109.1万下降到95.4万,减少了 12.6%。在2012、2015年"读者到图书馆目的"调查中,显示为自习第一,其次是借阅图书,与2012年调查相比,各项需求都呈下降,如借还书减少了42%,阅览减少了51%,自习减少了39%,而到图书馆使用数字资源和上网的降幅最大,分别减少了88.3%和83%。由此可见,读者对图书馆现有各项服务功能的需求呈下降趋势,对电子阅览室的利用需求下降最大。

1.2 图书各项借阅指标数据明显下降,文献利用率降低。

1.2.1 图书借阅量、借阅人次比例、生均借阅册数等呈大幅下降趋势。

2012-2015年,到馆读者人均借书册数每年基本稳定在18册/年左右。但借阅人次、借阅总册数、借阅频次都呈下降趋势,且降幅明显达20%左右,如借阅总册数减少了21.62%,借阅人次减少了21.19%,(见表1),造成借阅量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是借阅人次的减少,2012年我校本科生借阅人次比例为81.73%(借阅人次比例=借阅人次/在校本科生),即81.73%的本科生到图书馆借阅了图书,全校本科生生均借书册数(借阅总量/学生总数)16册,2015年借阅比例为68%,生均借书册数为11册。借阅人次比例减少了17%,生均册数减少了30%(见表2),即到图书馆借书的学生人数减少了17%。

人次比例=(借阅人次/在校本科生数)*% 人均借书册次=(借书册次/在校本科生数)*%

1.2.2 图书有效利用时间为入藏1-3年内,文献利用率低下

从2012到2015年,年入藏图书的利用率在第1-2年呈上升趋势,第2年达到利用率最高点,第3年开始逐年下降。统计数据显示,在年借阅量中,当年入藏图书借阅总量占该年的总借阅量的18.29%,近3年入藏图书占52.42%,而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图书利用的高峰黄金时间是在图书入藏1-3年内。加强对近3年入藏图书的宣传推荐对提高图书利用率和借阅量非常重要。

文献利用率低下,零借阅图书占比严重。截止2015年本馆零借阅图书比例为33%,其中人文社科零借阅率为28.7%,自然科学为44.2%。文献利用率低下已是图书馆界面临的共同问题。2010年康奈尔大学对馆藏利用情况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50%的馆藏自1973年以来从未被出借过;布朗大学2005-2009年纲目选书和确实已订的订单所购图书的流通统计表明,40%的图书从未被出借过,26%出借过一次,12%出借过二次,22%出借过二次以上。美国大学图书馆普遍的50%以上的藏书平均10年只用到一次[2]。

1.3 电子阅览室使用人次大幅减少,生存受到挑战

2012-2015年我校电子阅览室使用人次从22.2万下降到15.76万,下降了29.3%,调查显示,读者到图书馆使用数字资源和上网的目的从2008年的47%、43%下降到2015年的5.5%、7.6%,分别下降了88.3%和83%。电子阅览室近年来人次减少现象已经不是本馆个案,据笔者调研了解,这已是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随着手机、笔记本、IPAD、无线网在校园的普及,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冲击最大、最直接。十年时间,电子阅览室从鼎盛走向衰弱,其功能作用将被逐步整合。

3 网上图书馆访问呈上升趋势

2012-2015年图书馆网站访问人次从22.01万增加到29.53万,增加了34.2%。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对图书馆的需求主要倾向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45%的教师每周至少一次浏览图书馆网站,69%的教师浏览图书馆网站的主要目的为了使用数字资源。67%本科生偶尔使用,21%每周至少一次。本科生使用图书馆网页的主要目的:54%查询个人借阅情况、续借,35%使用数字资源,32%书目检索。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图书馆呈现进馆读者减少、借阅量下降、网上图书馆访问量上升等趋势,究其原因:一是新技术、新媒体、新的信息环境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作为数字时代的原著民,对新技术、新媒体的接受、使用能力强,他们不依赖图书馆及图书馆员,而更倾向于自我服务形式,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地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已不再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读者调查显示,读者获取获信息的途径72%手机上网,58%电脑上网,52%纸本书刊,16%其他。当他们需要某一资料时,首先选择的途径,82%上网查找,15%图书馆,6.4%询问老师或同学,2%其他。二是大学生阅读形态在变化,阅读出现了分化。2012-201年我馆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减少了34.8%,占总减少量的39%,位居第一,这说明消遣休闲型的浅阅读逐步转向数字阅读,手机、网上看小说已成趋势,纸本阅读主要满足深度阅读的需求,而趋于功利、崇尚实用主义的社会环境和节奏使更多人选择短、平、快的浅阅读,逐渐放弃了纸本阅读。三是图书馆服务理念滞后,对信息环境和读者变化的敏感度、预见性和响应度迟缓,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3 思考和对策

3.1 调整图书馆功能定位,从文献信息中心到集信息交互、学习、交流中心的多功能组合体。

进馆人次、借阅量是衡量传统图书馆效益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数据的下降趋势,说明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单一功能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少,已不能适应、满足新的环境下读者的需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的调查统计,1991-2009年,研究图书馆的年图书借阅量下降了27%,而小组学习的参与人数增加了110%[3]。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曾说过:离不开图书馆的学生---空间资源比信息资源更重要"。因此,随着读者对图书馆需求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应多元化,工作重心从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调整书架空间与读者空间的比例,对过刊库等一些利用率低下的服务项目重组。例如香港城市大学服务转型规划中,总馆空间以读者服务为主,分馆主要是纸质书籍典藏及技术加工,依托香港特区大学联合书库,减少总馆藏量,从2005年的70万册到2012年的40万册.将更多空间用于建成信息坊、学习共享空间、多媒体电子资源中心、休闲阁,为读者提供综合服务、团队讨论、休闲阅读为一体的学习空间。例如耶鲁大学科技图书馆, 取消现刊纸本,转移过刊纸本到集中存储库,将原来的现刊区重新组织成电子化学习区, 包括一个24小时的学习区以及个人和群组学习空间, 使图书馆成为信息化教学和交互式学习的空间[1] 。大学图书馆将变成一个公共书房、学习中心、讨论室、休闲区等多种功能的组合体。

3.2 转变思路,从"我设想的需求就是读者的需求"为"读者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提高图书馆工作的精细化。

图书馆目前现状,除了客观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观上与图书馆自身的理念滞后有较大影响。多年来,图书馆一直按照"我设想的需求就是读者的需求"为思路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以致于图书馆员很辛苦,读者不领情,在资源和服务工作中表现为钱花了很多,资源利用低下,读者不满意。服务项目设立很多,读者参与度不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路,遵循读者需求,借助技术工具,变粗放式服务为精细化服务,即转变资源采购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具体讲,通过建立"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真正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201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了未来大学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馆藏的增长取决于用户"在其中名列第一。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AD)一种全新的资源建设模式,近年来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界悄然兴起,成为许多大学图书馆购买图书特别是电子书的主要模式。"读者决策采购",也称"按需购买",是指将读者的阅读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标,作为图书馆文献采购和馆藏建设的决策依据。与传统模式下图书馆先买下所有文献、再开放给读者阅读不同,PAD则是先根据该馆的馆藏政策,参照传统的纲目购书或阅选计划设定购书范围及每本书的预设文档,将书商目录导入图书馆的馆藏检索系统,这时图书馆只是将这些书目展示给读者,但尚未向书商支付费用,只有当读者真正开始通过点击链接直接阅读该书,并达到图书馆预设的次数、时间、人数等指标门槛后,才会自动触发图书馆向书商租用或购买的指示[2]。

构建采访分析工具和用户需求数据库,使文献采访从模糊到精确。通过工具采集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行为记录,如OPAC检索记录、咨询、流通数据,高借阅率图书等,挖掘、搜集、分析读者的潜在需求,建立用户需求关键词数据库。在图书征订时,将采访数据进行关键词匹配,这样就保证采访的全面和及时,减少采访人员凭记忆、感觉带来的采访遗憾。对于本馆未藏的图书,及时发送需求关键词给书商,组织书目进行采购。

3.3 激发传统阅读激情,探索阅读新空间

3.3.1激发大学生传统阅读激情,让阅读成为习惯。从数据分析可看出,2012年到2015年,我馆到馆读者的年文献借阅量4年来一直保持在18册/人。这说明新技术、新媒体对已养成纸本阅读习惯的学生的冲击不大,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从数据分析可看出,造成借阅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到图书馆的借阅人次下降,2012---2015年我校大学四年未曾到图书馆的学生增加了17%,针对这一现状,图书馆应重点做好大一新生利用图书馆的引导工作,并形成习惯。如开展"借阅积分、星级读者"活动,对借阅量达一定数量的读者给予"VIP"优惠待遇,"超期罚款豁免权"、 "电子书借阅"、"书券奖励"等;搭建公共阅读活动平台,与大学生社团合作,共同推进大学生阅读。

3.3.2 追踪阅读变化,探索阅读新空间。媒体、技术、环境在悄然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 ,阅读自身也在变化,数字阅读可以从一本书的一段内容跳跃到另一本书的另一段内容,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与很多人交流、互动,同时又可以成为作者,媒体与自媒体相互交融,图书馆应积极追踪阅读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拓展新的阅读空间,指导和帮助人们"阅读",不仅包括传统的安静、独立的阅读,也包括那种在新环境下利用新的方式的开放、合作、展示与试验的阅读,使阅读变成文字与思想、与生活交互的过程[3]。与时代、用户共同进步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晓林.重新定位研究图书馆的形态、功能和职责[J].图书情报工作 ,2006(12):P5-10

[2]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P45-46

[3]张晓林.超越图书馆,寻求变革方向:第77 届国际图联大会观感[J].图书情报工作,2011(21):P5-10

注:统计和调查数据来源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2012-2015年的中文图书流通数据。(2)2012、2015年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2次调查分别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共计1000份,对学院2010-2016级不同分院的本科生、教师随机调查。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图书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图书馆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