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2016-12-27 23:45叶鑫李晓红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老年人

叶鑫+李晓红

摘要:"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困难是中国目前较为突出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老年人居住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利用"安全无障碍设计"、"可选择性设计"、"辅助环境"等设计构思,从"住"的方面入手,为"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行为;心理需求;居住区;景观环境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敬老,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时下国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给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居住行为和心理需求

中国自1999年已经进入老龄化化社会并逐年递增, 而老年人的住所和周围环境关系到生活方便与安全以及精神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等因素。 因此,老年人居住行为和居住心理需求应成为当今居住区景观设计理念中着重考虑的问题。

1、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

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同样依照需求层次理论可分为以下五层:

稳定的住所需求:长期居住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

居住安全的需求: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应满足其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

社交的需求:不少老年人基于社交需求而产生孤独感,渴望社会交往;

受人尊重的需求:辛苦劳作半生的老年人希望有地位,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最高层次的需求目标,很多老年人会因自我才能和潜力未能完全发挥,需求目标难以实现而有失落感。

从目前老年人的居住心理需求上看,心理需求主要受生理条件(即身体条件)和居住环境的影响,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否通常会通过居住行为表现出来。

2、老年人的居住行为

老年人的居住行为是指老年人内在居住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居住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外在反应。当居住环境满足其需求时,老年人在行为上通常会表现为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人际关系和谐、情绪稳定等;反之当居住环境未能满足其需求时,则表现为自卑、焦虑、伤感、偏激、忧郁、多疑、孤僻、暴躁甚至厌世等行为。

二、目前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老年人基本居住需求尚未满足

稳定而熟悉的居所是老年人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大,旧城改造、拆迁工程遍及全国各地,尤其被政府作为业绩宣扬的大规模"原住民动迁"、"新市民涌进"的异地安置工程,极大地影响到老人的生活稳定和身心健康。在住所的移动和交换中似乎起到改善居住条件的作用,但却忽视了老年人对居所长期稳定而熟悉的基本需求。

2、缺少人文关怀

基于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大,在居住区设计理念上应本着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主方能体现设计"人性化"的特点,老年人在居住需求上更讲究实用、简洁、舒适和便利。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各地都在倡导建设"跨世纪"住宅小区和"广场风",竞比豪华和气派,很多配置耗资巨大,华而不实;大型喷泉、华丽的彩灯因节省运行费用成了摆设。原本可供老年人活动、锻炼、休闲、聊天的场地和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心理功能的绿地被汽车所占等等,可以说绝大多数设计都忽视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高层次居住需求难以满足

社交的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在满足基本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较高或高层次的需求。以社交需求为例,在居住设计上可通过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小区公园、广场等方式满足其社交需求。但目前以营利为目的房地产企业只是针对收入和消费能力较高的群体所建的中高档小区配备上述设施,而这些群体只占总人数的27%, 其中老年人的比例则更少。受人尊重的需求和作为最高层次的需求目标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由综合因素所决定,单凭设计方的主观意愿很难实现,目前设计中也几乎没有考虑。

三、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构思

目前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没有考虑到"老龄化"社会因素,因而在设计上忽视了老年人的居住行为和心理需求。因此,本文从老年人居住需求出发提出以下设计构思:

1、以老年人居住需求为本

基于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应从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出发提出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观。首先在拆迁安置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拆迁前应采集信息,创造条件先建部分安置房,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对不愿离开居住区的老年人实行原地安置办法以满足其对长期、稳定、熟悉居所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层次的居住需求,居住小区的室内外景观设计优先、重点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简洁适用的生活空间。

2、安全无障碍设计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室内外居住设施应有明确显示性的视觉、听觉、触觉标志。比如在主要的交叉口楼梯前,铺地应有所变化。在需要有色彩变化的地方采用较为容易被察觉到明亮颜色。考虑到老年居民会迷路或迷惑,应设计能绕回住宅入口的步行道及鲜明的标识系统。行道周边配有扶手或L形的建筑两翼的围合区域,使体力不支和视觉、听觉不好的老年人有感全感。建筑物、各种配套设施、活动场所的设置应便捷、易于到达;配备适于老年人伸展、操作使用方便的健身器材;设有医疗保健设施;室内外配设可供休息、防雨、防晒、防止碰撞、跌倒、翻落等其他意外事故发生的装置和用具。

3、可选择性设计

鉴于老年人不同的心理安全需求(有的好动有的喜欢安静),所以应遵从开放性与私密性并存的设计原则。活动场所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提供多种空间和活动,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设施活动都应保持多样性,留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可以满足需求不同的老年人参与。

私密性空间可设公共私密性空间和家庭私密性空间,公共性私密空间用于棋、牌、歌、舞、影视等娱乐活动,以免打扰他人;家庭私密性空间可使老年人免于被打扰。开放性空间供散步、聊天、呼吸、观赏等无干扰、无噪音活动,书、报等信息的获取可室内外共享。

4、辅助性设计

可以通过辅助型设计增强老年人较高层次的需求满足感。比如可在户外一些环境中设置辅助性的设施要素,如扶手,以鼓励行为不便的老年人参与活动。在公用伞具等公用设备和设施上标识"老年人优先",家居设计上优先、重点考虑老年人等。提供有可选择性的一定难度或长度的步行道,比如斜坡或水平步行道,以鼓励老年人散步。提供多种空间和活动,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设施活动都应保持多样性,留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可以满足需求不同的老年人参与。

总之,任何设计对象本身都是多个要素构成的功能系统,不可能求得完美,本设计构思的是从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针对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目标是追求"以老年人需求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学生心理需求角度下的管乐训练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