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专业开设美术设计课的必要性

2016-12-28 01:05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6期
关键词:审美观美术设计美的

高 博

(辽源市工商学校,吉林 辽源136200)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许多学校都将美术设计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但在教学实际中,美术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落后于其它某些科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从思想上予以重视。这就造成了美术教学有名无实。从哲学上看,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美术设计课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色彩、空间、图案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艺术化的运用,也不只是注重于就业问题,更深层次是对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个人修养的提高。

1 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

在中职教学体系中,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偏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偏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美术设计课作为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体验美,发现美。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对美的认知过程中,逐步形成从表象到实质的一个转变,由外在的美转向对内在美的认知和关注。

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审美观培养的过程。审美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于事物的态度及情感方面的总称。对于“美”的认识是建立在一定标准之上的,审美观也可以理解为这些标准的集合。只有掌握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发现美,认识美,从而创造美。

对于美的认知不仅仅只限于教材以及一些名家名作,作为一门艺术,其来源于生活,美蕴含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食、住、行等。通过课程的实践,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而非单一的教给学生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是一种古典美,方与圆的结合;中国饮食文化中讲究色香味俱全,不仅在味道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传统服装,较为含蓄但是同样不失一种美的表现。这些都是视觉带来的外在的美,创造这些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具有个人美。学生通过对这些美的感悟,激发内心创造的欲望,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塑造

对“美”的欣赏从本质上来看是建立在审美兴趣上的一种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使精神得到升华。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思想上正处在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可塑性非常强。三观也处在一个发展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需要有人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传统教育注重对于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精神方面的发展,美术设计课堂通过对美的探索,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让感性与理性共存。从大的方面来说,审美观包含于人的三观之内,通过对审美的培养,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三观。

美术设计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分支,除过必备的知识外,还有其本来的教育作用,即对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及自由人格的培养等。

3 美学与其它科目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美术设计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美学及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为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数学教学中有对称美,历史教学中古今艺术的美,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所蕴含的美,语文教学中有作者笔下的世界美。作为语文教学,教师较为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写作方面不善于表达,无论是写景还是其它。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语言的匮乏,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对美的认知方面存在不足,只能看到一些表面上的事物,自然也只能用一些普通的句子表达。夕阳,晚霞,秋天,流水,飞鸟,看起来很美,但是该怎样去描述。古人用十四个字就解决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归根到底,是对美没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

美不仅体现在外在,同时还体现在内在,通过对于外在美的把握,发现其内在的美,那么在写作方面自然就提升了一个层次,同时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美术课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性决定了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无论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还是世界上其它文明的发展历程。承载美的载体可以是多方面的,其涵盖了社会、人文、意识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对美的认识的提升,同时也是对相关知识的一次学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宽度。

4 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的积累是显性的一面,而个人素养则是隐性的一面。现有的教育体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培养。而在中职阶段,美术设计课程的存在刚好弥补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不足。

美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艺术性及创造性,其特征是要求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由于在前期受到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学生养成了思想上依靠教师的习惯,没有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学生对于学科的认识上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美术教学通过对于色彩的运用,对象的组合,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变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财富教育课程中有句话说,穷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富人首先想到的是我该如何去解决,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问题不能解决,而是应该想什么样的方式把问题解决。

5 美术设计课程为就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教学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社会需求相联系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众多新的就业岗位,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设计在硬件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作为工作实施的主体,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前我国就业难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

结合实际来看,在已经就业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是有待提升的。对于设计工作而言,机器的操作和知识的掌握只是基础,美术设计才是其灵魂所在。学校在美术设计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专业的师资力量,科学的培养模式,相对充足的时间用于知识积累及技能的训练,这些都是外界所无法比拟的。

6 学生兴趣培养

美术设计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涉及到了许多方面,中职教育相对于前一阶段的教学而言,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性。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7 结语

从短期来看,美术设计教学培养的是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解决的是学生就业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美术设计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设计教学在教学体系的作用,纠正以往的认知偏差,更加科学和理性的对待美术设计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也不只是简单的对教材上知识的学习,而是由教材延伸到生活,从美的表象深入到美的本质。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1]潘艳龙.关于中职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01).

[2]朱岸静.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04).

[3]孔晨娥.关于中职开设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07).

猜你喜欢
审美观美术设计美的
美术设计作品欣赏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好美的雾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绘画构成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思考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设计在游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