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溪流钓柳根子鱼

2016-12-28 07:53黑龙江苏群
垂钓 2016年12期
关键词:钓点根子窝子

文/黑龙江·苏群

深秋溪流钓柳根子鱼

文/黑龙江·苏群

在远东辽阔的纵深地带的北纬44°范围上,深秋正是钓柳根子鱼的季节。一年当中,除了生殖期外,柳根子鱼共有两个集结的高峰,一个是在初春和仲春里,鱼群待在冬天的栖息地未散,另一个就是时令进入农历九月下旬之后的冷秋,柳根子鱼开始归汀之时。

当溪流上开始漂浮着枯叶,灌木褪去黛颜尽染山色之时,黎明,第一抹晨光展开,平时很少见的钓柳根子鱼的高手骑摩托的身姿就出现在弯曲的山路上。傍晚,一辆接一辆的机车自丛林里驶出,骑手一个个满载而归的样子,让人摸不透他们究竟从山溪中拽出多少斤柳根子鱼?

“十一”过后,半个多月没空摸竿子的我终于偷空进山,行车至穆棱河上游八家子自然村处,遇一年长钓手正从河边收竿起身,我停车询问,得知他早到了,只是没钓到几尾鱼。他反问我钓得怎样,我告诉他前几日大河涨水之前我来过这儿几回,每次钓到柳根子鱼的数量不等,少则四五斤,多则六七斤。他满脸的不相信,说他在这段河上钓了好几年了,最多才钓2斤多鱼。

我瞄了一眼他的钓点,摆明了这是只菜鸟。

八家子河段这个大汀儿,每年“十一”正是柳根子鱼群遵循“七上八下九归汀”的时间段,但是鱼群却不在他蹲守的钓点处。我支上摩托车,背上竿包来到汀尾处,向水流上打下一勺子蝇蛆,用3.6米手竿挂饵开钓。打出第一竿时,我有意在浮标点动后等了2秒,提竿后鱼拽不出水,于是将其拖到岸边用手提线,两尾肥硕的大柳根子鱼出水,随后便开始连竿上鱼。

这天,从上午9时下竿,至午后3时收竿,我共钓柳根子鱼5.6斤,这还不算扔掉的指头长的二龄鱼。

其实就钓柳根子鱼来说,在春秋两季出行,钓手如果钓不上四五斤,那你跑这么远来干什么?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钓的,但我想鱼钓得不多,问题肯定在你自己身上;硬件你可能置全了,但是软件——你的经验和技术可能欠缺,毕竟现如今不再是满河都是柳根子鱼的年代了。

钓柳根子鱼的关键就是选点。同时出行,高手选择钓点往往一步到位,因为他知道哪儿有鱼。可能你打了N个窝子、转了好几个钓点也没钓上几尾鱼,而人家高手却在那儿连竿上鱼。试想一下,你东转西奔地找鱼,人家的鱼护里却每隔几秒就入护一尾,你钓得过人家吗?高手全天可能只钓两个窝子,你一天钓七八个窝子,时间都浪费在找鱼上了。

深秋的特点是什么?冷。昼夜温差大,人在夜晚都盖上了厚被子,鱼群当然是找深水了。深水在哪儿?很多都在汀尾嘛!而且水下的石头越多鱼就越多。但是,光明白这点你也不见得能钓到鱼,因为不是每个深汀都有鱼滞留,这还要看你选钓的深汀是不是处在老河套上,只有深汀的西北面有山体或崖壁遮挡寒风的河段才有鱼群迁入,这是重点。

“七上八下九归汀”,严格来说,在农历八月中旬就可以大量钓柳根子鱼了。此时鱼群自小河开始向大河回迁,鱼群陆陆续续顺流而下。但是这个时候的山区整体气温尚高,鱼群走走停停,一副不着急的样子。此时选点的重点就不能放在汀尾了,而是要选狭窄的水道当中能留得住窝食的缓流处,而且窝食要以蒸得半生不熟的大块儿的玉米面窝头为佳。

许多时候,钓手打下窝子可能久不上鱼,但是仍然不要轻易放弃,很可能鱼群离你的窝子很远,入窝尚待时间,尤其是阴雨天气,那是鱼群迁徙的日子,你会感觉到鱼群一拨拨游入你的窝子,这种窝点,尤以钓柳毛子根部为甚。

一旦有鱼上钩就不要弃窝,这是在深秋钓柳根子鱼的诀窍。前面说了,时间不能浪费在找鱼上,钓上一尾是一尾嘛!况且这个季节钓哪儿都是一个样子,因为鱼群是整体向下游移动的,问题的关键是你要提升上鱼的速度,缩短鱼获入护的间隔。

老钓手都有这样的体验:钓稳汀鱼上钩慢,浮标上下起伏,有时需点动多下才下沉;而钓流儿就不同了,湍急的水流中饵料一闪即逝,鱼没有时间尝味,只能快速捕食,而且大鱼都在流儿上。

在技术层面上,抬竿起鱼、鱼出水飞鱼时,你的左手要自然张开——注意,不要去试图抓鱼,而是要让鱼直接飞入你的手掌之中。鱼儿在线上挣扎跳动,用手直接去抓,三两下很难抓准,宝贵的时间就这么浪费掉了。

其实,熟练后你会发现,每一次当你握住鱼获时,鱼头都会在你的手掌之外,因此不用怕鱼钩扎手。操作步骤:握住鱼后,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持竿,大拇指和食指摘钩。取下钩子先不要忙着向鱼护里扔鱼,而是要整理钩上的蝇蛆,挥竿投向钓点的同时放鱼入护,这亦是提升鱼获数量的重要一环。

钓流儿的关键是如何吸引一拨拨鱼群入窝并留住鱼群,这点把握不好是钓不好鱼的。

我的做法是每次出钓必烫1千克玉米面,打窝时抓一把干蛆掺入其中攥成不规则的形状(不要攥成球形,否则流体的搬运作用会让诱饵挪位),要视流体的秒速度决定诱饵团的松散程度。若水流缓,则饵团不要攥得太实,水流湍急则要用力攥紧面团,打入主流与二流水的夹缝中。这种夹角流体稍缓于大流,是漂流食物沉降的地方。

饵团落底后,饵团的外层在水流的冲击下会一层层剥离、起浮,漂向下游引诱鱼群上溯进入窝子,而上游的鱼群洄游时亦会进入夹角水域。这种钓法诱饵多多益善,不要担心水下蛆虫多了鱼不吃钩饵。因为钩饵是动的,柳根子鱼的习性即如此。

钓流儿要注意钓饵的落点,打饵时要计算流速打提前量。有些流体是乱流儿,钓这样的窝子时,钓手应当注意诱饵的走向,诱钓不一致是钓不到鱼的。

钓流时很可能碰上较大个儿的柳根子鱼,起鱼时若鱼不出水不要硬拽,要用匀劲儿牵鱼起窝,再引鱼近岸,最后用手提线起鱼。

绑钩的子线也是钓流儿极其重要的环节。许多钓手用的子线粗细不匀,长短不一。粗子线,尤其是粗短子线钓稳汀或缓流尚可,但钓急流却不理想,理想的用线必是最细长且柔软的,它可随流起伏升降,动态效果显著——重点是在诱上。

顺便提一下浮标。溪钓时,钓手多以球形浮力体标为主,这种浮标虽然在急流上很稳定,却有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它的律动性太强,也就是俗称的上牵力过大。柳根子鱼捕食时如果第一口不能完全吞入口中,那么浮标的上牵力往往会从尚未闭合的鱼嘴内拽出钩饵,浮标的反应即是上下点动。而市面上能找到的溪钓浮标整体浮力太小,笔者建议改用钓鲫鱼用的枣核型浅水浮标钓2目,2目没顶即是有效鱼口。

前面说了,钓柳根子鱼要钓汀尾、钓石头底、钓流儿。下面笔者讲讲如何专钓鱼群的“食堂”——在野河道上经常有水毁后留下的干枯的柳树丛,其内挟裹着大量青苔,是水生昆虫栖息地。在它的下侧两股水流合拢的上端有一缓流夹角,诱饵就打在夹角内,在这样的钓点,钓手全天无须挪窝,而且越是临近傍晚进窝的鱼越多,并且不分季节。

钓手可能经常在河道上看见:由于夏季山洪冲泄而下形成的大面积的石滩,成吨的沙石将河道挤成一道窄流儿,浅水中石头裸露,而对面则是成堆的柳毛子,河水从上游而下,只要主流是从柳毛丛根部流过,那么其下必是被掏空了,这样的窝点会有大鱼群藏匿。将钩饵扔到柳毛子根处,会让你钓得很过瘾!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冷秋之后,远东地区昼夜温差拉大,若夜间气温在0℃左右,白天则保持10℃上下,那么鱼在上午10时之前是不会觅食的。钓手出行应避开早晨气温低的时段,冷空气侵扰时尤是如此。这个时间段,蝇蛆已不容易弄到,钓手可到临近村庄的玉米地里扒玉米螟虫作钓饵。此时山溪的水温已持续下降,离开石头底的窝子再也玩不转了。

暖逝寒来,人不适应,鱼同样也不太适应。上午钓鱼,即便有鱼进窝,如果钓不得法,你可能一尾鱼也钓不到。2011年10月15日,气温-1℃~9℃,白天多云,风力4~5级,人坐在河边感觉冷飕飕的。我骑摩托直奔腰岭子村后的一处老河套,不想早已有一位钓手在最理想的钓位上钓鱼。他打了大窝,蹲了半个多小时了,他明明知道这是鱼窝子,可鱼就是一口不咬!看他收竿准备挪窝,征得他同意,我上好一支3.6米手竿,挂双蛆入水,浮标没走上1米即搭底没顶。那位钓友好心提醒说:“底下尽是些石头,水线放长了。”我微微一笑,默数3秒抬竿,一双大柳根子鱼出水,看得那钓手眼都直了。2012年,本地区全年多雨,穆棱河水位全年平稳,这在以往很罕见,中秋节前后又降了几场雨,使原本缓流的这个窝点成了急流儿,加之那位钓友打下的窝子太靠上,上端有柳树挡着,钩饵只能在柳毛丛的下侧入水,而恰恰钩饵的落点正是窝食的沉降点。然而,由于流体较急,钩饵尚未沉底就随流漂向下游,这让在贴底觅食的鱼群怎看得见?于是我加长了水线,钩饵搭底后不再挪动,只等鱼就饵。那位钓手看我一尾尾往岸上拎鱼,恍然大悟:“水流太急,钓走标的话鱼追不上饵!”我说:“答案正确!像你那种钓法在夏季无可厚非,但这个季节就不行了,为什么?”他略假思索:“上午水凉,鱼体僵硬,鱼的动作迟缓追不上鱼饵!”显然,这是位业内成手,一点就透。我问:“那你说该怎么钓上午的急流?”他说:“应该放水线、盯竿梢,我的窝子打得太靠上了!应该视水流的急缓打在竿梢上或线的一半处!”我说:“像我这样的钓法也可以——拉长水线,让钩饵搭底走得慢一些。但是像你这个窝子打得离柳丛太近,上端没有钩饵落点的回旋余地,你用的又是小标轻坠,钩饵不等到底已离窝老远了,怎么可能钓到鱼?”他说:“真应了那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深秋钓柳根子鱼可一直持续到小雪季节,它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仲秋是鱼群开始扎堆的时节,一场秋雨一场寒,鱼群逐渐由深山区向浅山区迁徙,十月一过后鱼群基本上就归汀了。但是这个季节鱼群整体仍然是分散的,这就是钓手在哪儿都能钓上鱼的原因,只是多或少的差别。而柳根子鱼真正开始扎大堆的时候则是在小雪时节,在冰层下完成的,因而在一部分高寒地区,冰钓柳根子鱼最好的时候是在小雪过后的大雪时节里。

猜你喜欢
钓点根子窝子
写给不想打窝子的钓友
打窝切忌打过量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新官”与“旧账”——表面是“交接”问题,根子是“担当”缺失
春季观鱼情选钓点
春季垂钓五法
钓位有限,如何挑一个有鱼的位置?
条件反射对垂钓的影响及对策
守望
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