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措施初探

2016-12-28 16:17李英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干预心理特点学困生

李英

摘要:学生学习困难是后天慢慢形成的,部分原因能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短时阻力,没有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日积月累形成学习困难。数学作为人类思维表达形式,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化使用在计算、计数、量度中产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找寻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进行干预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干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产生大量学困生。尤其对于身心智力均为完全发展的小学生来说,一旦没有重视数学学困生心理干预问题,整个学业发展以及人生成长都会受到影响。

一、学困生相关概述

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和初中、高中学生相比处于不成熟阶段,导致他们不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新知识。再加上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多数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除了表现出学习方法和知识困难,还出现学习心态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困难。此部分学生缺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不会调节和控制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小学学生在数学困难多表现在运算法则混乱,数位困难及计算错误等,高年级学生则多表现在如空间感差和解决应用题困难等能力欠缺和不足等,长此以往学习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抵触数学,开始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

1、心理障碍型。心理障碍型学生往往会因不适应学习生活而被教师忽略,情绪波动大,学习意志薄弱,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十分容易退缩。学生自信心也较弱,下意识认为自己无法学好数学,没有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的心理活动,尤其在面对考试时会因担心怕教师和家长失望而导致不能正常发挥,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多愁善感情况。

2、缺乏动机型。缺乏动机型学生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教师的教诲也不上心。潜意识认为所有学生是为了父母和教师。因此就带着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中遇难不究,马虎应对,不愿接受别人帮助,更不愿和教师和同学交流,也不愿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总结反思。

3、贪玩懒惰型。贪玩懒惰型学生智力正常,但十分好动,懒于学习,虽然经教育有好好学习的决心,然而玩起来仍然无法控制。此类学生也不善于理智地支配自己行动,独立性相对较,尤其面对数学学习时更无法安静,解题时急于求成,通常在还没有明白题目实质时就急于作答。课前也没有充分预习,上课思想不集中,不愿深入新知识,从而很难形成学习技能。

4、认知缺陷型。认知缺陷型学生在低年级时因体质弱而较易疲劳,部分学生因家庭变化,个人疾病,转学原因等影响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造成对数学概念一知半解。新旧数学知识无法连接而导致断层。特别是对于系统性很强的数学来说如果无法学习后续的新知识,即使事后花费时间去学习也很难有突破。

三、在小学数学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干预措施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改善学困生学习情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多媒体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现实生活中常接触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困生数学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整合课堂教学,在引入新知识的课堂上要组织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愉悦,所以教师要充分研究数学教材,摸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或者和学生一起指定易于完成的学习目标,同时要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发展,使其从厌学变为乐学。此外小学生受年龄影响,对学习数学兴趣还不是很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一些如数学竞赛、口算比赛、生活数学发现、动手操作比赛等数学活动夯实学生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组织活动发挥其优势,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养成学习习惯,改善性格。针对懒惰型的学困生来讲,在学习上的懒惰进一步延续和发展生活上的懒惰,使学生勤快就需要教师严格要求,提醒学生分清学习和生活,只有在完成当天学习任务后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和玩乐的轻重缓急后教师可以慢慢发掘其特长,并利用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示性格平台,使学困生也知道自己也有自强之处并逐渐融入班级的学习氛围中。在班级活动和课外实践中通过受到其他学生性格影响也会改善学困生的急于求成和浮躁的作风,最终改善性格缺陷。

3、及时辅导,务实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水平,紧抓教学实际成效。大部分学困生因为数学基础薄弱,以致于在学习中遇到知识壁垒,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消除后续学习障碍。还可利用幽默风趣的比喻,简练的口诀,分层递进的变式突破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进一步务实教学效果。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学习信心。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多数数学学困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爱,也渴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这也是他们学习的动机。教师以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数学学困生,积极挖掘其潜质,塑造安全自由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必要时可采用激励评价,教师的鼓励、赞美和表扬往往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教师要找寻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

四、结语

总之,学困生作为班集体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成果关系到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因过多的关注成绩优秀学生而忽略该群体,要加强对学困生心理干预,有利于保证整个班级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障碍,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荣羽.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8):256-256.

猜你喜欢
干预心理特点学困生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