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联想能力的培养

2016-12-28 17:28李凤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联想提高内涵

李凤梅

摘 要: 联想在小学生解题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对数学题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程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有目的地通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我认为利用综合题型,激发学生联想思维;运用直观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引起学生联想思维;采用比较方式,启发学生联想思维。

关键词:联想;能力;思维;提高;内涵

联想在小学生解题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对数学题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程度。当大脑感知一道新的数学题后,这道题应归到哪一类数学题型来解,联想起着桥梁作用。联想能力不强的学生,不仅解题速度慢,而且常常容易出现解题错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有目的地通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综合题型,激发学生联想思维

例如: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为336厘米,且长:宽:高=9:7:5,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必然联想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还联想到和长方体棱长之和公式以及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答方法,把这些知识融为一体,然后进行分析、综合,便会很快的得出解答此题的方法。

这种利用综合性题型教学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和运用较多的基础知识,促进技能技巧的形成,而且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联想能力。

二、运用直观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引起学生联想思维

根据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特征,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事物进行操作演示,或运用电教、多媒体等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整数、分数和比以后,要求学生根据下图的意思编题,先说出条件,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学生看图后,联想能力强的能联想许多知识,说出如下条件:

1.甲、乙两数的和是162,其中甲数占5份,乙数占4份(或甲、乙两数的比是5:4),平均分成9份。

2.甲乙两数的和是162,甲数占乙数的5/4(或乙数占甲数的4/5)。

3.甲乙两数的和是162,甲数占总数的5/9(或乙数占总数的4/9)。

4.甲乙两数的和是162,甲数比乙数多1/4(或乙数比甲数少1/5)。

5.甲乙两数的和是162,是甲数的9/5(或是乙数的9/4)等等、这种运用直观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引起学生联想思维的教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型和灵活性,而且让学生复习了有关的知识。

三、采用比较方式,启发学生联想思维

1.利用外部特征进行比较。例如:在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要求学生讲解计算如下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图1是长方形,而图2近似长方形又不是长方形,它的两端分别是两个半圆。所以对于图1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用(长+宽)×2的公式计算了。对于图2也只要量出图形中间部分的长和宽,但学生联想到图形特征,却要用长×2 + 宽×∏的式子计算。

2.剖析内涵进行比较。例如:在学生学习简单统计和求平均数后,可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两个统计表。

表(一)是要求计算两个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很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但表(二)要求计算六(2)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根据表中数据如果用方程来解,五年级学生还不会解这样的方程,那么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这两个表中已知数据和未知数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联想到解决表(一)中问题的方法,便能较快的得出解决表(二)中问题的方法。

利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启发学生联想思维不仅能使学生识别事物的异同点,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和完善知识结构的思维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联想提高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