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给中职院校的影响和挑战

2016-12-28 20:35吴乙燕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挑战大数据

吴乙燕

摘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云技术、物联网以及基于以上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各行各业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决策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与挑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等,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本文对大数据对现代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剖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学;大数据;影响;挑战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其时代价值

大数据(BigData),又称之为巨量资料。根据Gartner研究机构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规模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等特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的运用和传播各种信息方式。在中职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制度、措施和教育培养、教育教学和就业等环节,大数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中职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在当今中职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和制度上,还是以传统的保障方式为主形成保障体系,新的适应信息社会的质量保障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信息社会下的中职质量保障应该以常态监控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和教育过程的信息公开为质量保障的理念,建立教育质量过程监控和状态数据监控的保障制度,大数据的特征正好为中职教育质量保障的质量理念和制度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为中职质量保障建设提供了可能,这使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大数据的影响

大数据的精确、全面、及时和“让数据说话”,为教育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①大数据时代教师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发现真正的学生,让教育工作者读懂学生思维。学生的行为过程往往隐含着他们的思维特点,大数据可以捕捉这些特征,如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中暂停或回放情况;解题过程中答题时间、每题正确率等情况;学习上有哪些特点、缺陷、困难、偏好、规律等。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挖掘,从中发现他们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帮助教师找到影响教育的真正因素。②大数据变革了教学的方式,让教学走向精确化、科学化。现今,大数据的使用让教学有了依据,将大众教育精确化、科学化。在某门学科中难点的搜索情况、导致难点的原因,利用大数据都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利用大数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跟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可以提供每名学生基本情况、学习科目、测试成绩,以及在每门课每个模块的表现、强弱项等学生状况报告。以此为基础,系统还可以提供每个班级、学校、城市、省,甚至许多国家的教育基本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教育管理者可以相互比较,找出差距,调整发展策略,教育也由原来粗犷的管理模式走向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道路。③大数据带来教学评价的改革。利用大数据,让教学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传统教学中学生成绩会呈现正态曲线分布,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认知偏差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进而形成积累,最后造成学生出现分层的现象。通过大数据的运用,教学系统可以让成千上万学生同时进行个性化学习。

三、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1)就业方面。大数据可提供的预测数据包罗万象,如劳动力供求和紧缺度、薪酬福利、离职率、失业率、劳动安全度、满意度、年龄结构等分析数据。针对中职院校来说,大数据提供给院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就业情况的现状和未来的预测数据,提供企业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源配备的现状,并收集已就业人员所需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中职院校的就业率,使中职院校的教学更趋向于技能化,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第一,大数据利用网络获取相关的基本单位报表、产业活动单位报表、能源统计报表、财务状况报表、国税和地税报表等,可掌握企业规模增减、营收增减、用工增减情况;了解各行业的实时景气指数,由此预测未来各行业、各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趋势。第二,通过综合分析不同行业、职业新增或减少就业岗位数、离职率及相应的薪酬福利变化、劳动力市场招录成交时间,可预测行业、职业技术更新的活跃度、行业发展前景、劳动力供应紧缺度。第三,通过综合分析教育机构的学生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学生档案,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职称证书、技能证书发证记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名册,各行业人员报表,社保机构的职工花名册和社保缴费记录、失业登记数据,地税部门的纳税记录,统计部门的劳动工资情况报表等,可以清晰定位每一位劳动者接受教育、步入职场、接受继续教育、岗位变动、收入增减、职业转移、职业发展、退出职场的完整轨迹。(2)专业建设。由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可望得出未来若干年内各行业、各职业的数据,甚至是具体到岗位的人力资源供应缺口和过剩数据,中职院校可据此开设相关专业,学生和家长可据此选择专业方向,在职者可据此学习新的技能,使劳动力储备与需求匹配,减少因劳动技能供给与人力资源需求错配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第一,中职院校应根据新的市场需求,重新定位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第二,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扩大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让产、学、研三方深度融合、互惠发展。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研究、实践的机会,可以针对某个合作企业的某些具体问题设立一些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在该企业的资助下开展研究。第三,改善课程体系架构,为社会培养更有用的人才。课程体系架构仍可以依照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三个模块来设计,但在课程内容上应有所更新。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语言能力为目标,一般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包含专业基础、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课和语言类课程等。专业核心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用得到的专业技术技能。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协调,全局统筹,以技术、数量和业务为支撑,采用课堂讲授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中职院校的毕业生成为拥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厚基础、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第四,从学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

总之,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石是信息的传承,没有数据的留存和深度挖掘,教育只能流于形式。从孔子的竹签流传到毕昇的造纸术,再到活字印刷术,每一次技术的革命都创造了教育的一个新时代,同样,今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使得教育面临一场新的革命。谁能更好地把握大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何非,何克清.大数据及其科学问题与方法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2):1-11.

[2] 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4):189-192.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挑战大数据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