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能源运输安全

2016-12-29 07:42许宇晗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6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大国油气

◎许宇晗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能源运输安全

◎许宇晗

能源运输安全是一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中国来说,能源对外依存度尤其是对中东、中亚地区能源依存度居高不下将长期威胁能源运输安全。保障能源安全,特别是保障我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一带一路”地区能源运输安全隐患的分析,从增强现有通道安全和多元化能源进口运输通道、实现大国合作、完成能源中转大国角色转换三个方面,阐述“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能源运输安全的积极意义。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能源短缺所引起的能源竞争是造成国际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关键因素。2014年中国经济体量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仍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是总量逐年上升,原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4年达59.5%。然而,需求增加的同时获取油气资源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油气通道深受地缘政治格局变动、恐怖袭击和海盗活动猖獗、大国因素干扰之苦,其运输安全性令人担忧,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而今能源运输安全已经演变成一个关乎国家稳定、地区和谐、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解决能源运输安全等问题带来契机。“一带一路”战略从宏观层面对能源合作、能源安全、能源运输安全给予指导、规划和部署。微观上,又有具体的建设项目可供操作。“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为解决我能源运输安全问题提供难得的契机和强有力的保障。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中国能源运输路线

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陆路油气进口通道。到“十三五”末,在“一带一路”区域内,我国将建成陆路油气进口管道共9条,总里程达13119千米(境外部分),年输送能力分别为7200万吨和1350亿立方米。毫无疑问,这些通道的建成,对我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威胁到我油气输送安全石油管道和天然气进口通道大都途经多个国家。

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海上油气进口运输通道。中国海路油气运输主要依靠以下三条航线:中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非洲航线: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东南亚航线: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

目前,我国80%的原油和相当数量的LNG进口来自中东,且90%的海上船运由国外油轮承担,存在较大的贸易风险。波斯湾原油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到中国,这条通道对我国来说举足轻重,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石油生命线。

中国“一带一路”地区能源运输安全隐患

地缘政治格局变动。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石油资源极为丰富且开采条件适中,生产成本低,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中东也是世界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的后遗症、大国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宗教派别矛盾、种族冲突、贫富差距等等都是干扰能源供应,影响我原油运输安全的潜在因素和地缘危机。1980年伊朗就因其内部革命导致石油生产中断,引发石油危机,致使无油可运。

而中亚—俄罗斯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未来能源生命线。这一地区涉及中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的利益,也吸引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外部力量的极大关注。存在的潜在地缘政治危机主要包括美俄对峙威慑、颜色革命以及美国对俄—中双遏制策略。

恐怖袭击和海盗活动猖獗。中东是国际恐怖活动和反恐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各东突势力作为国际恐怖主义重要组成,其大本营均设在中东,它们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能源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另外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组织等国际恐怖组织为达成其宗教、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不惜用极端手段对抗国际社会,攻击中东这个“世界油库”。2013年8月的连续几周内,基地组织多次袭击伊拉克输往土耳其的石油管道,意在切断世界工业的能源生命线。

大国因素干扰。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安全事务中制衡中国影响。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国。由此,美国以“亚太再平衡”为名在中国周边地区排兵布阵,强化军事联盟。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个别国家在领土海洋争议中不断对华挑衅,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破坏了推动地区能源合作的政治环境。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能源运输安全的积极意义

增强现有通道安全、多元化油气进口运输通道。毫无疑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供给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过高的依存度使油气进口的生命线显得十分脆弱。近60%的石油和超过3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而且来源和运输线路相对单一,使中国国家能源安全系数大打折扣。

实现大国合作保障能源运输安全。“一带一路”战略增强了我国海外战略布局的主动性,战略调整和全新的布局为我国海外油气合作带来新机遇。加强与改善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保障我油气进口通道的安全。

完成我国由能源消费大国向能源中转大国角色转换。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6%,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油气过高的进口的依存度使得我能源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一带一路”以经济为主体进行国际合作,可以建立陆路和海路两条能源运输通道,将沿线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的多个经济圈联通起来[赵旭颖,沈娟,龙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安全与国际合作[J].赤峰学院学报,2016,37(2):76~78],形成网状结构,“一带一路”内的各经济体(包括我国)都是这个网状结构中的一个点,都成为能源流动链条中的一环,大大提高能源运输抗风险能力。

我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油气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能源运输安全面临很大的风险,危及我能源和国家安全。“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合作体,给中国保障能源运输安全带来机遇,中国可通过发展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能源运输安全军事保护合作、能源贸易协议扩大等方式保证现有管道安全、同时多元化能源运输通道,以此来保证中国能源运输安全。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大国油气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吐槽大国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多想记住你的脸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