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沦为雇佣兵

2016-12-29 17:12陈事美
特别文摘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八国联军山东人清军

陈事美

众所周知,清末的八国联军都是西方列强,当然还有日本。其他国家的士兵大都是本国人,比如美军士兵就是美国人,法国士兵就是法国人,日本士兵就是日本人。唯独英国不这么干,招募了一大批殖民地的士兵,如印度人、澳大利亚人。鲜为人知的是,这里面还有中国人。这就是国人一直不愿承认,又倍感羞耻的“华勇营”。

华勇营诞生于1898年的山东威海卫,是英国殖民扩张的产物。最初,英国人只想来个“华人治华”,基本相当于警察的角色。后来,就直接调到了华北,变身真正的军人,成为进攻京津的八国联军一部分。

华勇营以山东人为主,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在威海英国租界担负着维稳的角色,他们对待乡亲冷血无情,残忍枪杀百姓。在天津、北京等攻城战役中,冲锋在前,助纣为虐。华勇营的这种行为一直备受国人指责,抨击他们是背叛国家与民族的汉奸。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山东人为何甘愿沦为英国雇佣兵?

山东是孔孟之乡,尊礼重义。也就是说,在这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本应盛产忠君爱国人士,没想到,却产生了华勇营这样一个极端的“奇葩”。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这事还要具体分析。

首先是丰厚的经济收入。话说英国人最早招募士兵时也遇到了“招工难”,结果,英国人果断大幅提高工资,巨大的利益诱惑成功降服了众多年轻人。据英方的史料记载,当时一名华勇营普通士兵每月的兵饷是8两银子,一名小队长是12两。管吃管住,大米、白面、猪肉随便吃。表现优异、成绩突出还有额外奖励,两年内没有违规记录,另有特殊奖励。当时的山东,自然灾害不断,农民流离失所,基本在贫困线上下挣扎。面对英国人开出的丰厚待遇,一些亟待金钱养家糊口的青壮年纷纷奔赴英国军营。后来,英国人干脆就直接招募清军的退役士兵。

另一方面,英军体制与清军大为不同。当时清军上下腐败成风,军官贪污军饷、欺侮士兵的现象严重,如此必极大影响战斗力。这些现象在英军绝对没有,说给多少就给多少,一切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每月发兵饷时,公开点名发饷。仅仅这点就让华勇营士兵的心里踏实很多。

其次,英军的兵营文化开放。华勇营士兵不仅生活无忧,而且在训练中也得到充分尊重。比如专门为他们从香港、上海等地招聘来的翻译素质极高,随时贴身服务。英国军官同样是经过精挑细选上任的,从华勇营组建开始,就与华勇营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对于现代枪械的使用,英国军官一对一、手把手地耐心指导。这些都让中国青年人倍感新鲜,尤其是那些从清军退役的士兵感触最深。清军中等级森严,官僚主义严重,还克扣工资,与英国人一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最后,还有英国人给予的信任与荣誉。英国人招募山东人来镇压山东乡亲,残杀中国同胞,英国军队高层开始也有顾虑,怕华勇营出工不出力,关键时刻“叛变”英国,反过来攻打英国。但经过多次实战检验发现,华勇营面对乡亲根本没有丝毫退却,同样毫不手软,深得英国将领赏识。

在攻打天津城时,印度兵临阵脱逃,面对猛烈炮火,华勇营冒着枪林弹雨,艰难地拖拽大炮前行,这一幕连英国人都“感动”了。尤其是英国准尉艾斯达尔身受重伤时,华勇营的士兵始终抬着艾斯达尔撤退。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面对华勇营在天津战役中的表现,英国人赞赏有加,专门为他们印制了带有天津城门标志的奖章。

在攻陷北京后,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盛大阅兵。华勇营代表英军受阅,这是他们所接受的最高表彰与奖赏。

通过华勇营的表现可以看出,“忠勇”二字是这些士兵的最大特点,但是用于效力英国去残杀同胞,就多少有点愚忠的味道了。

猜你喜欢
八国联军山东人清军
李秉衡:奋勇抗击八国联军的“百世罪人”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感受原味历史 追寻本真课堂 提升史学素养——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
郑元无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