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国者”到“萨德”,美军为何要用20年时间更新反导系统?

2016-12-29 18:01风清扬
科学大众(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爱国者反导萨德

风清扬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俗

称“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萨德”反导系统作为专门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独特优势是在防御大规模导弹威胁的同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选择。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爱国者”防空导弹以及海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美国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预警雷达与传感器,从而使美军具备多层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从“爱国者”到“萨德”,为求更高更远

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MIM-104“爱国者”防空导弹属于低层防空导弹,最大射高只有约20千米,主要用于保护小型重要目标,防御面积较小,而且拦截造成的导弹碎片经常落在己方或友方领土上,同样会对地面人员和装备造成破坏。如果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头,这样的低层拦截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此,开发一种能在更远距离、更大高度上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防御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1987年,美国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提出了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的高空防御技术开发计划。

1989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公开此项计划,1990年当时的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即现在的导弹防御局)将合同进行公开招标,1992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赢得了演示/验证合同,合同的目标是对大气层内/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所需全部技术进行集成。1993年10月,美国国防部将这一开发计划正式称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该系统在1999年8月前共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其中前3次为非拦截试验,2次成功、1次失败;后8次为拦截试验, 6次失败、 2次成功。 1999年8月2日进行最后一次拦截试验,也以失败告终。

于是,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从此,“萨德”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后的“萨德”系统于2005年11月恢复飞行试验,部署前共计划进行14次试验。2006年10月,“萨德”系统从白沙导弹靶场移至位于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2007年1月,“萨德”系统首次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飞行试验。2007年4月,“萨德”系统进行同样的试验,再次成功。2007年6月,“萨德”拦截弹成功完成低空飞行试验。2007年10月,“萨德”系统在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至此,“萨德”反导系统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闻名不如见面,“萨德”究竟长个啥模样儿

“萨德”反导系统由携带8枚拦截弹的发射车、AN/TPY-2X波段雷达、火控通信系统及作战管理系统组成。

八联装导弹发射装置安装在一辆奥什科什公司的10×10重型扩展机动战术卡车上。这种拦截弹由一级固体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KKV(动能杀伤飞行器)组成。全弹长6.17米,起飞重量约900千克。KKV主要由用于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引头、信号处理机、数字处理机、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和用于机动飞行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等组成。红外导引头通过向弹载计算机传输目标导弹战斗部的红外成像进行制导。整个KKV(包括保护罩)长2.325米,底部直径370毫米,重量约60千克。

雷达系统就像“萨德”反导系统的眼睛,用于发现威胁目标。“萨德”反导系统的标准雷达配置是一台AN/TPY-2X波段固体有源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该雷达是世界上性能最强的陆基机动反导探测雷达之一,警戒距离远,兼顾战略与战术。该雷达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很强的地面机动性,可采用舰船、火车或拖车进行点对点运输,还可根据作战需要由C-5或C-17运输机空运至指定地点。

“萨德”反导系统的作战系统就如人的大脑,包含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系统,采用网络构架,由一个战术作战站和一个发射车控制站组成。在这个网络上,探测器与情报系统各组成部分能够相互报告跟踪数据和其他关键的战场信息,也能向其他防空系统报告信息。作战系统负责全面的任务规划,协调并执行拦截任务,并与其他防空系统接口,以便实施联合作战。

2007年1月,“萨德”反导系统正式进入生产与部署阶段。2008年5月28日,首批“萨德”反导系统正式装备美国陆军。“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以及初始作战能力、互操作能力的验证和提高,使美军至少在理论上具备了从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到末段无空隙的强大防御体系网络。

2016年伊始,朝鲜的武器发展就动作频频,先是1月6日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2月7日又成功发射了“光明星4号”人造地球卫星,韩日美等国认为此次发射是变相的远程火箭试验。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选址在韩国南部的星州地区。

“萨德”这把伞,其实不是给韩国“挡雨”用的

那么,韩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真的能起到保护韩国首都首尔的作用吗?我们可以从“萨德”拦截弹拦截范围和雷达探测范围来进行分析。

星州地区距离韩国首都首尔东南部大约300千米,而“萨德”拦截弹射程仅有200千米,所以其保护范围并未覆盖作为人口、经济、政治三重中心的首尔。

从“萨德”拦截弹拦截范围看,这么重要的部署,韩国首都首尔却并不在保护范围之内!于是韩国宣布将在首都圈地区增设PAC-3型“爱国者”导弹系统,以保障首都圈的安全。

其实,“萨德”这把伞原本也不是给韩国“挡雨”用的。对于朝鲜的短程导弹来说,“萨德”系统根本没有用处。它的防御范围如果立体地看来,有点像一个大蘑菇,朝鲜的短程导弹还没有达到它的有效拦截范围就落在韩国人的脑袋上喽。

对于真正的朝鲜导弹威胁,这东西还不如韩国手里PAC-3型“爱国者”导弹系统更有指望呢。它的真正奥妙在于,其配备的X波段雷达探测范围从技术上说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部分地区。这样一来,中国相关的军队军事训练、调动、部署等情报都有可能被美国了解,尤其是装备的参数会泄露,最麻烦的还是导弹发射即被侦测,对美国本土的打击能力有较大削弱。因此,实际上“萨德”对朝核或朝鲜导弹的防御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却对中国安全体系造成危害。

显然,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中国。中国理应坚决反对。

猜你喜欢
爱国者反导萨德
俄将用最新反导系统保卫莫斯科
韩媒:追加部署“萨德”或在本周
韩暂停部署新增“萨德”系统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