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2016-12-29 22:43周莉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8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城市发展

周莉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中的主题,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的现状,要求在实现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时,要求立足实际,因而我国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应该转变思维,从工业化模式转变成生态化模式,革新思维方式,在传统的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上,用新的理论进行指导。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吸取一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能够采用创新的理念。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8-104-02

前言

我国在80-90年代,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文明,不仅仅要发展经济,同时要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环境保护的活动,生态环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关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也对人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重大。我国基于本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提高综合国力。

1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特点

目前,根据相关的文献可知,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指导我国城市发展的时间较晚,因而总体发展状况较国外缓慢。而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城市发展方面具有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快速、内陆地区城市进程发展较慢等区域特点。所以导致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同样具有以下发展特点:

1.1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受到多个政策的主导,发展前景混乱

多重政策主导我国城市发展,对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双重的影响作用。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分别开展的一系列城市生态建设活动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另一方面,多个政策主体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缺少统一性,无法使城市发展朝着一个方向齐头并进,大大阻碍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效率。

1.2区域联动性发展是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城市区域化发展成为重要的建设趋势。要求加强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动合作发展。同样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中,实现区域联动性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实现区域联动性发展,能够优化配置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从而实现城市内部生态化和城市外缘生态背景的有机结合,例如当前我国正在致力规划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实现生态发展。

2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乡生态环境状况问题严重

最近这几年,尽管我国对污染物的排放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工业污染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也在扩大,但是,城乡的生态环境还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区在发展工业中不能妥善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有些地区还更加的严重。很多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只注重经济效益,他们不会将资金投入到污染治理方面,甚至出现了污染不能控制的局面。环境治理的力度不够,环境污染的速度快,环境出现了恶化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缺少对环境治理的监督管理,如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不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对废水废气等随意排放,而国家监管部门则对工业企业废水等的排放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屡禁不止。

2.2城乡之间的差距大,构成了突出的矛盾

我国的“三农”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在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下,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二元结构会导致长期的不良后果,城市和农村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城市在发展中具有优先的作用,乡村在发展中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都落后于城市,另外不同地理位置的城乡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国家所出台的农村生态发展的政策和条例不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如沿海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较中西部农村发展水平高,因而在国家出台相关“三农”政策时,无法统筹兼顾两个地区的不同发展状况。城乡差距过大还体现在人口素质方面,这主要是由于城乡的教育差异造成的,在乡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2.3城乡的社会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不同的价值观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城乡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精神文明却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的步伐,人们只注重追求物质享受,城乡贫富差距大,导致人们出现了不平衡的心理,拜金主义观念盛行,人们过多的追求物质和价值,不重视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关注。

2.4城乡建设过程中存在“伪生态建设”的行为

在城乡生态规划建设中,人们过分的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很多企业重视“以人为本”,坚持环境保护政策,那是因为环境的破坏会危及到自身的利益,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还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的,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但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问题,而且,在人类刻意的保护生态环境中,是在坚持追求物种利益为目的的,所以,他们就会将生物圈中比较复杂的关系独立。

3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坚实后盾

目前,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理念和指导方针仍然停留在国家政策方面。如“科学发展观”中要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事实上,这些理念和观念对于企业的发展行为并不具有强制管理的作用。导致一些工业企业在发展中仍旧以经济利益为主,以环境保护为辅的发展方向。所以要求建立健全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的规范,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3.2采取有效的手段。防止城乡冲突。促进城乡平衡发展

在缓和城乡矛盾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公平,要为农村的居民提供发展的机会,应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模式,打破二元结构,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二者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其次,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村生产的效率在于加强“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农业生产方面实现机械化、集约化发展,最后要国家采取相关人才激励机制,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作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理念发展农村,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比例大,所以,我国应该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化经济结构,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

我国应该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对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科技,运用科技促进资源的节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推进使用可再生资源,逐步用清洁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结构的完善,发展可替代能源,节约使用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在面对能源的供求矛盾时,应该通过发展新的能源工艺的方式,弥补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应该运用科技缓解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实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能源的互补利用。应该转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应该通过宣传和鼓励等方式,让人们购买绿色产品,让人们能够自觉地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转变消费结构,对高消费和不合理的消费进行抑制。

3.4强化公共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应该通过各类教育工作,完善人口素质,防止人口的膨胀。人力资源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其能够提高人口的素质,同时也能够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树立长远的眼光,不被眼前的利益所动,能够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念,让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提高生活的质量,人口素质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朝着科技型的目标前进,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现在,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在高等教育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的,劳动力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努力开发人力资源。

4结语

我国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城乡生态环境状况问题严重,城乡之间的差距大,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城乡的社会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城乡建设过程中存在“伪生态建设”的行为,所以,应该针对上述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应该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段,防止城乡冲突,促进城乡平衡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化经济结构,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通过强化公共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变电站规划建设法律手续办理常见问题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