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中国国际发展观

2016-12-30 07:01王伊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4期

王伊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和谐世界——中国国际发展观

王伊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 要】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进入21世纪新时期的外交理念,也是我国一贯的秉持的国际发展观。本文分析了“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与发展历程,并思考了中国如何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世界;国际发展;国际责任

一、“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

和谐世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文明独霸天下的世界,和谐世界应该是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开放包容,实现持久和平和生态文明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包含较为丰富的内涵: 第一, “和谐世界”是政治民主、平等互信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强调以国家平等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为基础,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和谐世界”是普遍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将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视作国际秩序构建的关键。 第三,“和谐世界”是多样、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是在尊重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明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主张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推动和实现多种文明相互沟通、交流、理解、融合,在求同存异中寻求共同发展,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世界。第四,“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只有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追求幸福生活,创造灿烂文明。第五,“和谐世界”是生态文明、环境优化的世界。“和谐世界”在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强调人类要共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共同呵护人类地球家园。

二、和谐世界——中国国际发展观的发展历程

当前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最新发展和全球战略的核心内涵。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尽己所能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与发展事业。在睦邻外交中,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中国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通过对世界形势的对比分析,郑重作出了“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据此,我们党在国际战略上改变了通过世界革命来实现世界和平的思路和做法。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思路,成为中国处理同一些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指导思想。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指导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践。他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命题,成为今天和谐世界理论的支柱。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新安全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人本外交、新发展观、新文明观,和谐世界理念正是其和平外交政策的集中表达。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平的发展,就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开放的发展,就是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开放市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合作的发展,就是中国将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三个概念使人们对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有了清晰的了解。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习主席首次访美、首次亮相联合国。西行七天,世界刮起“习旋风”、飘扬“中国红”、唱响“中国梦”、树起“中国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也是习主席西行的最强音,他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让世界高歌中国发展曲,为大地植入“中国绿”,为天空装点“中国蓝”!习近平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三、构建和谐世界的几点思考

在国际上推动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的延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合”思想基础上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是中国国际主义的再一次宣示,是崛起的中国对国际新秩序的期待与参与世界的责任。但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

1.正确看待中国的国际责任。

发展,理应成为一个利益共享、彼此共赢的过程;发展,必须着眼于责任意识与能力建设。“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在同一目标下,各国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习主席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增强各国发展能力,离不开国际间的深度合作;而这种跨国合作,又是不同国家兑现自身责任的过程。可以说,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辩证思考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相辅相成,二者辩证统一。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的延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世界所营造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在这两个大局上,和谐社会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要首先集中精力于国内的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夯实基础,练好内功。中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困难国内能建设出一个合于自然、顺乎人情,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本身就是对构建和谐世界的贡献,为世界各国做出了表率和榜样,才会使世界各国相信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决心和能力。和谐中国建设好了,才能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种成功模式的效应,乃天下之公器。

3.加强“和谐世界”理念下的文化外交。

尊重文明多样性,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文明(文化)多样性古已有之,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上存在各种不同文明体系,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可统称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各种文明只有在对话和交流中才能更好地发展、丰富和完善。

文明具有差异性,对待差异性首先要有包容的态度。中国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新文明观,首先要相互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平等对话和交流,使不同文明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新文明观的目的在于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进步,使世界上所有文明、所有民族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

从科学发展观到和谐世界,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提出这两大战略思想既扎根于中华文明传承,又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部分,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倡导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发展观、新文明观、新秩序观和新安全观。

参考文献:

[1]徐成芳,王东哲.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观[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1期.

[2]叶文英,于龙海.“和谐世界”: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思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