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2016-12-30 07:01丁美娟身份证号320926197505184028
大陆桥视野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整度沥青路面控制措施

丁美娟/(身份证号:320926197505184028)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丁美娟/(身份证号:320926197505184028)

【摘 要】平整度反映了道路的综合使用性能,是评定沥青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重点从施工技术层面总结分析了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为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1.引言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等明显的行车优势,满足了人们对公路越来越高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因而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被广泛的运用。其中评定沥青路面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平整度,它反映了道路的综合使用性能。路面的不平整分纵向和横向两类,纵向不平整表现为坑槽和波浪,横向则表现为车辙和隆起。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公路工程建设与施工管理的经验,就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从施工技术方面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2.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

2.1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路面不平整往往发展得最快最严重,甚至会导致路面沉陷的严重后果。

2.2下承层施工质量

一方面,下承层的平整度不佳或离散性较大,依照平整度的传递理论,就会直接影响其上各结构层的平整度,是影响沥青路面早期平整度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下承层的压实度、弯沉或抗压强度(柔性结构层为弯沉、半刚性结构层则为抗压强度)等主要质量指标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是影响路面后期平整度主要因素。

2.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

2.3.1原材料及沥青路混合料配合比

石料的抗压强度和集料的压碎值偏低、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等,将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最终影响路面平整度。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用量关系密切,路面平整度与混合料配合比有着直接的关联。油石比较大,易产生拥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松散、破碎,甚至出现坑槽,使平整度明显下降。

2.3.2沥青路混合料质量

一则拌和时间短、拌合不均匀会造成较大的离析,势必影响路面平整度。因此拌和时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拌和设备确定较合适的拌和时间。再则拌和站生产能力小、拌和能力不足,将影响摊铺速度,甚至造成频繁停机,加之温度不稳定,平整度便无法保证。

2.3.3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

摊铺机结构参数选择不当、摊铺机基准线控制不当、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均、摊铺机在操作中猛烈起步、曲线前进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忽快忽慢、熨平板未充分预热、高低浮动等不规范作业,这些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波浪和搓板。

2.3.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等都关系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

(1)压路机型号: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的平整度。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

(2)碾压温度:初压温度过高会引起碾压面层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位移大,不易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

(3)碾压速度: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启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凹陷。

(4)碾压路线:碾压行进路线不当,不注意错轮碾压,每次在同一横断面处折返,会引起路面不平。

(5)碾压遍数:碾压遍数不足、不均,通车后形成车撤。

(6)驱动轮在后:会使混合料产生推移,倒退时在轮前留下波浪。

2.3.5路面接缝处理不当

面层接缝处理不当易导致接缝处下凹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

3.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3.1积极防治路基不均匀沉降

(1)填方路基应杜绝不同材料混填,要求同一段落相同填筑层 必须到同一取土场取料。推土机粗平土方后,要人工清除超粒径石块, 有人工挖除时必须回填。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土方分层厚度、含水量、平整度、碾压遍数,并加强压实度的检测。

如基底高低不平且高差小于 150cm,施工时全部将基底推平,整体填筑。如高差大于150cm,则按半填半挖处理。

(2)高填方路堤宜优先安排施工,填料宜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并进行动态监控。

(3)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水对路基产生的病害,确保路基稳定。挖方路基应在挖至设计路基标高时,视路基土质及地下水情况进行换填后再分层回填碾压至设计标高。

(4)桥头与路基衔接处,桥台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回填范围严格按规定要求,并按20cm一层进行分层压实,台背墙边缘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确保达到规定压实度。

3.2下承层平整度的控制措施

(1)路基95区,压实到规定的压实标准后,其顶面按照“方格网法”拉线检查,进行修整、碾压处理,尽可能使路基顶面平整、密实,满足设计的高程和横坡度。

(2)基层、底基层施工采用集中厂拌混合料,采用有精确计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拌合设备,确保拌制高质量的混合料。严格控制集料的最大粒径,集料粒径过大,会使铺筑层表面出现离析,甚至局部刮出沟槽,影响基层平整度。

(3)底基层可以采用平地机摊铺,但基层的摊铺必须采用具有自动找平装置的稳定土摊铺机进行。控制其摊铺速度,并与拌合、运输、碾压工序相匹配,确保连续不间断作业,是保证基层平整度的有效措施。

(4)在基层摊铺中,采用两台同型号具有自动找平装置的稳定土摊铺机进行梯队联机作业。前行摊铺机采用双纵坡高程导线控制,后行摊铺机一侧按高程导线、一边以小滑靴在已摊铺的基层顶面滑行的方式实施高程、横坡控制。且两台摊铺机不等宽摊铺以使上、下层的纵向接缝处相互错开。

(5)用设计标高来控制基层的平整度及摊铺厚度 ,由于基层、底基层的厚度一般比较大,通常在18~20cm,因此松铺系数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

(6)严格控制底基层、基层施工标高,以保证面层厚度,提高面层平整度。底基层、基层在铺筑过程中都必须采用“方格网法”拉线检查,加强松铺、压实面的高程、横坡、平整度控制。

(7)对于大波浪的基层顶面及局部桥头跳车部位,在铺筑沥青混凝土之前 ,应进行铣刨、调平处理 ,使其满足设计要求的高程、横坡和纵横向平整度 ,以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均匀的预压实厚度。

3.3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及原材料控制

(1)每一批原材料的进场都得按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试验,并加强施工中试验自检和抽检的力度,保证原材料的稳定。

(2)制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到场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的均匀性。

(3)严格控制矿料粒径 ,使最大粒径小于摊铺厚度的一半。确保矿料的均匀性,避免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

(4)严格控制分胶比、集料的规格和油石比。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以易于摊铺和压实,且不产生离析。

3.4 接缝的处理

(1)纵缝应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碾压应在后幅摊铺之后立即进行,且压路机应大部分在已铺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cm的宽度在新铺混合料上,然后逐渐移动跨过纵缝 ,直至碾压密实为止。

(2)横向接缝,先用3m直尺检查已铺路面端部平整度,端部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时应予铲除,并做到整齐、垂直中线。新摊铺混合料应调整好预留高度,碾压时应先横向跨缝碾压,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0~15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面层上再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位lm以上。

4.结束语

平整度一直是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影响因素很多,关系到路基、路面施工的全过程,是施工机械、人员素质、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本文重点从施工技术层面总结分析了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还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路面平整度,以满足高等级公路建设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

猜你喜欢
平整度沥青路面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研究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初探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