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2016-12-30 16:08
对外经贸 2016年1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供给社区

蔡 葳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蔡 葳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 要: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和愈发迫切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成为现阶段有效缓解我国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首选方式。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化体系正在生成,但还在起步阶段,与老年人相匹配的专项服务明显不足,养老服务各方面亟待完善。政府要整合社会、市场、家庭等各方面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供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一、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现状

(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取向

日间照顾、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是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三个主要方面。日常生活照料包含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日常的需求,高龄和患病老人的日间生活照顾尤其重要。老年人最切身关心的问题就是健康,医疗救助则是最困扰老年人的问题,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医疗设备设施的建设应当是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第一要务。家庭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但空间封闭,少有人交谈,老人易出现忧郁和压抑的情绪,引起心里疾病。因此,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老人单调乏味的日常形成鲜明对比,已引起了老年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1]巨大的养老需求,要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利用义务服务、便民站点资源,采用服务到家、社区日托形式,号召专业服务机构加入,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顾、医疗服务和精神抚慰等多项养老服务。政府简政放权,不再是唯一供给主体,而是促使政府、家庭、社会组织等相互协调配合,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参与其中,搭建配合、沟通的桥梁,为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保障。

二、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财力资源匮乏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社区服务项目收入等。由于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是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的新型养老事业,所以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占较大比重。但多数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缺乏,对社区养老重视不够,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现如今,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年需求已达到1万亿元,但实际供给能力不足1000亿元,财政资金缺口巨大。数据表明,养老需求市场规模仍在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年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8万亿元。此外,我国社会捐赠制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人们的慈善捐赠意识严重落后。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福利性和公益性项目,个别有偿服务收费也是利润微薄,养老服务项目收入积累的资金微乎其微。

(二)物力资源短缺

财力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物力资源供给短缺,大部分社区还未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休闲娱乐场地等养老服务公共设施,社区诊所存在医疗条件差、设备不全、医护人员水平低等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在住宅建造和城市规划时,并没有将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问题设计其中,直接导致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不足。从老年人愈发强烈的需求上看,现有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施老旧,活动场地小,娱乐中心没有专门管理人员。活动内容常因服务设施破损和人员管理不善而取消,或者被迫在室外等条件稍差的区域开展,无法达到老年人休闲娱乐目的,导致老年人不愿接受社区养老。有规模有组织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受到资金和时间的限制,局限性大,内容贫乏,老年人参与少,不具有普遍性。

(三)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

在城市工作的社区养老护理人员大多来自于下岗或失业群体,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培训内容慢,在工作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由于社区养老服务集中于照顾日常生活和家政服务上,专业的护理培训不多,护工接受培训不具有主动性。我国自古以来就缺少志愿者服务意识,没有在社会上全面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以致于志愿者队伍规模较小。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也不过600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只是美国的1/6。[2]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培训体系建设滞后,加之职业准入制度尚未成熟,直接导致了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四)组织管理过于行政化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仍处于由政府统筹向多元供给过渡期间。虽然政府已在一些领域内简政放权,但社会供给主体力量薄弱、资源短缺,其他主体在与政府的合作中仍处于劣势。在中国政府既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又拥有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力,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的推动力是政府,依据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社区始终处于被动执行的状态,自身的养老服务供给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将会制约社区养老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政府对民间组织参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设有诸多限制。

三、发展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1.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责任,细化逐年增长的资金比例。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增加贫困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公共财政支出,增强其资金保障能力。

2.健全福彩基金支持机制。开拓新的专项资金渠道,设计和发行老年人服务类彩票,协助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

3.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全面发掘社会捐助资金来源,加快社会捐赠制度法律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捐赠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创建高效、公开的社区养老服务捐赠平台,加强社会捐赠资金来源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中心和托老所为老年人提供三餐和打扫卫生等日常基本服务的生活设施;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老年病专科、老年住院部和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的医疗设施;健全为老年人提供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习班等教育设施;健全老年活动中心及室外活动场地,提供养生、健康讲座、阅览书籍和棋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养老休闲活动的文体设施。

2.调整社区养老设施标准。建立社区和街道两个级别的养老设施体系,对现有设施标准进行严格规范,调整设施合理规划标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3.优化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社区级养老设施应配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以600米为半径进行活动区域布局,服务设施安置在步行10分钟的范围之内;街道级养老服务设施根据人口规模,步行时间在15~30分钟,以1200米为服务半径进行放置,形成有序、科学和合理的空间布局。

(三)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社区服务有着更全面、更专业、更高的要求。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重视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严格管理护理人员从业资格,在高等院校开设社区工作等相关专业,为养老服务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社区工作者与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将相关专业学生纳入到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也可聘请专业技能人员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对养老工作人员实行严格技能考核,规定其参加定期的等级培训。社区中的年龄较小、身心健康的老年人既是社区养老需求者,也是潜在服务提供者,可以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和患病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照料其他老人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老有所为”的价值。

(四)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养老服务市场化机制

政府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政府与民办机构合作共赢的大好局面。政府社会福利供给,确保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专业化养老服务;针对大众养老需求,政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于生活水平较好老人的养老需求,政府应该交由市场去提供服务。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细化,政府和市场通过协作实现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低端养老服务的重复供给,防止完全市场化导致的服务价格过高,老年群体难以承受,兼顾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中国养老产业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中商情网,2011.

[2]陈劲松.中国志愿者人数超6000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06(04).

(责任编辑:郭丽春)

[作者简介]蔡葳(1990-),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1-0067-02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供给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