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政背景下的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研究

2016-12-30 17:28高贵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民政部门民政工作民政

高贵华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民政局,山东 烟台 264006)

现代民政背景下的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研究

高贵华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民政局,山东 烟台 264006)

本文简要论述了在现代民政背景下推行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的必然性和有利条件,重点探讨了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的一般构建模式和路径,分析了应该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现代民政;民政信息化;互联网+;政治体制

0 引 言

民政工作泛指以人民群众为对象的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性、政治性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是政治体制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问题经常受到人们的激烈争论,民政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的焦点。民政工作涉及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而我国人口众多,这就给民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民政背景下的民政工作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当前开展民政信息化与“互联网+民政”的现状

1.1民政信息化与“互联网+民政”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政工作设计的方面越来越广,落后的民政机制也难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民间社会事务,相比之下,更加适应现代民政工作特点的民政信息化、“互联网+民政”更受人们重视。山东省民政厅已于2015年9月30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民政”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互联网+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对社区服务、养老、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9个方面的任务进行了布置,并在信息技术在民政业务的应用方面进行了长远规划,在组织领导、试点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也预示着“互联网+民政”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对信息技术在民政业务领域的开展十分有利。

1.2民政单位信息化意识较弱

实际上,即便有些地方不断深化对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认识,但民政单位信息化意识薄弱,依旧是当前民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日常工作流程缺乏规范,有些单位认为民政工作只是手动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一些主管部门对部署的工作和日常检查存在应付心理,很少利用互联网去处理民间社会事务,有些地区依旧是传统的上门登记或电话询问,这些都是民政信息化意识不足的重要表现。

1.3信息化设施不足

很多地区民政信息化开展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的现象,这也是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开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地区或是缺乏专业的民政信息化技术支持或指导,或是对民政工作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这样就造成了软硬件设施的缺乏,难以满足民政部门开展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需要,现代化的民政工作很难开展起来,比如:石家庄社保局,虽然建立了内部网络系统,对民间社会事务进行信息化处理,但由于设备的落后,内部网络有时也存在断网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日常工作,这个时候一旦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就很可能制约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 现代民政背景下推行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的必然性

2.1“互联网+民政”是民政工作开展的必然趋势

正如前文所言,如今民政工作种类繁多,涉及面较广,包括低保救助、救灾救济、社会组织、区划地名、社会福利等多项工作,随着我国民政业务的推进和发展,民政部门需要归纳、整理、分析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些工作如果只靠人工操作,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差错,同时纸质的文案使用和检查很不方便,利用率不高,很难满足新时期民政业务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将基层汇集的民政信息整理为电子档案,成为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利用互联网开展民政服务与管理,成为现代民政发展的必然趋势。

2.2推进民政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和民政业务息息相关,比如购房所需的家庭婚姻信息、精准扶贫所需的低保家庭信息、新生儿入户所需的门牌号信息等,这些庞大复杂的信息随时都会汇入到民政部门之中,传统的民政管理体制早已落伍,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脚步就成为民政单位改革的主要方向。可以说,以现代的民政工作机制为基础,推进民政工作向信息化、社会化靠拢,既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民政管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2.3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山东省围绕“数字民政”“阳光民政”“为民民政”,在全省民政系统启动并实施了“金民工程”,建立起“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个数据中心”的民政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低保救助、救灾帮扶、婚姻登记等“十二项应用系统”,着力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可以说,在现代民政背景下不断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促进民政工作向“互联网+民政”转变,建立起规范、简洁、高效的民政工作机制,是提高民政部门办事效率、为人民提供便捷有效服务的一条必经之路。

3 推进民政信息化与“互联网+民政”建设的对策分析

3.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民政信息化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力开展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政务资源开发力度的扩大,强化民政信息化的意识显得愈发重要。一方面,领导要对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加强民政信息化过程中的领导,提高民政部门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民政单位要加强对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宣传,加快民政职能及工作方式的转变,有效利用资源,推进民政工作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转变。

3.2完善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普及,也是现代民政改革的重要工作。各地民政部门应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夯实信息化基础,大力开展众多网上栏目的创作,利用互联网传播政务信息,实现政务公开。各级民政部门也要加快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加大力度提高民政网络的实用性,着力学习更为先进的处理技术,对单位内部设备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不断提高基层民政部门的办事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应用。3.3加强单位内部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实际上,高素质的民政工作队伍才是实现民政信息化、开展“互联网+民政”的关键所在。民政部门要不断适应信息社会新的需求,提升民政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民政部门主要还是采取专业培训和个人自学的方式,为工作人员开设民政信息课程,将计算机基础应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处理技术等纳入其中,不断深化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另外还要不断出台相关措施,提高民政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民政信息化的积极性,打造既懂得信息技术知识,又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工作队伍,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 结 语

毫无疑问,民政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开展民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民政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也就意味着开展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需要充分结合实际,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显现,这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民政信息化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提升民政工作质量之路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玲君.基于“大数据”运用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陈画.大数据背景下的民政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34).

[3]石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山东民政信息化建设实践为基点[J].赤子,2014(12).

[4]刘杨.地方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费曼.甘肃、山东出台推进民政“互联网+”实施意见[J].中国民政,2015(20).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02

D632

A

1673-0194(2016)18-0150-02

2016-08-20

猜你喜欢
民政部门民政工作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公开募捐违法案件管辖规定(试行)》解读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红十字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要受民政部门监管
慈善法施行一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全面启动相关工作
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
做好民政工作要增强六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