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视野下的孙子用间思想

2017-01-02 23:21李如龙
国防 2017年4期
关键词:孙子情报思想

李如龙

国防大视野下的孙子用间思想

李如龙

用间思想是孙子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用间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斗争形势下,“用间”已成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博弈的重要手段。在当代,孙子用间思想愈加焕发出蓬勃生机。

国防理论 孙子兵法 用间思想

作者:李如龙,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大校

孙子用间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用间史上最早、最系统的情报思想体系,并对后世用间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外用间理论和实践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斗争形势下,“用间”已成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博弈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间”;军事手段不再是国际斗争和对抗的唯一选择,运用非战争手段解决矛盾和争端,也成为现代国际斗争的重要方式。孙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命题,越来越显现其科学性与重要性;在当代,孙子的用间思想愈加焕发蓬勃的时代生机。在国防大视野下审视孙子用间思想,对于我们进行国防建设和指导未来国际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孙子用间思想及历史回顾

自从有了武装斗争,人类就有了用间活动。孙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周王室日渐式微,社会激烈动荡和不安,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大国恃强凌弱兼并小国,小国依附大国寻求依靠,以致战争频仍;各国之间或合纵或连横,无不通过公开的或秘密的手段“用间”,获取对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报,以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孙子对前人用间思想进行理性分析、对所处时代的用间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由此形成了完备的用间思想体系。

(一)孙子用间思想是其完整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子把“知彼知己”作为战争之要务和先务,并认为要做到“先知”,就要“无所不用间”;“用间”是实现“先知”的重要手段,是“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的先决条件。孙子从战略高度论述了用间的作用,大致阐释了用间的分类,以及使用间者应当掌握的特殊原则和方法。

强调“先知”必须用间。所谓的“先知”,就是“先事而知”和“先敌而知”。孙子把“先知”作为进行战争决策的重要前提,对此明确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进而强调:“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此外,他还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不知敌情。深刻指出:“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明确用间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孙子把“用间”分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类。所谓“因间”(又称“乡间”),就是招募敌国人员做己方间者。比如,敌将的同乡、同事、旧友等充当间者。而在通讯发达的现代,“因间”不一定局限于敌国之民,凡从敌国发来的公私信件、电报、电话,以及敌国报刊等媒介,均可收集利用,发挥“因间”作用。所谓“内间”,就是收买敌方官员为己所用。在当代,学者、记者、宗教人士、企业家等,都可作为“内间”培养使用。所谓“反间”,就是利诱敌国派到己方的间者为己所用。一方面,利用反间获取敌方情报,招募和策反敌方间者为己所用;另一方面,通过反间制造虚假情报迷惑敌人。所谓“死间”,就是散布虚假情报,通过敌国内己方间者传给敌方,让其误以为真,其后果是己方间者必死。孙子认为,能做“死间”的一定要足够忠诚、足够勇敢,并且是“不期生还者”。所谓“生间”,就是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者。生间之人必须具有聪颖的智慧、雄辩的口才,并能疏通与敌方上层亲贵之间的关系等。关于“五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孙子认为:“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在他看来,五间的核心是“反间”,其他四类“用间”的活动都要围绕“反间”进行。孙子主张把“用间”的主要精力放在巧用“反间”上,比如,故意泄露虚假情报以混淆视听,从而让敌方将领作出错误判断,以此加大自己获胜的筹码;并认为通过“反间”来了解敌情,化被动为主动才是用间之本和制胜法宝。“反间”是一门在隐蔽战线上博弈的艺术,它不仅考验着每个将领、谋士的决策水平和胆识,也考验着间者对时局的判断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而“五间”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发生作用的,缺一不可。要使用间活动达到最佳效果,更需要“五间俱起”,使用不同的用间手段,使对方陷入莫知其道、无从应对的境地。

提出“用间”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是对待“间者”必须“亲”“厚”“密”。“亲”,即孙子所谓“三军之事,莫亲于间”。“间”与三军取胜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用间者”与“间谍”之间必须保持最亲密的关系。“厚”,即孙子所谓“赏莫厚于间”。厚赏的方式不仅有物质的(如金钱等),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荣誉等)。既重利奖赏,又至诚相待,间者才能尽心竭力。孙子所谓“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非胜之主也”,正说明了厚赏对于成功实施用间的重要性。“密”,即孙子所谓“事莫密于间”。我欲先知,敌亦欲先知;要防止敌先知,就必须事事注意保密。为间之事,更应列为“绝对机密”,而后可使敌不疑,以成事功。“密”是用间的根本要求,这也反映了隐蔽斗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二是用间者与间者的素质都必须具备“圣智”“仁义”“微妙”。所谓“圣智”,孙子认为唯有“明君贤将”才能称之为“圣”,能“成功出于众者”才能看作“圣”。由此可见,“圣智”是“用间者”和“间者”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这就要求实施用间之人不仅要对用间有极其微妙、深入和全面的把握“以得间之实”,还要具备通晓和洞察一切相关事物的智谋;孙子主张的“以上智为间”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孙子强调说:“非仁义不能使间”。主帅没有仁爱和正义,就不能指使间者;不是爱国家、爱人民而且遇到任何情况都能正确处理的人,不能够担负间者的任务。因此,“仁义”无论是对于“用间者”还是“间者”都是必备的品质。关于“微妙”,孙子认为,知微妙者,能即物穷理,辨别真伪,因而能“得间之实”。这同样是对“用间者”和“间者”共同的素质要求。孙子用间思想告诉我们,通过“用间”实现“先知”,不仅要严守军事机密,而且还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主其事者不仅需要恩威并重,而且还必须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知道如何辨别情报的真伪,以及对敌情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也是历代用间者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

(二)孙子用间思想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中国历代兵家的高度重视

早在战国时期,孙子用间思想就已被广泛应用于大量的兼并战争实践之中。在诸多精彩纷呈的用间案例中,纵横家苏秦的表现可圈可点;他是一位可与伊挚、吕尚相提并论的高级间者,甚至可以说在中外用间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苏秦不仅收集敌国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还能对敌国的决策施加重要影响:在燕国几近灭亡之际,他远赴齐国进行游说和用间活动,取得了齐国上下的极大信任,成功阻止了齐闵王对燕国的进攻;先是怂齐攻宋,后又怂齐攻赵,终致齐国陷于孤立境地,燕国得以复兴。苏秦本人虽因身份败露而被齐国诛杀,但他作为燕国间者,的确不辱使命。

秦汉以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的变化,用间手段也随之更新进步;窃听、摹仿手迹、密码、密写等技术都在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间者活动的空前发展,为用间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楚汉战争时期,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战争手段更加复杂多样,陈平、韩信等从《孙子兵法》的用间思想中汲取营养,多次成功利用间者的活动赢得战略主动,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用间理论方面,随着曹操注《孙子》的问世,历代注家蜂拥,结合其所处时代用间特点,对孙子用间思想有许多阐发,推动了孙子用间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唐初,军事家李靖对历史上用间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理性分析,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生动形象比喻,提出“间所以成功,亦有凭间而倾败者”的重要理论。他认为,用间是有条件的,并非是万能的,如果盲目用间,或不能取得成功,或招致灭顶之灾;并在反间、用间对象的分类、运用窃听手段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至宋代,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许洞的《虎钤经》、苏洵的《嘉祐集》等,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孙子用间理论。而且,用间应用于军事斗争方面,在宋代达到了高峰;虽情报系统十分发达,但其实行的“重文抑武”国策终致武备废弛,无法抵御强敌入侵。明清时期,有人以孙子用间理论来阐释自己的学术观点;有人收集整理前人的侦察、用间活动实践经验,对孙子用间思想予以丰富和发展。

此外,在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的疏奏之中,也多涉及用间活动内容,他们以大量事例来证明使用间者手段的重要性。许多针对当时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用间方法与建议,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丰富并完善了孙子的用间思想。比如:建议利用边地土著居民、少数民族居民侦察敌人动态;增加边将财富,以此招募间者,增强边备实力;建议对间者给予丰厚赏赐,选拔间者应精审,等等。

(三)孙子用间思想不仅在国内得到继承与发展,在国际上也得到传播与发展

近代以来,尤其是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无数次的战争实践中,率领人民军队战胜了形形色色的强大敌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势武备战胜优势武备,本不符合战争规律。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却能把这种偶然变成必然,把理想变成现实,实现战争艺术的现代升华。这其中,用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孙子用间思想在国外传播最早当属日本,并得到日本学术界广泛重视和研究。无论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还是其后的太平洋战争,日本无不派遣大量间谍对敌国进行长期的情报搜集和研判,为战争提供了决策依据。当今,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林,仍是依靠其强大的情报体系做决策支撑。正如英国学者理查德·迪肯所说:“日本人从事情报搜集活动,是源自2450年前的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的启示。”①[英]理查德·迪肯:《日谍秘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4页。

美国对孙子用间思想的研究和运用,是当前世界大国中较为深入的。情报专家桑契·德·格拉蒙特对孙子的用间理论更是推崇备至,他说:“美国和苏联的间谍工作首脑们,可能都愿意把中国军事理论家孙子当作他们精神上的祖先。”②[美]桑契·德·格拉蒙特:《秘密战》,北京,群众出版社,1980,48页。美国原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在其《情报术》中写道:“在中国历史更早的时代,间谍就发挥过重要作用,对此孙子的观点更加切实可行。”③[美]艾伦·杜勒斯:《情报术》,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3页。

此外,孙子的用间思想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西方国家也受到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它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与应用,主要是由于其蕴含了高超的军事哲学思想、丰富的用间手段和方法指导。

孙子用间思想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仍然是中国和世界军事文化瑰宝。从本质上来说,古今用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能超出孙子用间思想的基本范畴,只是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拓展而已。

二、现代国际斗争中的用间与反用间

孙子用间思想在现代条件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一切竞争和对抗领域都伴随着用间与用间。

(一)在军事和战争领域,现代用间思想的核心仍是知兵谋胜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在较短时间内就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除了军事力量这一主要因素外,美国卓有成效的间谍活动才是其迅速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为了对军事行动进行有效掩护和隐蔽保密,美国中情局在战前就招募了大量伊拉克人充当间谍;利用他们收买和策反了许多伊拉克高级官员和军队将领,并充当“内间”,使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中的大部分部队在战争中倒戈,为其在战争中的顺利推进打下基础;安插在伊高层的“内间”在美国一系列“斩首行动”中,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国在历次军事行动中,还注重利用“反间”遂行引导打击。例如,在2011年9月空袭利比亚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代号为“罗米迪亚”的“反间”行动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军事领域的用间活动不仅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军事科技、后勤装备等建设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换速度也在加快,通过用间获取对方最新的装备技术资料也屡见不鲜。

(二)在经济领域,运用用间手段已成为经济大国谋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

20世纪末,美国为在全世界推行符合其巨大经济利益的经济模式,指使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宣扬“华盛顿共识”。这些专家、学者利用各种公开场合和途径鼓吹“市场万能”,宣称“国家不应当影响市场,应当由市场对自身机制进行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即使有些危机也会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下快速恢复”,等等,致使很多发展中国家上当受骗,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技术方面,各国还通过政企合谋,指派“间谍”利用剽窃、贿赂等手段获取对方相关的科学技术资料,缩短从生产到投入市场的时间,谋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在金融方面,许多国家还出资设立专门的金融间谍机构,培养“高智商”“专家型”的“金融间谍”打入金融机构,获取对方关于金融政策、调控手段等方面的核心情报,甚至还用他们来影响对方金融机构的决策。冷战以来,日本在经济领域的间谍活动为其经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利益。在对美的间谍工作中,日本利用前往美国留学人员,秘密搜集美国学术机构相关研究的科研资料。美国中情局官员面对日本这种长期大量的间谍活动只能束手无策,以至于有关专家感叹,日本仅花费极小的成本,就将西方的所有先进技术全部搬运回国内,而这点成本对于美国每年大量的科研费用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三)在外交领域,各国无不运用用间手段配合国际斗争以赢得斗争主动权

良好的外交氛围主要是为了制造舆论,以争取国际国内的关注与支持。但各和平外交场合背后,必然有许多秘密活动。2005年10月,被国际媒体曝光的美国“特工门”事件便是其中之一。该事件的主角是时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威尔逊的夫人普莱姆,其真实身份就是中情局特工。普莱姆利用收买、拉拢、利诱等手段,制造了萨达姆试图从非洲购买金属铀制造核武器的假情报,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公众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支持。在国际外交场合,以合法外交官身份掩护间谍活动是世界各国隐蔽战线工作的通行做法。这样的掩护条件使谍报活动更容易接近情报目标,采取的手段也更加灵活多样。2001年3月,美国与俄罗斯发生了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美国政府将50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俄罗斯随后也驱逐同样数量的美国驻俄使馆外交官。

三、对当前我应对国际斗争的思考与建议

当今世界,国际斗争已经扩展到军事之外的诸多领域,以非战争手段解决矛盾和争端成为解决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方式。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及各集团之间,在非军事领域同样进行着更为广泛、深入和激烈的角逐与斗争,为孙子用间思想的运用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深入发掘孙子用间思想的基本内涵,借鉴、吸收当代国际间谍战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际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加强情报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外来威胁与挑战,只有加强情报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情报系统的工作效率,才能满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情报需求。

古今中外的用间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情报系统,无不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先秦时期,兵家就提出了“兵权贵一”的军队集中统一领导与指挥思想。情报系统更是如此,集中统一的领导能极大提高情报工作的效率;而机构分散必然会增加若干内耗,不利于国家对情报系统的统筹谋划。春秋时期,用间机构远远没有现代的庞大,且任务单一,“间者”只对国君或统帅负责。近代之前,也大都如此。在现当代,世界强国大都建立庞大的间谍队伍,尤其是美、英、俄、日等国。管理如此庞大的情报队伍,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局、苏联克格勃,无不注重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实践也证明其情报工作是成功的。民国时,国民党的情报系统有中统和军统两大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复杂、队伍庞大,自成立伊始,双方时而争功、时而推诿,又相互扯皮、相互拆台,为情报搜集和内部的防间保密工作制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事实也证明,国民党情报工作是失败的,其情报系统是缺失的。中国共产党的情报系统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党对情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并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许多成功经验。

当前,必须对我情报系统进行合理调整,优化组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现代情报工作的需要。应在充分继承孙子用间思想精华和现代情报理论成果、借鉴吸收中外用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情报机构。

(二)加强情报队伍的力量与素质建设

孙子兵法说:“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建立健全今天的情报队伍,仍然需要像伊挚、吕尚那样的具有坚定信念和高超智慧的情报人员。借鉴与汲取古今用间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在选拔情报队伍人员时,必须坚持两条基本标准。

一是情报人员的政治立场关系情报工作的成败。宋代苏洵把己方间者是否忠诚看作用间成败的首要原因,认为:“吾间不忠反为敌用,一败也;不得敌之实而得敌之所伪示者,以为信,二败也;受吾财而不能得敌之阴计,惧而以伪告我,三败也。”在未来隐蔽战线斗争中,情报人员如果没有像熊向晖、吴石那样崇高的政治信仰,在面临国家和军队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就不可能甘冒生命之险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神圣职责,就不可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艰巨任务。

二是情报人员必须精通各种技能。冷战时期,美国中情局与苏联克格勃选派特工时,非常注重情报人员的技术素质,相互派遣了大量的优秀特工搜集对方情报。苏联特工阿贝尔可谓“上智”中的佼佼者,既精通数国语言,又擅长摄影、绘画、音乐和文学;既处事不惊,又富于谋略,被西方情报界誉为“千面人”。无疑,这些出色的技能对其完成任务起了很大作用。当今时代,情报搜集更多依赖于互联网、各种先进的侦察装备、自动化情报处理系统等等;情报工作也是集众多知识于一体的高合成、高技术及高对抗的军事行动。因此,必须注重培养我情报人员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未来情报活动的需要。

(三)把加强情报分析作为提高情报质量的第一要务

信息社会缺的不是情报,而是科学精到的情报分析。孙子所处的春秋时期,需要“五间俱起”才能获取各种有价值的情报。今天的信息社会,情报搜集的途径和手段已经大大拓展。目前,西方强国的情报机构已经建立了立体化的情报侦察体系,所获取的大量信息,既有人工途径也借助各种科技手段。尤其在军事领域,为给远程部队提供情报以及监视威胁力量,不吝重金以提高对全球情报的搜集、监视和侦察能力(包括远程无人机、天基传感器、岸基雷达和情报搜集船等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未来战场上,我应借鉴其他强国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分布于天空、地面、海洋、外太空的一体化情报侦察和监视系统,对敌实施不间断监控,以免战场单向透明而受制于人。

现代情报斗争要求各种情报手段和机构互为支撑。要发挥其整体合力,必须做好情报信息的综合研判工作。就军事情报而言,“知兵”已经不仅仅是打探消息,更为重要的应是情报“分析”和“选择”问题。美军的“联合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其无论是图像、音频、信号情报,还是人力情报、公众信息情报,都根据消息来源进行整合与分类。这样,既可提升获取情报能力,又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大量的情报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军队作战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四)重视加强防间与保密工作

防间保密工作是“国防安全第一线”。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防间与保密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反华势力一直不遗余力地对我进行颠覆和破坏活动。如美国中情局,仅对中国西藏达赖分裂势力的支持,除每年给予数十万美元的资助费用外,还提供数以吨计的轻武器,给我藏区稳定制造很大麻烦①[日]海野弘:《世界间谍史》,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310页。;近年来,又在香港扶植亲西方势力,破坏香港的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境外各敌对势力加紧对我颠覆与渗透,不断派遣大量间谍对我重要地区进行各种情报搜集。

当前,作为全球军事、政治、经济情报的热点之一,中国已然成为外国情报机关的首要目标。他们在华培植亲西方势力,巩固与壮大“第五纵队”,利用国内某些“异见人士”,促使其在思想上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背道而驰,在价值观上歪曲丑化,以及助力拜金主义泛滥等,发挥“挖心战”威力。对此,我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应通过加大国防教育力度,使每个公民加强对防间保密工作的认识;擦亮双眼,自觉抵制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与破坏活动。应对我内部情报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以防敌渗透和策反,保障我情报机关健康运转;对我重要机关、重要单位高层人员以及身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严防敌对势力在我内部培植“内间”。充分依据信息时代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信息网络安全。

加强防间保密制度建设,是有效预防和打击敌间、防止失窃密的有效保证。孙子告诫,“间事未发而先闻,其间者与所告者皆死”;《唐律》中也有对间谍进行严惩的刑律。借鉴中外历史经验教训,应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对防间保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和严明的组织纪律,使我防间保密工作能够适应现代情报斗争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打击敌间的渗透和破坏,以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不仅需要修订完善《刑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反间谍法》以及《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等,还应把对我之间谍行为定为特别危险的国事罪,对罪犯分子予以最严厉的惩处。

[1]孙兵、扈光岷.孙子兵法通释.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何 荷)

E815

:A

:1002-4484(2017)04-0007-07

猜你喜欢
孙子情报思想
情报
情报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情报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孙子壵
孙子垚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