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温县方言中“老AA”形式用法分析

2017-01-03 02:05晁芳芳
文化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温县官话焦作

晁芳芳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语言与文化】

河南温县方言中“老AA”形式用法分析

晁芳芳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方言与中原官话有明显不同,更接近于山西晋语方言。在温县方言的“老AA”用法中,“老”字是当作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在需要强调的情况下,“老”字需要重读或拖长音。另外,“老AA”能更加强烈地表现说话者的主观感受和感情倾向,还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温县;方言;晋语

温县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汉初置县,因古时境内曾有温泉而得名。温县位于河南西北部,东邻武陟县,西接孟州市,南临黄河、与荥阳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沁阳、博爱接壤。地跨北纬34°52'~35°20',东经112°51'~113°13',总面积约481.3平方千米。

温县和周边几个县市虽然位于河南省,但口音却与中原官话明显不同,很多学者将这一片区域划入了晋语区。如李荣[1]分析,根据是否保留入声,将晋语划出北方官话,并将怀庆府(明初设置,包括济源、温县、修武、武陟等八县在内)所在地划入晋语获济片。这是由于历史上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该地形成了比较封闭的区域,和山西之间来往相对频繁,就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口音;和黄河以南地区交通不便,于是和河南其他地区的中原官话相差较大。

温县及周边地区的晋语方言中,有一个特殊的语言结构形式,即“老AA”形式。“老”字不仅可作形容词,也可以作程度副词、搭配重叠式的形容词来使用。这是本地区方言的典型用法,也是其显著特征。对此,有部分研究者已经撰写了相关的论文,如李咏梅[2]、张玉喆[3]、郭慧[4]、刘成亮[5]等。其中大部分是对焦作市和济源市方言中“老AA”的研究。经分析发现,温县与焦作、济源、武陟等县市的用法略有出入,本文将对温县方言中“老AA”形式的用法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一、“老AA”形式中的形容词

“老AA”中,“老”字是当作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很、十分、非常、特别”等词语,程度深浅视语气、语境等具体情况而定。普通话和东北方言中,“老”字也可以作为程度副词,但温县方言的用法有所不同。

普通话中,“老”字后面的形容词可以是单音节词A,也可以是双音节词AB,但温县方言中,“老”搭配的必须是单音节形容词A,而且是重叠的形式AA;普通话中,“老A”整体可以重叠,以示程度加深。温县方言中,如果使用了“老AA”形式,但仍未达到说话者心中想要形容的程度,可以整体上再次重叠使用,如“老AA老AA”,也可为“老AB老AB”。“老AA”结构无否定形式,如“不老AA”或“老不AA”都不使用。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普通话与温县方言中“老AA”用法比较

其实,温县话中有个别情况也可以使用“老A”或“老AB”结构,一般用于表示讽刺、挖苦、不以为然等语气。如例(1):

别人都不中,就你中,你老能!(指你能力也不怎么样)

成天说别人笨,你老聪明!(指你也聪明不到哪去)

关于“老AA”中的“A”,即可搭配“老”的单音节形容词,其范围十分广泛,如表示人属性的有高、低、胖、瘦、乖、怪、俊、丑、憨、精、富、穷、好、坏等;表示物属性的有大、小、多、少、黑、白、甜、咸、新、旧、香、臭、粗、细等;表示感觉的有饥、饿、饱、撑、渴、乏、困、疼、痒、闷、困、晕等。甚至有些绝对性质形容词如假、横等,也可以在老AA中使用,如他对人老假假,一点儿都不真诚;没事不要惹他,他这人老横横。这点与《武陟方言中程度副词“老”的特点浅析》一文中的观点是不同的。

此外,还有一些普通话中的名词或动词在温县方言中可作形容词,也符合“老AA”形式的要求,如:老泥泥(很泥泞)、老猴猴(很不规矩)、老锈锈(锈得很厉害)、老肉肉(做事磨蹭)等。但有些单音节的形容词是不能搭配的,非谓语形容词和书面化的词便是如此,如男、女、上、下、金、寒、凹等。

二、“老AA”形式的音调变化

一般情况下,“老AA”结构中的“老”字不需要重读,因为“老AA”的形式已经表示强调了。但如果要表达最高程度时则要重读,而且声音要拖长,强调的程度与音调的长度成正比。如例(2):

A:东北可冷。(很冷;客观陈述)

B:东北老冷冷。(非常冷;强调,带点主观感情色彩)

A:东北老~~冷冷。(特别冷,冷到极点;比较夸张,形容冷得受不了)

B:东北老~~冷冷老冷冷。(第二个“老”字不用重读或拖长声音)

在对“老”字进行重读时,单音节形容词A重叠后发生变调,声调变轻,最后一个A近于轻声。

三、“老AA”在句子中的成分

“老AA”在温县方言中可充当多种语法成分,如例(3):

她的头发老黑黑、老顺顺。(谓语,对主语头发进行描述)

他总是吃老油油的菜,长了个老大大的肚。(定语,分别对菜、肚子进行描述)

她老早早地起来,老赶赶地去学了。(状语,分别修饰起床和上学,老赶赶指急匆匆)

他长得老壮壮,跑得老快快。(补语,表示对外表特征和跑的补充说明)

四、“老AA”的语义特点及感情色彩

“老AA”属于形容词的重叠用法。重叠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是定量化的一种手段。单个形容词代表了一定的量,重叠式则加强了它本身所代表的量。温县及周边地区的“老AA”形式则是在重叠式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量变”,再次加强了形容词所代表的量。因此,便产生了一个不同级别量的不等式,如:香<香香的<老香香<老香香老香香。赵元任指出,形容词重叠之后语义上比原式生动。“老AA”形式是一种生动化的表达,使说话者的表述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活泼。[6]因此,“老AA”式表达相对比较年轻化、口语化,在庄重的场合和语气严肃时比较少用。同时,“老AA”形式加强了语气,能更加强烈地表现说话者的主观感受和感情倾向。

第一,生动化的表达。例(4):

我刚才吃了个苹果,老甜甜老甜甜呀!(形容苹果极甜、甜到极点了,语气十分生动活泼)

今儿个太冷了,我的手老冰冰!(对手的温度进行夸张化表达,语气非常强烈)

第二,对主观感受和感情倾向的表现。例(5):

这衣裳老土土,我不穿!(表达对衣服的强烈不满和抗拒态度)

她家小毛妞儿胖乎乎哩,长得老乖乖。(表达对小宝宝十分喜爱的感情)

我今儿个老困困,想赶紧睡会儿。(表达说话者困倦想睡的主观感受)

五、温县方言和焦作方言不同的原因

虽然温县隶属于焦作,但对焦作方言中“老AA”形式的描述并不完全符合温县方言的用法,如“老ABAB”形式(这束花老漂亮漂亮),以及否定式“老不A不A”(他这个人老不好不好)和“老不AB不AB”(教室里老不安静不安静),在温县方言中都并不适用。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焦作市的特殊性。

焦作市除4个市辖区之外,另辖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和沁阳市、孟州市。焦作前身是以煤矿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市区基本上是依托煤矿而建立起来的。市民中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来源相对比较杂,如洛阳、南阳、安阳、驻马店等,因此口音比较杂乱,市区与郊县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口音,且属于不同的方言区。市区由于频繁地对外接触,尤其是与郑州等城市的来往,逐渐受外市口音影响,话音转变,现属于中原官话区;周围郊县由于经济、历史的原因,仍保留了入声,属于晋语区。因此,城区方言犹“怀庆方言”这一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有些词汇的用法与周边方言就逐渐形成了差异,这其中种种语言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总之,经过对形式、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老AA”是温县一个使用十分频繁、地方色彩浓厚的形容词重叠形式,在温县方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1):2-5.

[2]李咏梅.武陟方言中程度副词“老”的特点浅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58-60.

[3]张玉喆,李向农.焦作方言词“老XX”结构用法分析[J].新课程(中),2008,(11):43-44.

[4]郭慧.焦作方言中的几个特色程度副词初探[J].语文学刊,2014,(22):22-24.

[5]刘成亮.焦作方言“很”类程度副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9.

【责任编辑:周 丹】

H172

A

1673-7725(2016)12-0178-03

2016-10-20

晁芳芳(1986-),女,河南焦作人,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温县官话焦作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河南省道235温县城区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
温县
临轩听雨
温县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短小的铁棍山药是个宝
焦作将建中部最大绿色涂料园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