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框架下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

2017-01-05 14:06
大陆桥视野·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哈连云港班列

一、连云港港口对接服务“一带一路”的优势和定位

连云港港口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环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拥有陆海交汇联动的先天优势和基础功能,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西双向开放的独特地位,为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是地理区位优势。处在新亚欧大陆桥产业带、亚太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十”字结点位置上,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岸,也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与东北亚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港口。

二是海陆通道优势。陆向形成阿拉山口、霍尔果斯2个过境通道,开行10余条集装箱国内班列和中亚、中欧国际班列,承担中国30%以上的出口运输业务和中亚60%以上的过境运输业务。海向辟有40多条集装箱航线、13条杂货班轮航线和2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可直达日韩、美西、中东、东南亚,初步形成了辐射全球主要贸易航区的航运网络。

三是口岸服务优势。港口进港主航道25万吨级,拥有以25万吨级矿石码头和第六代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综合通过能力约为1.6亿吨。是中国铁水联运示范港、低碳试点港之一,拥有启运港退税、多式联运试点、哈国小麦过境中国唯一指定口岸等特殊资质和政策,连续6年获选中国大陆集装箱服务最佳港。

得益于这些优势条件,连云港港口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上合组织相关会议上推荐连云港港口,习近平主席倡议依托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建设战略出海口,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为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等服务。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将连云港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要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今年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目前,江苏省已将连云港作为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连云港市也将港口作为“一节点、两基地”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连云港港口对接服务“一带一路”的工作和成效

连云港港口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互联互通,从“带”来看,关键在于铁路运输;从“路”来看,关键在于航运物流;这两个关键的结合和支撑,则是港口。归结起来,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就要抓港口、航运、铁路的有机衔接和高效联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连云港港口围绕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从班列运输、中哈合作、航线开发、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等方面着手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是开展国际班列运输。巩固陆桥通道优势,不断扩大中亚、中欧国际班列规模。目前,中亚班列已达到每天1列规模,在中国国际班列市场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欧班列每月2班,形成南北两条通道(南通道经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里海—阿塞拜疆巴库港—格鲁吉亚波季港—土耳其等黑海沿岸国家;北通道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沿线国家)。近期,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连云港港口被列为10个沿海重要港口节点之一,并在既有的23条和规划中的20条直达班列线中各占1条。

二是加强航运服务网络。一方面,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注重加密航线,提升海陆交汇的门户作用。成立内贸船公司,以连云港为基地,形成北至大连、南至广州,每周2班循环运作的内贸运输格局;与哥本哈根马尔默港、立陶宛克莱佩达港、青岛港等国内外港口,以及中远海运、万海、长荣、阳明等船公司,就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达成合作共识。近期,由中远集运、达飞轮船、长荣海运和东方海外4家船公司组建的“海洋联盟”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对外发布覆盖全球500多个港口的41条合作航线,其中包括以连云港为起始港的1条跨太平洋航线和1条远东往返波斯湾航线,预计明年4月份投入运营。另一方面,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联通京杭运河和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海河联运。目前,港口长江货源吞吐量占比达到16%,其中海河联运业务日趋壮大,业务涵盖铁矿石、木薯干等近40个货种,市场覆盖徐宿淮、鲁西南、豫中、皖北等地区。

三是参与中哈物流合作。与哈国铁路公司合作共建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先后三次获得中哈两国元首见证。目前,一期运营良好,二期已签署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开发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和哈国“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相关项目,构建以连云港核心区、新疆霍尔果斯场区和哈国东门场区组成的“一园三区”链式布局。今年,我们又联合中远海运集团,就共同推动国际陆海联运、开展中哈物流经贸合作达成共识。此外,为加强中哈粮食物流合作,落实哈国粮食过境中国唯一离境口岸的政策,我们已开工扩建粮食筒仓、通过检验检疫核定,目前正对接商洽谈哈国小麦出口事宜。

四是增强承载服务功能。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赋予连云港的“一节点、两基地”建设重任,连云港市规划开发了面积约45平方公里、可为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过境物流中转服务的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目前,已建成投运内河港、保税物流中心、公路港及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后续,将在发展装卸、仓储、分拨、配送等基础物流服务的同时,积极培育过境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子商务等增值物流服务,以及大宗交易、离岸金融、航运保险、人民币跨境结算等物流支撑服务。

三、连云港港口对接服务“一带一路”的目标和措施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推进,连云港港口对接服务“一带一路”的优势更加凸显,思路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我们将围绕“两基地”建设总体布局,以国际班列、中哈物流合作、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为载体和抓手,深入实施“丝路枢纽、品牌发展、智慧港口、港产城联动”四大战略,致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港、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经营人和综合物流服务商。主要战略方向是:

(一)坚持丝路枢纽战略,强化互联互通功能

紧扣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以港口为核心、以园区为支撑、以陆桥为纽带的功能提升工程。一是扩建组合大港,推进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建成投产原油、液体散货、LNG、木材等一批专业化泊位,至2020年新增综合通过能力1.2亿吨。二是完善交通体系,推进港区、园区铁路、公路、内河等设施建设,加强与外部运输网络的有效衔接,构建内外一体、顺畅高效的综合集疏运体系。三是打造特色园区,吸引日韩、中西亚、港澳台新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以“区中区”、“园中园”形式共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临港物流园区,拓展国际中转集拼、分拨转口贸易、保税物流、商品交易等业务。

(二)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培优做强多式联运

突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重点构建优化江海河、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率先建成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巩固拓展陆桥运输、海铁联运、海河联运等先期优势,提升港口竞争力。一是加密航线航班,强化与国内外班轮公司特别是航运巨头联盟的合作,争取港口航线总数达到80条,形成近远洋并举、内外贸互补、干支线配套、海河线联通的格局。二是做强海铁联运,不断扩大铁路班列运输货物品种、来源地和对陆桥沿线地区的覆盖面,促进东西双向、重去重回运输,争取连云港中亚、中欧班列成为国际物流知名品牌。三是培优海河联运,衔接长江流域、苏北鲁南、皖北、豫东等地区,形成苏鲁豫皖的内河枢纽港。

(三)坚持智慧港口战略,促进服务转型升级

发挥科技示范港建设优势,研发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动国际经贸物流便利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用好电子口岸平台,进一步对接航运、口岸、交通、金融等相关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快捷、高效、跨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二是创建物流信息平台,合力建设开放、共享的物流大数据中心,实现物流生产、查验通关、运输组织等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三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全程物流链衔接,协同完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等支撑系统建设,增强国际中转、区域集散、保税物流、增值服务、产业集群等能力。

(四)坚持港产城联动战略,加快一体化发展

通过港产联动强化发展支撑,通过港城相融优化发展环境,发挥沿海资源要素的组合优势,促进港口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做好优化重组,全面落实港口品牌、规划、运营、建设一体化发展措施,优化各港区间的分工协同、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凝聚各港区抱团发展的合力。二是服务产业发展,对接产业、项目、合作的用港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码头建设、提供物流方案、共享货品信息等,进而反哺港口发展。三是创新营商环境,复制应用中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推进区域性航运“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申报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港区,开展通关检验模式、跨境贸易平台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物流商贸便利化。

当然,连云港港口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港航、物流系统和广大客户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连云港港口的战略,最终的目标是响应各方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希望在未来对接“一带一路”、推进港航和产业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朋友与我们一路同行、合力共进!有更多的朋友来连云港港口参观考察、投资兴业!

猜你喜欢
中哈连云港班列
连云港港再添一条徐州—连云港集装箱内河航线
郁州海运新开辟连云港—邳州航线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今年前十个月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92亿吨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