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菜单式”校本课程创生

2017-01-06 13:31袁仕理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菜单校本

袁仕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旨在改变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统一性和标准化、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局面,课程设置个性化、多元化的步伐得以进一步加快。

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学校虽已开设校本课程,但实施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难”:一是校本课程多数由语数教师兼任,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取得实效;二是校本课程被挤占挪用得多,教学时间难以保障;三是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存在应付思想,有的只是随便找些材料对付着上,课程目标难以落实……如何破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大难题,让校本课程实施取得更大的实效呢?这成为广大教学管理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了加强课程特色的培育,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我校注意选择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开设了知识拓展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特长类等“三大类”校本课程,具体如:经典阅读、趣味数学、棋类世界、花样跳绳、七彩绘画、美妙音符、社区服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打破班级之间的界限,注重充分发挥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形成开放的课程实施空间,致力于打造由学校提供课程“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点菜”的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形成规范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菜单式”校本课程资源系统。

一、“菜单式”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

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校本课程实施,有效改变校本课程实施过程被动、应付、低效的现状,力求达成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

1.学生层面

课程内容要能适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离开了学生实际,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的课程,因此,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应当选择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乐于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教师层面

课程内容要能适合教师教学,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资源放错了地方,就可能是垃圾”,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让其发挥最大价值,我们对校本课程中的每门课程均选择具有该项特长的教师任教,既保障了校本课程的实效性,同时也促进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引领和启发教师组织开放而有序的教学活动,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为建立一支具有先进课程观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提供支持和保障。

3.课程层面

校本课程要建立一定的结构体系,有助于学校课程特色的形成。课程建设力是学校重要的发展力,课程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致力于打造由学校提供课程“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点菜”的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形成规范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菜单式”校本课程资源系统,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需要。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菜单式”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菜单式”校本课程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开设课程清单——教师选教——学生选课——走班上课——提炼成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自主与开放并举

正如每一片树叶都不尽相同一样,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他们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他们有权利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保持并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不同个体的潜能,唤醒他们独立自主的个性,让教育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菜单式”校本课程基于儿童个性特点,由学校列出校本课程开设清单,分为知识拓展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特长类等“三大类”校本课程,让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任教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要学习的课程,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编排限制对学生重新进行组合,凸显了学习过程的个性化、自主性与开放性。在这样主动而非被动、自主而非他主、开放而非封闭的教育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师生均展现出主人翁般的精神风貌,让学校课程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基础与拓展共舞

在“菜单式”校本课程体系中,“基础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国家课程中的必修学科内容,重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体现出课程的基础性。“特色化课程” 注重将地方特色、学校传统和教育理念等多种因素融入到“菜单式校本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知识拓展类”——重在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现代生活技能,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和创新力;“社会实践类”——重在拓宽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会社会交往,锻炼意志品质;“兴趣特长类”——重在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兴趣爱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综合素养。

学科课程的严格落实保障了多数学生能够“吃得饱”,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是需要;菜单式校本课程的实施力求让学生“吃得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坚持学科课程和特色化课程“两条腿走路”,形成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让基础与拓展和谐共舞,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3.有序与变通共存

校本课程的创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提升的过程。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制度规范是前提,有序操作是保障,灵活变通是推手。在学校层面要形成校本课程实施必要性的共识,制订相关的课程实施制度在宏观上予以把握和指导;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拟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让教师、学生有序可循;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控和评估,关注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收获,对实施效果不佳的课程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校课程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对实施过程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要及时提炼,形成校本课程资源系统,进一步指导课程实施。

我们将校本课程上课时间定为每周星期二下午最后两节课。到了校本课程上课时间,各班学生打破原有班级限制,按所选课程进入相应班级上课。实施过程做到以下几个“共存”:一是总体教学目标的规定性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共存;二是教学时间的不变性与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共存;三是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与监控过程的变通性共存。多种措施的有效落实,保证了校本课程在观念、实践、成果等方面的有序推进,促进校本课程实施取得实效,既保障了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又发展了学生个性,形成了课程培育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有力推动了学校多元化、特色化发展。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菜单校本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不用代码 制作级联菜单幻灯片
本月菜单
幻灯片级联菜单简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