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优势,创建具有专科特色的医联体

2017-01-06 18:55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8期
关键词:胸科心电监护心电

刘志学

2016年9月7日,“加速推进中国胸痛中心系统化建设项目示范中心揭牌仪式暨胸痛中心培训会”在天津举行。这标志着中国胸痛中心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落地天津市胸科医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方唯一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曾文明秘书长、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刘先夺,河北省人民医院齐晓勇教授,天津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李尚伦,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郭志刚教授等20余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本刊记者就我国胸痛中心系统化项目建设情况以及胸痛学科建设领域的诸多话题独家专访了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郭志刚教授。

三年后我国将建设1000家

胸痛中心

在9月7日举行的“加速推进中国胸痛中心系统化建设项目示范中心揭牌仪式暨胸痛中心培训会”上,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郭志刚强调:“胸痛中心体系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天津市胸科医院自2014年迁址以来,在自身的胸痛中心体系建设和业务管理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天胸科医院被评为中国胸痛中心首批国家示范基地,这就意味着胸科医院肩负着胸痛中心建设在区域内推广的责任。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天津市胸科医院也将进一步搭建院前急救、院内绿色通道及多科室协作这条生命‘高速路,带动周边地区胸痛中心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胸痛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更有力的拯救,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据记者了解,“加速推进中国胸痛中心系统化建设”项目由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的核心力量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起,旨在通过胸痛中心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在全国构建起一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快速、高效救治的“安全网”,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救治水平。

郭志刚教授介绍说,9月7日举行的揭牌仪式由天津市胸科医院的丛洪良教授主持,出席启动会的有: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方唯一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曾文明秘书长、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刘先夺,河北省人民医院齐晓勇教授,天津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李尚伦,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郭志刚教授等20余名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霍勇教授在会上表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计划2018年建设1000家胸痛中心,这就需要“通过拓展,增加申报医院数量”及“通过培训、帮扶,增加认证通过率”两种途径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希望未来可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领域的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

郭志刚教授说,揭牌仪式结束后,分别由近20名知名专家分四大章节为与会代表进行认证培训,所有参会人员还参观了天津市胸科医院胸痛中心及远程心电监护中心。

“天津模式”

成为全国推广的重要参照

另据记者了解,在9月7日当天举行的活动上,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刘先夺介绍说,胸痛中心建设作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在已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共有9家,天津市胸痛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密度全国第一。“胸痛中心——天津模式”已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向全国推广的重要模式。

刘先夺表示,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将继续按照强化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要求,加快推进天津市胸痛中心相关工作,相信胸痛中心的“天津模式”能为急性心梗患者降低死亡率做出更大贡献。

对此郭志刚教授详细介绍说,天津市胸科医院是一所以治疗心、肺疾病,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突出、医疗设备先进,并且拥有一支以优秀临床医学家为骨干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授权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先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2014年10月11日,天津市胸科医院成立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并在2015年1月20日正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第三批认证,成为天津唯一一家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

郭志刚教授透露:天津市胸科医院胸痛中心在以下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天津市首创胸痛三联增强CT,一个CT能同时鉴别夹层、肺栓塞、冠心病三个高危胸痛,医院配备心内科导管室8间、心外科手术室8间、杂交手术室1间; 导管室及手术室均设相关医技人员24小时轮班,介入治疗团队设立24小时值班制,每日均有2名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且具有丰富介入治疗经验的医生值班;在急诊设立胸痛护士,给高危胸痛尤其是STEMI患者提供重点专业的服务;与天津市120急救中心紧密合作,建立术前“急P包”,其内包括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钙、PPI抑酸剂、普通肝素、替罗非班、PCI所用造影剂、化验单、住院证、术前知情同意书,并且“先救治后交费”,缩短了患者排队-交费-排队-取药的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胸痛中心的救治策略与国际接轨,从患者入院到进入导管室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时间最长不超过90分钟,达到了国际标准。

天津市胸科医院利用天津现有的医疗专网及现有医疗资源、设备,使胸痛中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真正缩短了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使高危胸痛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降低了死亡率;同时让普通患者可以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接受更专业的诊疗,加强医疗机构间的相互学习,加强地区居民的整体心血管健康水平,并将心电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进而提高地区整体心电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

郭志刚教授表示,天津市胸科医院会全力做好中国胸痛中心的示范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华北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救治水平,更好、更及时、更妥帖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借势“互联网+”,

创建心脏专科特色医联体

在采访中郭志刚教授说:“随着胸痛中心在全国认证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医院积极响应,力争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检查,成为国家级的胸痛中心。天津市胸科医院不仅是第三批通过的国家胸痛认证委员会认证单位,还是天津市第一家通过全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这次又成为中国胸痛中心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对我们而言,这是鞭策也是激励。我们医院尽管自建立胸痛中心以来,在急危重病人胸痛病人的救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STEMI病人为例,院内死亡率大幅下降,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近11%下降到5.7%,今年上半年已经降到3%,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也成为胸痛中心的亮点之一。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郭志刚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从另一个侧面讲,分级诊疗是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让患者放心地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是实行分级诊疗的重要基础;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师的诊疗水平,是基层首诊的关键。”

他进一步解析说:“由于心脏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而且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因此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已经成为业内早已达成的共识。因远程心电监控网络建设紧扣国家‘互联网+的政策概念,同时符合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需求,是政府、媒体的关注焦点,可促进政府政策支持,引导媒体宣传,从而实现胸痛中心另一主旨——教育社会公众。因此,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发挥三级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干预,这就缩短了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医联体的构建框架,郭志刚教授介绍说:天津市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由天津市胸科医院和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天津市胸科医院是一所以治疗心、肺疾病,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的核心,基层医疗机构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和乡镇。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的基础。社区居民通过与家庭责任医生签约,达到与技术力量雄厚的专科医院的联通,心脏疾病患者由此得到更及时、更高水平的专业救治,从而降低高危心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对于天津市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运行方式,郭志刚教授详细介绍说——

一是开展心电培训,提升城乡基层鉴诊能力。心电图判读是心脏疾病诊疗的基础技术。天津市胸科医院将从心电图技术开始,为全市所有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常见心脏疾病诊疗的专业轮训。培训将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层次开展,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提高学员心电图理论知识水平和心脏疾病的诊治水平。第一期培训从初级开始,将对有培训需求的150个基层医疗机构501名有心脏疾病诊疗基础的基层医生进行集中培训。为保证培训质量,开设小班教学,计划每50人为一班次,每班次培训16课时,共用10期完成培训;同时,为了方便学员学习,天津市胸科医院将为每位学员免费提供午餐。此外,医院心内科专家还将不定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寻访,帮助解决实际诊疗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基层医生提高业务水平。

二是启动远程会诊,提供实时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建设在现代诊疗活动中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借助于医务人员往来的会诊模式正在逐渐被远程诊疗行为取代。心脏疾病医联体借助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根据自愿的原则,将与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心脏疾病会诊机制。天津市胸科医院专家通过互联网远程心电实时传输系统,可直接实现对基层心电数据的远程会诊,实时指导社区医生进行心电图的判读工作,并出具天津市胸科医院的心电诊断报告,从而真正实现大医院与社区、乡镇、农村的无缝对接。目前,已有150个基层医疗机构报名参加。

三是实施远程监控,进行在线技术保障。天津市胸科医院建立了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系统由心电判读服务平台、医生心电监测工作站、患者心电传输终端组成。通过互联网实现心电数据传输并汇总到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患者心电传输终端为12导联动态心电监护仪。12导联动态心电监护仪具有采集、储存和显示心电信号等功能。心电信号可进行24小时×7天的数据存储,由胸科医院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配置。心电判读服务平台作为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的中枢,对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自动判读,发现有异常的心电数据后,在平台进行提醒,并反馈到医生心电监测工作站。通过天津市胸科医院操作培训考核的家庭责任医生为患者佩戴心电监护仪,患者无论在何处戴机,心电数据都能通过互联网传输至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胸科医院专家即可同步观察患者与临床诊断完全相符的12导心电图数据,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做到实时监测。

四是实施急慢分治,建立快捷双向转诊。比如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在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时候,首先报警并采集异常心电图片段,通过互联网将患者的异常心电图片段发送至基层医疗机构的家庭责任医生。家庭责任医生可在专家指导下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或处置。轻微的心律异常患者,可以在当地进行药物或者其他辅助治疗。对较重的心律异常患者,可根据病情按照转诊标准和流程进行转诊。当患者发生心脏病恶性变化时,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会自动提醒,并经专业医生判读确认,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本人采取措施。诸如:立即停止运动、口服例如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在患者发生危险、意识不清、不能接听电话的情况下,转拨预先备存的家属电话协助救治或通知120急救中心派车将患者本人送至附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必要时还可联系患者附近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出诊救治病人,为接诊及抢救患者做好准备。患者经过专科医院的治疗,当病情平稳后可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据记者了解,天津市胸科医院目前已经和天津市近100家社区医院进行了医疗联合,并签署了协议,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天津市近300家社区医院的联网。这些医院可以第一时间将胸痛病人的资料传递给天津市胸科医院的值班医生,第一时间发现并指导胸痛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卫生计生委社区处和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已经进行了10期的封闭式基层医生胸痛相关疾病和心电图阅图的培训班,每期一周,对全市的280多家社区医院的骨干医生进行了培训,并举行了结业考试,培训资金全部由天津市胸科医院承担。经过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天津市已有9家医院通过国家正式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二、密度第一,所有通过认证的单位院内STEMI死亡率大幅下降。

鉴于上述因素,郭志刚教授认为:“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实现了城市的专家资源共享和相互转诊一体化建设,为各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及时、更便捷、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他表示,“为保证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目前计划采取共赢模式,收费项目按比例返还到各合作单位,既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手段,又吸引了患者到基层进行首诊,使患者成为最终受益人,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郭志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医院注册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系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技术组专家、中华医学会天津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副主委。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专著2部,完成科研课题5项。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技术项目1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1项。

猜你喜欢
胸科心电监护心电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胸科手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更正启事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주간지 편람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