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

2017-01-07 06:42滕敬华钟慧琴李小力
护理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封管肝素钠静脉炎

滕敬华,钟慧琴,李小力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

滕敬华,钟慧琴,李小力

[目的]评价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收集关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合计1 773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 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0,95%CI(0.34,0.74),P=0.000 4];两组留置针回血发生率、局部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P=0.44);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21,0.64),P=0.000 5];两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0,95%CI(0.09,1.72),P=0.03];两组留置针封管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86,95%CI(-13.08,-10.63),P<0.000 01]。[结论]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时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在降低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缩短护士封管操作时间方面优于应用肝素钠溶液封管,在降低回血率、外渗率方面,两者优劣相当。

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肝素钠;Meta分析;堵管;静脉炎;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不锈钢针芯、软套管和塑料针座组成,主要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对血管刺激性小、可留置多日、减少病人穿刺痛苦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穿刺工具之一[1]。孙红等[2]对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调查分析显示:99.3%的医院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然而,由于静脉留置针技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堵管、脱管、液体外渗、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留置时间及治疗,给病人及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困扰[3]。有效的封管是防止静脉留置针堵塞、延长置管时间、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及不必要费用的重要保障[4],而选择适宜的封管液是有效封管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封管液主要有传统的人工抽吸肝素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及新兴的一次性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但到底哪种封管液封管效果更好,既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又能减少护士操作时间,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价了新型封管液(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传统人工抽吸肝素钠溶液的封管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提供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1.1 研究对象 所有需要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留置针及肝素帽相同,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及固定技术。

1.1.2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论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或盲法。

1.1.3 干预措施 A组(试验组)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B组(对照组)采用人工配制的肝素钠溶液封管。

1.1.4 结局指标 包括堵管发生率、回血发生率、局部外渗发生率、局部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平均封管操作时间。纳入文献中含其中两项即可。

1.2 文献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为婴幼儿及不宜使用肝素钠者、留置针留置在深静脉者。

1.3 检索策略 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以“静脉留置针、封管液、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肝素钠”为主要检索词,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5年12月26日。同时,通过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及关联文献进一步进行追踪检索。对于试验报告不详或资料缺乏的研究,通过信件与作者联系,尽量获取详尽的资料。

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名学习过循证护理学的研究者首先对所有文献独立进行质量评价,然后经讨论达成共识,决定文献的纳入与排除,并确定纳入文献的证据等级;若存在分歧,由第3人参与讨论后决定。文献质量评价按照《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2011版)[5]中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首先通过χ2检验判断同类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P>0.1,I2<50%,可认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0.1,I2>50%,则认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通过寻找异质性来源并处理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如P<0.1且无法判断异质性来源时,不进行Meta分析,只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CI为效果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方差(WMD)或标准化均方差(SMD)及其95%CI作为效果分析统计量。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出相关文献112篇,剔除各数据库中重复文献及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83篇,初步纳入文献29篇。通过阅读全文及质量评价,最终纳入研究文献13篇,包括1 773例病人。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纳入的13篇文献[6-18]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中3篇[7,15,17]提及随机的具体方法,有一项研究[17]随机方法正确。纳入研究均未报告盲法及分配隐藏情况。所有纳入研究均提供了完整的结局数据,均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13项[6-18]研究均不清楚其他偏倚情况。纳入研究均报告了组间可比性(P>0.05)。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质量学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以堵管率、回血发生率、局部外渗率、局部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平均封管操作时间为结局指标,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分析。

2.3.1 堵管率 纳入的13项研究[6-18]均报道了静脉留置期间堵管发生率,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1,I2=56%),经敏感性分析排除李晓华等[17]的研究后,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17,I2=29%),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与B组留置针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0,95%CI(0.34,0.74),P=0.000 4],说明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组的堵管发生率低于应用肝素钠组。李晓华等[17]的研究结果认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封管在堵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18)。见图1。

图1 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Meta分析结果

2.3.2 回血发生率 共有3项研究[8,10,16]报道了静脉留置针回血发生率,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44,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与B组在留置针回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4,95%CI(0.40,1.36),P=0.33]。见图2。

图2 静脉留置针回血发生率的Meta分析结果

2.3.3 局部外渗发生率 共有4项研究[8-9,12,16]报道了局部外渗发生率,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9,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与B组在留置针局部外渗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7,95%CI(0.55,3.95),P=0.44]。见图3。

图3 静脉留置针局部外渗率的Meta分析

2.3.4 静脉炎发生率 共有11项研究[7-16,18]报道了静脉炎发生率。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44,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与B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21,0.64),P=0.000 5],说明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肝素钠组。见图4。

图4 静脉炎发生率的Meta分析结果

2.3.5 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 共有11项研究[6-7,9-15,17-18]报道了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98%),探讨其异质性可能来源于医院和护士技术水平的差异,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0,95%CI(0.09,1.72),P=0.03]。见图5。

图5 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的Meta分析结果

2.3.6 平均封管操作时间 共有3项研究[11,15,17]报道了留置针封管操作时间,各项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00 1,I2=99%),经敏感性分析剔除王蔚等[15]的研究后,各项研究间异质性降低(P=0.12,I2=59%),探讨异质性可能来源于护士操作速度的差异,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李小勤等[14]只报道了封管平均操作时间,未计算标准差,因此无法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留置针封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86,95%CI(-13.08,-10.63),P<0.000 01]。见图6。王蔚等[15]等对225例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间比较发现: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组留置针封管时间较应用肝素钠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5)。此外,有1项研究[10]报道了护士封管准备所用时间。尹世玉等[10]对9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规输液的住院病人研究发现,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组封管准备所用时间短于应用肝素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1,P<0.01)。见图6。

图6 护士封管操作时间的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较低,13项研究均提及随机及组间可比性,只有3篇[7,15,17]描述具体随机方法,其中1篇[17]随机方法正确。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及盲法。有研究认为:不隐藏分配方案或者分配隐藏不充分将夸大治疗效应,在分配隐藏不清楚的试验中比值比可被夸大30%,在分配隐藏不充分的试验中可被夸大41%[19]。因此,虽然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在降低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缩短护士封管操作时间方面,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优于应用肝素钠溶液封管;两者在回血发生率、局部外渗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本研究文献质量一般,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论证强度可能受到影响。

3.2 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肝素钠封管的护理效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肝素钠溶液相比,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可降低堵管率和静脉炎发生率。人工配制肝素钠溶液封管一般使用5 mL普通注射器抽吸,且普通注射器活塞是橡胶材质,因此,在封管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强,当活塞被推到注射器头端时,压力立即释放,活塞受到挤压和回弹,会产生一个导致血液回抽到导管内的真空区,导致注射器相关性回血,增加堵管风险[20]。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均按照10 mL管径标准设计,与普通注射器相比,具有较小的压强,可消除注射器相关性回血,减少因血液回流所致的导管堵塞。在静脉炎发生率方面,由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内含无菌生理盐水,与肝素钠溶液相比,虽然生理盐水本身不具有抗凝作用,但它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对血管的刺激较小,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而肝素钠溶液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21],可能会增加病人静脉炎发生的概率。

就回血、外渗发生率而言,两种封管溶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劣相当。但回血、外渗的发生除与封管相关外,还会受到病人血管情况、药液、固定情况、病人活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一结论的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方面,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组优于应用肝素钠溶液。王新田等[4,22]所做的Meta分析均认为:应用肝素钠封管在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面优于应用生理盐水。而盖琼艳等[23-24]的Meta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留置时间方面,应用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内所含溶液实质是生理盐水溶液,但与以往研究相比得出相反的结论。考虑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封管装置在留置针封管效果中起重要作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普通注射器相比,设计更加安全、科学,可以有效避免留置针堵管、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了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②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大部分研究虽提及随机,但未说明随机的具体方法,缺少高质量的RCT,致使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续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通过比较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人工抽吸生理盐水封管效果,验证封管装置的重要性;二是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本研究结论加以验证。

与肝素钠溶液封管相比,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能明显减少护士封管操作时间。而应用传统的肝素钠封管液在配制好后需放在治疗室无菌环境下保存,有效期为2 h,且每次使用需返回治疗室核对后抽吸,消耗了护士大量时间。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为一次性独立包装,常温下保存,不需要溶媒稀释,一方面避免了稀释及反复抽吸过程中的污染,另一方面可放在治疗盘中,减少护士往返治疗室次数,从而有效缩短护士封管操作时间。

4 小结

本研究Meta结果显示: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在降低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缩短护士封管操作时间方面优于应用肝素钠溶液,在降低回血率、外渗率方面,两者优劣相当。但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且缺少国外的研究,因此在结论的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推广应用尚需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期待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1] 徐鸣.留置针在中国输液市场上的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2):71.

[2] 孙红,王蕾,关欣,等.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2-1237.

[3] Webster J,Clarke S,Paterson D,etal.Routine care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versus clinically indicated replacement: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J,2008,337(a339):157-160.

[4] 王新田,李志敏,钟月欢,等.中国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96-100.

[5] Higgins JPT GSe.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1.0[EB/OL].[2011-03-08].www.cochrane-handbook.org.

[6] 张颖,李佳宁,杜天颀,等.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防止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4):4756-4759.

[7] 张艳,赵玉兰.不同封管液在脑出血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12):960-961.

[8] 叶森娣,舒香云,戴雯,等.生理盐水在浅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132-133.

[9] 陈宏丽,雍平,李清.心肌梗死患者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26.

[10] 尹世玉,李敏,孙波.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与传统封管液的使用体会[C].长春: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569-571.

[11] 胡小萍,诸纪芬,罗会华,等.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30):2829-2830.

[12] 程桂兰,黎贵湘,朱玲莉,等.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留置针的封管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2(2):115-116.

[13] 吴小玲,赖军,陈娟,等.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留置针封管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51-352.

[14] 李小勤,李惠玲.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7):658-659.

[15] 王蔚,周晓舟,张卫,等.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5):57-59.

[16] 张丽丽.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5-96.

[17] 李晓华,林志秋,罗轶波,等.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3):94-95.

[18] 麦竹丹,刘金凤,任春菊.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0):1383-1384.

[19] Schulz KF,Chalmers I,Hayes RJ,etal.Empirical evidence of bias.Dimensions of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estimates of treatment effects in controlled trials[J].JAMA,1995,273(5):408-412.

[20] 刘夕珍,史广玲,方英.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19):18-19.

[21] 孙淑青.人工配制肝素封管液污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935.

[22] 许丽春,胡雁,张锦辉,等.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盐水用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有效性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19):82-86.

[23] 盖琼艳,杨雪梅,谭小义,等.两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14):39-43.

[24] 刘俊,陈泓伯,陈利钦,等.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9):1-5.

(本文编辑李亚琴)

Effectiveness of sealing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pre-filled catheter irrigator vs.heparinsodium:a meta-analysis

Teng Jinghua,Zhong Huiqin,Li Xiaoli

(Taihe Hospital of Shiyan City,Hubei 442000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aling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pre-filled catheter irrigator.Methods: By searching CBMdisc,CNKI,Wanfang and VIP database to colle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of sealing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pre-filled catheter irrigator vs.Heparinsodium.After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cluded studies,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using RevMan 5.2 software.Results: Thirteen studies involving 1 77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filled catheter irrigator sealing and heparin sodium sealing in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blockage[OR=0.50,95%CI(0.34,0.74),P=0.000 4].In terms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blood return rate and incidence of phlebiti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OR=0.36,95%CI(0.21,0.64),P=0.000 5].In terms of the average remaining time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MD=0.90,95%CI(0.09,1.72),P=0.03]and the time needed for sealing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MD=-11.86,95%CI(-13.08,-10.63),P<0.000 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heparin sodium sealing,pre-filled catheter irrigator sealing metho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blockage and phlebitis,prolong the remaining time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and save time for nurses in operation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sealing.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s of blood return and local leakage.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ealing tube;pre-filled catheter irrigator;heparin sodium;meta-analysis;occlusion;phlebitis;indwelling time

十堰市太和医院循证医学“苗圃基金”资助项目,编号:EBM2014035。

滕敬华,副教授,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442000,十堰市太和医院;钟慧琴、李小力(通讯作者)单位:442000,十堰市太和医院。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1.015

1009-6493(2017)01-0058-07

2016-02-24;

2016-12-12)

引用信息 滕敬华,钟慧琴,李小力.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58-64.

猜你喜欢
封管肝素钠静脉炎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普通肝素尿和激酶封管在透析患者长期导管中的对比
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研究
不同封管护理方法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心脏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活塞夹闭位置对血液回流的影响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