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东方意象

2017-01-07 18:56理由
IT经理世界 2016年23期
关键词:周平青山胡同

理由

你这样生活,建筑和家就长成了你的样子。家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

因为在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节目里,将一套“史上最小学区房”改造成功能齐全、舒适闲逸的“仙居”,来自日本的设计师青山周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并很快被中国观众熟知。

就在不久前人们茶余饭后还在为这些设计师“不忿儿”——那些明显没有卫生和收纳习惯的“客户”,住进仙居不几日,就已经“原形毕露”,屋里屋外堆满了杂物,白瞎了青山周平这等“让你少花钱,还让你过得美”的大咖设计师了。当然也有人质疑青山周平在为这间杂院里的狭小平房做设计的时候,室内空间做得不够,导致他们住进去之后把很多东西放在了外面。

看到网上流传的那些狼狈的照片时,青山周平第一感觉“还是很受打击的”,但是他特别理解这是为什么。“这是胡同里很微妙的方式,住户这样去表达那个地方是我的空间,我把我的东西放在那个空间,通过5年10年的时间累计,这个地方就会默默变成我的。这是胡同里很有意思的现象。”

用空间去改变生态

青山周平1980年生于日本广岛,2003年以“最佳毕业设计奖”毕业于大阪大学, 2004年作为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派遣留学生到布鲁塞尔和巴黎留学,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建筑系“最佳硕士论文奖”,201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学位,2013年起同时任北方工业大学建筑系讲师。

2015年创立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后,《梦想改造家》是他第一次参与私人住宅设计,希望向观众展示普通人的居住问题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变。

到目前为止,青山周平和妻子藤井洋子来北京已经11年了,他们一直没有买房,在日本也没有。至今他们都租住在二环内旧城区南锣鼓巷的胡同里,一人一辆小电动车,每天花30分钟左右上下班。

青山夫妇的家不到40平米,对面是一对年轻夫妇,中间有一个院子。从他家走路两三分钟就是一个菜市场,“对我来讲,这个地方就是我冰箱的一部分。一旦回家需要做菜了,走几分钟就可以买回新鲜蔬菜。”

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跟我们近几十年最熟悉的现代生活,也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美国每个家庭定期都要开二三十分钟以上的车程去超大型超市,买上一两个礼拜要吃的菜,然后把它们储存在冰箱里,所以美国人的厨房和冰箱都特别大。“我家的厨房特别小,也完全不需要大冰箱。”青山说,“一样的,我家的也客厅很小。”因为他走路几分钟到胡同口,就是一家意大利人开的餐馆,除了每次变着花样吃美食,他工作时就把这里当咖啡馆,这里还有主人自己酿造的啤酒,所以家里没有开辟书房的青山,想看书时就带本书到这儿来,小酌美酒独自爽着。“其实这家餐厅就是我的客厅和书房。”

在青山生活圈方圆10分钟步行的范围里,都是他家的一部分,家的延伸。“这对我来讲是把家安在胡同里最有意思的一点。”作为处处讲究礼仪的日本人,刚到北京时,看到胡同里的居民常不穿衣服或者穿着家居服就站在外面聊天和活动,他完全懵了。但在胡同里生活了几年之后他明白了,在居民们眼中,处在胡同交错网的这些地方,根本就不算是“公共空间”,不过都是家的一部分而已,“是他们家的客厅、厨房、储藏间等等,为什么要在自己家里穿衣服呢?但是如果是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超出了他们心理上家的范围时,他们一定觉得不好意思,要穿上比较正经的衣服。”

青山周平显然是一位很理想化的设计师,在每天都有胡同土著们主动或被迫离开旧城区的当下,青山却不亦乐乎地每天“在胡同里寻找充满着浓厚有趣的发现”。人们在街边下象棋和打牌,冬日晒太阳夏日午睡,本地与外地的孩子们追跑玩耍,“像是城市当中的客厅,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的家庭生活,闲逸并模糊地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路的宽度和建筑物的高度、树木的高度以及人们的密度,各个部分的尺度恰好构成了很好的互动,给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带去一种娴静并生动的氛围。”

虽然获奖众多,在建筑圈也颇有名望,青山周平的气质从上学以来几乎没什么改变,谦逊、倾听、用心感受,很少去自以为是地“评判引导”,如果说后者还局限在“见自己”,他却是一直在“见众生”。

美丽的背后是逻辑

青山本科所读的大阪大学的建筑系更偏结构等纯理科方向,痴心设计的青山本科毕业后,选择来到东京大学的创新科学系继续深造。这是东大一个新成立的学科,主要围绕“环境”来做一系列的综合研究。这门跨领域的学科包含的范围很大,跟环境有关的法律、技术、城市设计乃至人文历史都会涉及。

“我听说,我是日本最后一代传统建筑生。”青山说的“传统建筑生”是指仍抱有野心,想通过建筑来改变社会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设计作品能代表国家或时代的空间和建筑,其代表是被誉为“日本当代建筑第一人”的大师丹下健三,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亚洲建筑师。“这种野心,差不多到我这一届就结束了。”

在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和多元的今天,建筑生不再希望以建筑和空间设计的方式来改变社会,他们会去社会问题的实地,比如农村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用更“软件”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的问题。但时刻都在感受“当下”的青山周平,他的通过改善空间来解决社会问题的用心,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反而更有作为。

青山说他以前也是追求比较醒目、设计感强烈的建筑物设计,但最近几年他慢慢趋向于更自然放松的,并能融入到周围环境的设计风格。

B.L.U.E 的全称是Beijing Laboratory for Urban Environment,致力于用设计连接城市环境。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经典作品很多,为公众熟知的要算是原麦山丘的店面设计。

原麦山丘西单店位置显著,地处人流量较大的拐角位置,设计师将整体外立面向外侧加宽3.7m,整体玻璃幕墙做圆角处理。一层墙面被铺贴上老红砖,并将红砖表面进行了5种不同刻槽方式的特殊加工,采用了人字形拼贴方式,寓意原麦山丘品牌的麦子形象。二层墙面采用不同厚度的老木板,同样使用人字形拼贴方式,突出品牌原生态自然的寓意。天花板利用有象征意义的擀面杖拼接出巨大齿轮装置,给店铺带来活跃运行的视觉感,并与展示架上的面包相呼应。

后来青山周平又操刀设计了原麦山丘华贸店,在保留了原木、擀面杖等一贯元素的同时,为了在招牌繁多的商场店铺中凸显出来,他用抢眼的白色将店铺与周围嘈杂环境区隔开来,在他看来,貌似平庸的白色,是一种包容而神秘的色彩。

青山周平一直认为,美丽的东西背后是逻辑。他在念完大三后,曾休学去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和城市,看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生活和建筑,这个体验对他影响很大,包括对他的思考方式也有一定影响。他说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一种“很逻辑的关系”,“因为自然环境是那样,所以人会选择这样去生活。因为人们选择那样去生活,所以建筑就变成那样的形式。”

东方哲学:无我

青山还有一个身份是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但他并不爱讲课,因为他觉得那是单方输出。他更喜欢在学校的工作室里,亲自指导学生们的作品,和他们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青山也从学生身上得到很多启发,可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清华的教学偏理论研究,日本的偏概念,北方工大的工作室偏实践,青山觉得这是建筑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正好互补。

总是在强调“读历史很重要”的青山认为,“如果不知道以前走过的路,我们很难知道现在处在哪里,以及正在往哪个方向走。”但他不是复古主义者,他相信以后的社会只能更发达。不论眼下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寸土寸金的沿海城市对于居住面积的需求与资源供应的矛盾会愈演愈烈。

青山夫妇选择在中国发展,并不仅是因为建设量多少,而是他觉得中国整个社会更加年轻化,吸收新东西的能力比较强。“我在日本遇到的甲方,都是五六十岁西装革履的男人。但在中国,我的甲方大都比我年轻,他们想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青山正是想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虽然团队最擅长做室内设计,但他们也会尝试去做家具设计、汽车后备箱的空间改造等等。只是他们的基本落脚点是,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对城市的思考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不买房子,却对“家”有执念的青山,觉得胡同里面的生活状态最接近他对“家”的理解。因为胡同并不封闭,反之它与城市密切相关,你和很多人共用城市里的空间。这种生活状态才是“本来”的,而封闭的公寓生活从历史上看,只是这几十年的事。以前的家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你能够在家里工作,但工业革命后你只能外出去上班。青山平和却坚定地认为,人们追求的所谓“私密性”,其实是被洗脑了。本来我们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多私密性,虽然多少会因一些市政设施的不成熟带来一些不便利,但空间的共有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人们终究会回到胡同那种共享生活空间——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的应用逐步升级和覆盖,这个说法倒真是有了实现的端倪。

现在很多在城市里的外地年轻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家的概念,将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但中国有13亿甚至更多的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客厅、一个阳台……“这就需要我们去改造这种空间和生活方式,要不然会有很大的浪费。”

眼下青山周平的团队正在做的项目是“四百盒子的社区”,是一种共享社区的模式, 在日本已经有很多。住户们有公共客厅、餐厅、厨房,后面很小的白色盒子是每个人的房间,基本上是一张床、一个衣柜,其他的都没有,没有洗手间,没有淋浴,没有厨房——这些是都是公用的。

这种共享社区的模式在中国也越来越多。“我们现在不需要买车,有滴滴、优步;同样有各种外卖的APP,音乐也一样,我们已经不买CD了,需要听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去听就好了。那么我们居住的地方能不能跟交通、吃饭、听音乐一样,更轻松简单?我们真需要用天价的钱买大城市的几室几厅吗?”这种没有围墙的家居生活正是青山周平最理想的生活。当然这个方案最终广泛实施,“要在10年或15年之后,那时的技术会把人类是带到一个有趣的阶段。”比如已经有的电子标签,我们可以把一切私人物品都贴上标签,需要的时候随便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知道它们在哪儿。在技术应用到无法想象的10多年后,“我相信我的生活空间、我的时间、我的物品都可以在这个共享社区里面被共享。”

随着技术的推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都在不停地改变着联系。房子大小和生活品质高低越来越没有关系。

“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这是青山在微博里的一句话。禅意颇深,明心见性。

猜你喜欢
周平青山胡同
拼凑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青山揽胜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特殊的美食比赛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