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构想

2017-01-07 19:55杨红荃黄雅茹
职教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策略分析问题

杨红荃 黄雅茹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学术探究的热点,而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的质量评价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当今我国高职教育评价制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提出构建以社会评价为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之改进策略,以期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问题;策略分析

作者简介:杨红荃(1972-),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黄雅茹(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2015年度职业教育专项资助课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研究”(编号:2015A103),主持人:杨红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5-0040-05

大学的教育质量和大学评价问题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术争论的热点之一,教育评价已成为提高大学办学质量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评价结果更是直接关乎其发展。社会评价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制度,其评价主体是相对独立于政府和院校本身的社会,社会参与度不断加强,使得评价更加公平客观有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类型,横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其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能有效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应以社会评价为主导,建立社会评价制度推进高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亦是高职教育发展之应然。对高职院校进行社会评价,可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同时有效地判断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提供一流的应用技能人才和顶级的社会服务,为推动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做出贡献。

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的使命也在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336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给高职院校的质量保障和监督工作带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如何通过评价保障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政府主导的定期地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虽然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是政府评价只能保障高职教育的最低质量标准,难以关注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这不仅妨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及其质量的提高,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评价趋于“行政化”

教育评价既有激励功能又有导向功能,正确的评价导向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错误的评价导向则使高职院校发展背道而驰,如果评价导向有失偏颇,那么对于接受评价的学校而言其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所造成的偏差需要用数十年来纠正,因此,对评价导向的确定必须谨本详始。当前我国实行的政府评价制度缺乏合理性,政府主导的教育评价,评价主体单一,社会主体较少参与进来,无法彰显评价制度的公平。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职的改革与发展,是为了规范高职办学,使其沿着合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去发展,然而当前政府主导的评价制度缺乏合理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由政府行政部门直接负责,行政主导的评价机制的益处在于其可以引起被评价院校的高度重视,进而提高评价的行政效率,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监督;但其弊端亦积弊如山,政府主导的评价机制为评价工作增添了浓重的行政色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政府主导的高职评价致使高职办学千篇一律,同时还强化了学校官本位思想,一些高职院校为在评价过程中获取政府财政资金上的支持而弄虚造假,从而孳生形式主义,导致评价结果的信度减低,评价威信力下降,不利于保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评价体系由内外部质量监控体系构成,“行政化”评价在高职院校泛滥,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自评,亦不利于其教学质量的优化和提升,其弊端种种,减少政府干涉势在必行。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普教化”痕迹明显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所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其指标体系过于刚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并未将高职院校进行分类评价,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分类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其次,评价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相称,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评价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技能评价不足,评价过程缺乏规范性和针对性;再次,评价指标与学术性大学评价指标体系重复率高,没有把工学结合思想与其评价制度相结合。

评价指标体系较多地借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和精神,有浓厚的本科痕迹。其中一级指标中6个指标名称和涵义与本科评估体系完全相同,重合度高达86%;二级指标中有12个指标的名称和内涵与本科评估体系指标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重合度达63%[1]。以此来看,我国高职现行评价体系有着浓重的本科痕迹,“普教化”现象十分明显,这种不完善的指标体系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导致评价报告出现一定的问题,运用不科学的评估报告指导高职院校实践改革,不利于高职人才的培养和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将阻碍职业教育自身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尽快建立彰显高职自身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激励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发展。

(三)制度缺乏社会公信力:暂无科学排名制度

社会公信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外界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质量与理念的认同程度,以及其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当前政府主导的评价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社会公众参与率较低,其认同感和满意度也因此而降低,致使社会公信力减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程度的加深,政府投入的不断提高,公众有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状况的知情权,但是学校并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布自身的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所以公众急切地渴望通过更加科学、公开、透明的方式,如通过高职院校排名对高职院校进行了解。

排名是对评价结果的客观直接体现,排名是在大学大众化并不断走向社会中心而逐渐产生的,排名对高职院校的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事招聘、资源分配、学生择校和高校招生等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公正合理的排名制度。互联网上非专业性大众媒体发布的高职排行榜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缺乏社会公信力,然而我国当前实行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致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局限性,社会舆论作为评价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给众多考生择校造成误导,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政府部门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二、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评价制度设计不合理,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公正的排名等问题,不仅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结果的公信力降低,更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专业化发展和转变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而且大大降低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我们应该正视高职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分别从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网络平台五方面来解读。

(一)政府“管办评”不分: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在我国,政府机构是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宏观层面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长期以来政府把持着评价的主导权,“管办评”不分导致高职评价体制弊病难除,社会中介组织较少甚至未参与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育人的多主体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其非垄断性,政府部门不能将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隔绝开来,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社会化教育,其最终的检验权应交由社会,社会才是判断高等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主体,脱离了社会评价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当前高职评价主导权把握在政府手中,脱离了社会主体,这种固步自封的评价体制不仅不能适应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反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为在评价中获得优秀,获得政府财政上的支持竟然形成托请攻关伪造数据的不正之风,挑战高职评价的公平性,不利于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政府这种“管办评”不分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校“官本位”思想的产生,导致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忽略了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等广大群众的利益。

(二)价值实然取向偏差:评价目标缺乏导向性

价值具有导向功能,它支配着我们日常的行为、态度、信念等,更影响着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评价政策的价值理念导向对高职院校办学具有一定的现实影响,教育评价政策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会导致评价过程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评价制度的价值取向偏差会引起评价目标缺乏导向性,阻碍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办学水平提高了,内涵建设提升了,但是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评价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时更新评价理念,在实践过程中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与评价理念存在着冲突,评价价值的实然取向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了契合政府评价制度而放弃职教特色,追求所谓的“优秀”,大量高职院校走上了本科压缩的道路,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轨道,走上模仿普通本科教育评价的老路,这不仅阻碍了职业教育特色办学的发展,将职业教育带入歧路,更不利于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端正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实然取向,使高职评价目标具有导向性,使评价制度能够契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引导高职持续健康发展。

(三)评价心理定势效应:评价方法缺乏创新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由于以往经验会形成特定的图式,在今后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心理定势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在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产生思维专注性,抑制思维灵活性,养成板滞、机械的习惯,不利于思维活动向宽、深两方面发展。当前在我国高职评价制度中,套用普通高等教育评价模式,负责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大多来自于普通高校,对高职教育了解不深,将普通高等教育评价的认知模式套用在高职教育评价上,评价过程固化,评价中游离评价指标内涵和精神实质,不分评价要素的轻重主次,抛开平台数据分析仅凭个人经验判断,忽视问题成因的深度分析,诊断千篇一律提建议等[2]。专家在评价中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存在心理定势效应,形成评价的思维定势,忽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导致评价结果游离办学实际。因此,应大胆创新适宜高职教育发展的评价模式,破除心理定势效应的消极作用。

(四)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评价过程不够透明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对评价主体和评价环节缺乏相应的监管。高职评价中,评价专家组成员掌握着学校的评价权,对评价人员的行为缺乏监督会造成公权力滥用,灰色权力泛滥。一些高职院校在评价活动中行使暗昧之事,对专家组成员行使贿赂造成腐败,致使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也因此下降。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督机构的社会评价制度,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可想而知,因此建立独立于政府和高校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可以促使评价过程透明化,保障评价过程免受其他因素影响,减少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约束评价主体的不良行为,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性,维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使评价结果让社会大众信服。

(五)社交媒体排行混乱:结果公示缺乏平台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良莠不齐,社会媒体排行杂乱,网上出现的高职排行榜多是媒体排行、学术咨询机构排行,其数据收集、评价指标和权重分配缺乏科学性,导致排行的可信度不高,媒体网站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公众,错误信息的传播给高职的发展带了不可预估的影响,造成教育信息不匹配,给考生择校带来不便,学校声誉也因此受影响,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用人单位也因此无法获取有价值信息,更影响政府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因此需要政府建立一个权威科学的网络平台向大众传递高职教育的评价信息,在实行高职社会评价制度后,对高职院校进行科学排名,通过权威网络平台发布可靠信息,实现高职教育信息透明化,促进高职院校形成竞争机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

三、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策略构想

当前在公众行使权力的大环境下,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有效地弥补目前评价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克服内部评价角色重叠的冲突,规避内部评价的风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专业化发展,推动高职院校自身改革促进自身内涵建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需要迫切思考的课题。通过探究分析,本研究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必须通过外部质量评价予以支持和保障,高职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评价制度,推进社会评价制度完善势在必行。

(一)政府简政放权,社会组织负责评价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应主动简政放权,将“管办评”分权,把评价主导权交予社会,赋予行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参与高职评价的职责,重新分配评价权力和评价职责,政府的定位应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高职社会评价制度,如美国成立独立于政府的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拥有独立评价权,对职业院校进行定期的评价;英国的QAA向政府提供公平、准确的评价结果。结合我国国情,我国政府部门应将属于社会的权力交由社会,由社会中介组织实施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激发多元化评价力量。评价机构要广泛吸收教育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企业、社会其他力量一同组成第三方评价的组织、执行机构,具体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3]。真正实现由政府主导高职教育评价转型为多主体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模式。

(二)完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应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评价制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应深入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评价指标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探讨,采纳来自行业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等多方的意见及建议,建立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该将高职院校进行分类,在评价中应尽量将评价关注在社会满意度、社会服务质量上,在评价标准上,应建立多样化评价标准以适应高职特色化发展;在评价指标权重上,加大职教特色专业的比重;评价内容多关注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与市场的结合度,加大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评价;评价方法上,将数据定量评价引用到高职评价中,提高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最后,建立评价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有效信息,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高职社会评价制度,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促使高职院校贴近经济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三)预防评价心理定势,消除思维定势弊端

评价思维定势影响高职社会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因此破除思维定势是当前高职社会评价势在必行的。由于思维定势的定向、机械作用,它会给主体思维设置框架,使主体带有先入之见,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新事物。传统的观念、既定的方法,就是一种强烈执着的“定势”力,它驱使人们舍异求同,将新事物或反常现象纳入过去沿用的惰性当中去。它对科学创造活动提供消极的心理倾向性[4]。当前高职社会评价活动中,评价人员需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首先要对传统高职评价的观念和方法持一种扬弃的精神,从根本上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与普通高等教育评价区分来看,找出当前高职评价中存在的痼疾;其次,运用创新性思维,在评价制度上重点体现出高职的类型特殊性、体现出高职对技能与实践操作的要求,体现出高职与企业的高融合性,不断更新高职评价理念,创新高职社会评价体制,使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使高职社会评价制度能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四)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保障评价过程公正

任何制度的执行都需要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社会评价制度第三方监督机构,约束评价主体的行为,对评价主体进行质量评价考核,可以保障评价主体的质量,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准确,获得良好的评价效益。美国联邦教育部或高等教育认证协会(LHEA)为保证认证机构的认证质量,对认证机构进行资质评价,每五年进行一次,未通过评价的认证机构不得开展对院校的评价工作。法国于1984年颁布《萨瓦利高等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机构须接受国家评价机构的评价[5]。我国应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法》,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内容,从法律上保障社会评价的实施,建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对评价主体进行定期评价考核,进行有效的权力监管,对评价人员采取法律上的约束,防止权力滥用,从根本上预防评价活动中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从而保障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保证评价结果的效度。

(五)建立信息公示平台,发布高职科学排行榜

建立高职信息公示网络平台,动态反应高职院校办学成绩,公示学校在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的特色与存在的问题,减少高职教育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效改善互联网媒体排行混乱的现状,方便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激励社会人士关注高职教育。一是建立国家统一管理的规范、真实、动态更新的各高职院校基本情况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成绩、教学学习资源、科研项目、学校教学管理等内容。为评价的实施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6]。二是构建高职质量评价信息公开的动态机制和绩效考核平台,公布科学的高职排行榜,充分发挥排行的激励作用,使职业教育更加贴合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使学生能根据需求选择学校,使用人单位能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使政府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拨款,使社会团体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捐赠,高职院校能根据排行信息发现自身的局限性,并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自身竞争力,强化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社会共生使高职教育获得长远发展,不断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高职教育质量的保障和高职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评价制度,虽然当前社会评价制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高职质量外部保障体系实施以社会多元为主导的评价制度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不断地推进高职社会评价制度的完善,可有效实现对高职院校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国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一流的社会服务,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关于高职高专新旧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3):56-58.

[2]万力维,张超.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J].职教论坛,2011(21):33-36.

[3]陈智球,马芜茗.职业教育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4(14):19-22.

[4]石瑾.论思维定势与人类认识的发展[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15.

[5]姚爱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

[6]杨红荃,王若言.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4(7):27-29.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策略分析问题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