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2017-01-07 20:00
职教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设置结构

齐守泉、石伟平在《职教论坛》2016年第18期中撰文,分析了中高职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的运作路径。

首先,作者认为,中高职专业衔接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规格缺位:人才上升渠道碰上“天花板”。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以及到研究生层次,职业院校学生处处会遇到晋升渠道的“天花板”。2.专业设置脱节:专业与产业对接形成“旋转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不适应。3.专业结构脱位:人才市场流动遭遇“玻璃墙”。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呈现出“失衡”现象。4.专业培养目标移位:中高职定位坐上“过山车”。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含糊且左右摇摆。5.课程结构衔接错位:内容重复技能倒挂犹如“折叠床”。中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内容重复,技能性培养反而不如中职生,出现“技能倒挂”现象。

其次,作者构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一体两维深内涵”生态结构模型。其指的是以职业教育生态体系的基轴——专业衔接为坐标,纵向上的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的学位层次的衔接,横向上的职业院校专业(群或集群)设置建设发展与国家或区域现代产业(群或集群)的有机互动(两轴),深层次上的在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各层次的专业内涵、专业意蕴的挖掘、深化(深内涵),最终链接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的是一个个的生态位——生态个体,即学生为鲜活的生命意义上的人的充分的专业(职业)生涯的发展。

最后,作者提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的运作路径。1.在专业规格上:建立职业教育类专业学位体系解决缺位问题。2.在专业设置上:通过专产结构吻合度指数解决脱节问题。3.在专业结构上:以专业人力资源预警机制与职业发展报告制度解决脱位问题。4.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设计“$”型螺旋递进式人才培养目标解决移位问题。5.在课程衔接上:引入“课相”理念解决错位问题。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设置结构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