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阈下陕西民生科技发展创新

2017-01-07 20:06王艳雪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研究陕西

摘 要:陕西是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通过解读“古丝绸之路民生科技交流”的历史传统,唤醒和培养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借助服务于“丝路经济带”的“民生科技交流合作机制”营造“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在民族宗教文化上的相互认同、相互吸收,促进各国之间、各种族之间、不同信仰之间,团结互信、包容互鉴,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在尊重不同文化传统的同时,发挥陕西独有的优势,克服发展中的不足,巩固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抢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高地,取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民生科技;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06

1 构建“新丝绸之路民生科技合作交流”机制的意义

通过解读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国家在未来将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兴为中国和中亚各国在各领域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转向“经济发展带”,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使西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为推进陕西省全面开放、加快建设“三个陕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陕西应该也必须在这条经济带上有所作为。陕西应抓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陕西民生科技增进“民心相通”的比较优势,重视不同文明与民生理念的相通,为各领域经济合作提供民意支持,以期增进“新丝路经济带”民心相通,打造经济升级版。

没有稳定的安全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错综复杂的内外安全形势,挑战着“新丝路”的建设。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涵盖欧亚大陆30余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接近30亿,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地缘政治敏感,经常受中亚地区动荡的安全环境、严峻的政治形势及大国博弈等因素的困扰,中国必须处理好这一区域民族主义情感和复杂的历史关系。本文提出构建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民生科技交流合作机制”,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民族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和结果,为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民的理解和信任提供依据,以期为丝路沿线各国各领域的经济合作夯实民意基础、提供民意支持,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陕西是新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中心和文化交流融合中心。借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大力开展丝路沿线国家“民生科技交流合作”,带动整个西北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发展,对保障国家战略能源安全和长久繁荣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古代丝绸之路民生科技合作交流历史传统

丝绸之路发展历史久远,早在21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等国交往的大门,开辟了中国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会的桥梁,是亚欧大陆的经济交通动脉,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9月,习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发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演讲,提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而“民心相通”是国家交好的最终体现,是共建“新丝路经济带”的民意基础,更是落实“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前四通的前提和基础。习主席演讲的核心是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外交原则和国际关系理念。从1840—1949年期间,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频频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堪回首的苦难,使得中国人从内心期盼和平,和平发展的愿望比任何国家都强烈。中国人更加坚定和平发展的理念不可动摇。

历史上,世界几大强国的崛起都有侵略、欺侮、奴役、掠夺他国的恶劣记录。而中国没有扩张称霸的历史传统,有的是几千年的以“仁”、“和”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传统,有的是友谊、文明、朋友般的“古代民生科技合作交流”的真诚交往传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比如瓷器和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缫丝技术、冶炼技术、坎儿井技术,马镫和马具制作等技术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向西方传播中国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佛教、雕刻艺术等西域文化成果,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现今的中国,不当头、不争霸、不称霸,已成为基本国策。国强必霸,中国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称霸,既有悖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文明的大国。“丝绸之路民生科技交流”体现和传达了中国外交理念的一个重要观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丝绸之路发展史,是一部我国与印度、东南亚、中亚等国“合作共赢”的历史,经过这条横贯欧亚的大通道,华夏文明传播域外、辐射深远直至今日。而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诸多中华悠久文明的标志符号。陕西见证了古丝绸之路开通、发展、繁荣的历史,与“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陕西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随着产业技术、医疗卫生技术、生态环保技术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无疑将进一步扩大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传承中华文明,重振陕西汉唐雄风。

3 构建“新丝绸之路民生科技合作交流”机制的举措

贯彻落实好习主席提出的共建“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关键是全省上下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超前谋划、积极行动,抓住关键、勇于创新,主动作为、早见成效。

3.1 打好民生科技合作交融牌,增进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民生科技须走在前列。民生科技追求自然-科技-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减轻科技自身带来的风险,能使人获得多重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相对于社会价值取向极为复杂的军事科技来讲,民生科技是“为民”科技,是直接惠民、利民的科技,蕴含“以人为本、惠民共富”的价值取向,要求科技事业牢牢把握“为民”这条主线。无疑,研究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民生科技”良好互动和交流融合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为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人民的理解和信任提供依据。以人为本,民心向背是关键。中亚各国由于地理位置居于丝绸之路中间经济发展凹陷带,能源虽然储备丰富,美国、日本、伊朗等国均有自己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但这些国家看中的是中亚各国的能源,重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价值,并不关注中亚各国的民生建设。陕西既拥有底蕴深厚的古代丝绸之路民生科技交流的历史遗产,也拥有全国领先的现代民生科学技术。政府应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增强为民服务理念,加强陕西与中亚地区国家的民生科技合作交流,增强陕西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搭建民生科技交融、民心相通的大舞台,促进各领域合作向深层次、永续化发展。

3.2 人才培养合作交流

人才是“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保障,陕西参与“新丝路经济带”建设,需要一大批了解中亚文化、掌握中亚各国语言的人才。陕西全省共有高等院校130多所,科研院所1000多个,科技人员100多万人,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目前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科教资源优势,在与“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人才交流合作培养等方面还需加强深度合作。因此,要充分发挥陕西科教优势,统筹科技资源,共同搭建民生科技研发共建共享平台,构建面向中亚的区域民生科技创新体系。“新丝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忠诚合作,需要将分散于不同单位的从事丝绸之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集中攻关的拳头优势,为“新丝路经济带”建设输送沟通能力良好、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人才。陕西拥有丝绸之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要在向西开放战略中有更大作为,陕西省委省政府更要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和引导工作,引导各类科教文化机构取长补短,汇聚资源,主动出击,各展所能,协同配合,相互呼应,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好人才储备和科学研究工作。

3.3 积极推动达成保障生态安全的国际共识

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但是从总体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城市环境、大气质量、防风固沙、水源保护等依旧是目前面临的重点环保问题。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动环境保护技术合作,建立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积极推动建立保障生态安全的国际共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陕西应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结合陕西实际,围绕经济带建设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加强低碳技术合作开发,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为“新丝路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注重丝绸之路生态环境质量,也是建设“三个陕西”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取向,营造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8).

[2]方光华,任保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选择与陕西对策论文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5).

[3]王明礼,王艳雪.民生科技的价值取向与实现途径[J].科学学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研究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