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适应性状况调查

2017-01-07 01:15卢琰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调查农民工

卢琰

摘 要:就业问题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适应性进行调查,了解农民工就业环境、就业种类、职业技能、工资待遇、就业心理、就业稳定等方面的适应性,结合农民工就业实际状况,对农民工就业的倾向性、以及就业适应的强度进行等级测量,找到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力度,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规范就业环境,制定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适应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34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谋求发展。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住得下、过得好,探索就业问题则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就业适应性问题的实证调查,找到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力度,掌握农民工的就业诉求,使农民工有个稳定的就业环境,引导其在行业和职业间有序流动,确保各行各业劳动力的持续供给,对今后更好地应对民工荒问题和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问卷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本课题研究选取郑州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调查和定点发放的形式。被调查的群体主要来自建筑业、机械制造业、餐饮业、商业、服务业、环境卫生等行业。他们来自河南省各地市县,到郑州务工少则1年,多则5年以上,年龄多集中在青壮年。

1.2 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了农民工就业适应性调查问卷,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农民工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行业等;第二部分采用郑日昌教授《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为了符合调查内容和后期统计方便,对部分题目和计分方式做了微小调整。经过对问卷反复研究,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指导,先选取部分被试者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后,并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了适当修改之后,又进行了测试,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第三部分围绕影响农民工就业适应的因素来设计问卷题目,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农民工在就业环境、就业种类、职业技能、工资待遇、就业心理、就业稳定性等方面的适应状况,以及就业适应的强度等。

1.3 统计方法

郑日昌教授《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共20道题,采用单双号计分,单号题赋值分布-2、0,2;双号题赋值分布为2,0,-2。但考虑这种计分统计方式容易出错,便将题目做了适当调整,将赋值方向调整为统一方向,均为-2,0,2。结果得分对照,35~40分: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就业、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29~34分:适应能力良好,能较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与人关系融洽,处事能力较强;17~28分: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6~16分:适应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5分以下:适应能力很差,即使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困惑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

1.4 调查状况

本课题调研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率89%。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从事的行业情况等。从调查结果看,男女性别基本平衡,在郑州务工的农民工占84%,本地的农民工16%;务工人员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1—30岁和40岁以上,占35.2%和占32%;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中专层次,约占总人数的78%;60.2%的农民工已婚,其中已婚同城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占41.5%,他们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的约占59%;40%的农民工在郑州工作3—7年;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分布比较广,有建筑、机械、服务、餐饮、环境卫生、商业等,其中从事服务业和环境卫生的人员居多,约占38%;将近44.7%人员工作时间为8小时,45.4%人员工作时间为8小时以上;他们工资收入从10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其中59.8%的农民工的收入为1500—3000元。

2 农民工就业适应现状

2.1 农民工适应能力

通过农民工对《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2.1%的人适应能力很强,2.8%的人适应能力良好,18.0%的人适应能力一般,39.4%的人适应能力较差,37.7%适应能力很差。从表1显示,大部分农民工适应能力较差或很差,占总人数的77%左右,而只有23%的农民工适应能力一般及良好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农民工适应性处于比较偏低的水平。

运用SPSS17.0对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进行数据均值统计,得到结果见表2。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农民工总体适应能力的均值为0.468551,计算被调查的农民工适应能力总分0.468551×20=9.37102,属于6~16分区间,由此得出别调查的农民工适应能力为第四等级:适应能力较差。

2.2 农民工适应现状表现

个体的适应性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彼此所产生的和谐的关系。新时期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他们是否融入,取决与其本身的适应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和谐程度、满意程度。本课题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方面:主要从生活支出比例、居住环境、工资数额来体现。53%的农民工认为日常基本生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不够合理,只有16%的人感到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52%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居住条件和租金不满意,只有17%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大约47%的农民工对工资待遇不满意,36.6%的人认为一般,17%的人对工资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从表3中得知,约50%的农民工对目前的生活水平满意度不高。

政治方面:主要从社会福利待遇、管理制度、权利受损寻求组织机构帮助情况等方面来体现。44%的农民工对各种社会福利待遇不满意,37%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9%的人感到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32%的农民工对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不满意,48%的人表示一般,可以接受,只有19%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大约48%的农民工对权利受损时不会寻求组织机构帮助(工会、妇联等机构),36.6%的人表示有时会选择寻求帮助,16%的人表示经常和一直寻求组织帮助。从表4中得知,约45%左右的农民工对政治权利方面满意度不高,表现在政治意识淡薄,维权意识较弱。

文化方面:主要从社会文化、职业发展、职业技能掌握情况来体现。30%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习俗、规则制度等文化不满意,50%的人认为一般,只有20%的人感到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34%的农民工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不满意,50%的人表示一般,只有16%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大约19%的农民工对自身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不满意,50%的人表示一般,31%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从表5中得知,约50%左右的农民工对自身未来发展、职业技能方面的满意度选择一般,说不上满意与不满意。

心理方面:主要从工作自信心、工作目标动力、妥善管理情绪来体现。35%的农民工会利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树立信心,49%的人选择有时有,16%的农民工对自己没有信心;48%的农民工表示在工作中有目标、有动力,37%的人选择有时有;15%的农民工在工作中基本没有目标和动力;47%的农民工表示在工作中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38%的人选择有时会管理好情绪;15%的农民工在工作中很难把控情绪。从表6中得知,约40%左右的农民工的职业心理是良好的,40%左右的人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只有不到20%的人表示在工作中没有目标、缺乏动力,自信心不足。

3 调查结果

第一,郑州市农民工总体就业适应能力为第四等级:适应能力较差;

第二,50%的农民工对目前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满意度不高;

第三,约45%左右的农民工的政治意识淡薄,维权意识较弱;

第四,50%左右的农民工对自身未来发展、职业技能方面的满意度选择一般,说不上满意与不满意;

第五,40%左右的农民工的职业心理是良好的,40%左右的人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只有不到20%的人表示在工作中没有目标、缺乏动力,自信心不足。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对农民工就业适应问题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就业环境、就业种类、职业技能、工资待遇、就业心理与就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为提高农民工就业适应性提供参考数据。

猜你喜欢
调查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