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7-01-07 23:46薛永存张建双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薛永存+张建双

当前,高校贫困生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在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下,高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为贫困大学生的成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却愈显突出,每况愈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从贫困生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深入探讨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相应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的扩招,高校贫困生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由此可见,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庞大,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热点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校各年级的本科贫困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贫困生800人,回收调查问卷800份,回收率100%,回收有效问卷765份,有效回收率95.6%。其所选取贫困生的专业涵盖文、理、经、管等多个学科。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为该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3专家访谈法

围绕该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与有关专家和专业教师面对面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更详细地了解相关研究细节,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准确性、真实性。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自卑意识较为普遍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贫困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图1显示贫困大学生中有89%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其中轻度自卑和中度自卑各占46.4%和30.2%,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的贫困生占12.4%,仅有11%的贫困生没有自卑心理。可见,自卑心理是当前高校贫困生中出现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

2.2 焦虑心理较为严重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山区、牧区,家境十分贫寒,其生活和学习都没有稳定可靠的保证,面对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贫困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忧虑重重,常感到身心俱疲, 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本次调查问卷就贫困生的心理焦虑情况进行了调查。

表1调查数据表明,贫困大学生患焦虑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收费的迅速增长,对于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为供孩子念书,花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甚至负债累累,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子女的发奋图强来彻底改变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二是由于家里不能给予足够的经济保障,这些学生在求学的同时,还不得不为生活费和学费所奔波,于是他们开始做各种兼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贫困现状,现实的经济压力和思想顾虑几乎压垮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2.3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从图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仅有28.1%的贫困生有很多的知心朋友,这部分贫困生能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并能够端正心态,积极克服在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但是高达61.3%的贫困生只有两三知己,交往圈十分狭小,甚至还有10.6%的贫困生没有朋友,给人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甚至有时同学的一两句玩笑就有可能刺痛他们的心灵,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人际关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困生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存在很大的问题。

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讨论

3.1 高校贫困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

贫困生自身心理素质不高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内在原因。有一少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心理素质水平较差,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无法正确归因,杞人忧天,过多的强调经济原因,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应对贫困,导致部分贫困生自卑感强烈、焦虑过多,缺乏自信,不能恰当地给予自我定位,甚至对前途感觉十分渺茫,陷入茫然和悲观之中。

3.2 外在因素的影响

3.2.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首要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有些家长仍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教育理念;有些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与孩子缺少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还有些家长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孩子总是生活在气氛紧张的家庭里,孩子容易情绪紧张,甚至孤僻、性情暴躁。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无法提供充分的物质资助,高校贫困生在经济上困难重重,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在学习之外参加勤工俭学、兼职等,这些必然分散精力进而会影响他们学习,可见,贫困生总是生活在多重的压力之下,慢慢的就会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

3.2.2 学校环境的影响

高校始终处于时尚潮流的最前沿,很多大学生追求高消费所带来的浪漫,但贫困生不能量力而行,却盲目攀比,使自己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因此,学校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形势复杂多变,使得社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也会不可避免的进入大学校园,会让学生的交际消费观念产生扭曲。高校贫困生由于受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加之社会上拜金主义、奢移浪费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更注重物质利益,而淡化人际关系,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

4 解决高等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完善贫困生帮扶政策

首先,高校应设立专门用于奖励优秀贫困生的奖、助学金。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仅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却很少有高校专门设立优秀贫困生奖学金,显而易见,贫困生所受到的资助很有限,不能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其次,拓宽贫困生勤工俭学的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积极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财富,解决自身的贫困。再次,高校应多渠道吸纳社会助学金。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资助,比如鼓励社会上的知名人士、企业投身于慈善事业,在学校设立爱心基金会或励志奖学金,使贫困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4.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首先,各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比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评选心理健康先进个人、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等。其次,各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教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贫困大学生承受困难、失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再次,各高校应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建立档案,同时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援助,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找回生活的信念与意义。

4.3 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各高校应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贫困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使贫困生在活动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如何学会构建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与同学之间的隔阂,有助于贫困生从孤独的心境中走出,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5总结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不仅要给贫困生经济上的援助,而且还要给予其精神上的帮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贫困生摆脱不良心境,全面提高贫困生的自身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实现高校稳定、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少峰.贫困生占大学生总数23% 教育部开通资助热线[N].新京报,2010-08-16.

[2]黄志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以琼州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基础[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02):100-102.

[3]王莲花.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帮扶对策探析[J].科技广场,2007,(10):177-179.

[4]葛谢飞.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刍议[J].科技信息,2009,(13):178.

[5]韩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03):31-32.

课题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4JDSZ3032);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idsdj-02);辽宁省社科联合作课题(lslgsslhl-067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