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精细化训练管理模式研究

2017-01-07 21:45陈迪
考试周刊 2016年101期
关键词:精细化

陈迪

摘 要: 为加快转变军队院校任职实战化能力生成模式转型,本文结合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改革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室训练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实验室改革 精细化 训练管理模式

院校实验室改革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任职院校加快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自新世纪以来,随着空军装备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空军对院校实验室建设投入持续的增加,到目前为止,院校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已初步实现转型。然而,面对新型的实验室条件,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日益显得捉襟见肘,在运行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军队院校改革过程中实验室粗放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加快实验室模式管理模式改革,就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诸如强化执行、优化流程、精益组织、度量绩效和善用方法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实验室组织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组织是为了保证完成当前军事任务,实现学院的战略发展总目标和实验室建设的总目标。要实现实验室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几项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主要是指实验室组织应促使每一位参与人员都了解实验室建设整体和本身的任务,在目的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目标,由目标落实到位;二是分工协作原则,主要是指实验室组织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三是管理幅度原则,主要是指上级领导能直接地、有效地领导(指挥、监督、管理)所属人员数量的限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院首长及所属院机关和各系部领导,院机关和系部领导及所属各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及所属教员,根据管理幅度原则管理组织能形成有效的层次结构,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四是权责对等原则,主要是指权责要一致,有分工必然有分权,越是复杂的实验室,分工就越细,越专业化,则分权的必要就越大,这就需要每一位参与人员包括:院首长、机关参谋干事、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及每一位教员都要深刻认识到权利和责任的对等性。

从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看,一个满足现代化战场需要的健全的实验室管理组织机构应包括:决策机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参谋机构,如图1。

决策机构,是实验室组织的神经中枢,是实验室建设的决策者,这里指的是院首长;指挥机构,是实验室组织活动的指令中心,指的是学院机关和各系部领导;执行机构,主要是把各项指令和决定付诸实施,也就是指各基层教研室;监督机构,主要是保证各教研室实验室建设的建设情况,如:教保科等;参谋机构,可以视为决策机构的智囊,也就是学院机关参谋、干事等,他们是试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的有力保证。各基层教研室要及时把当前实验室建设信息反馈给决策层,决策层也同样通过监督机构及时了解各教研室的建设情况,参谋机构要负责把这些信息汇总报于院首长决策,进而再次给各教研室发送指令。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处于一个循环的结构中,保证各个机构可以随时地掌握实验室当前的建设最新方向、情况、需求等,才能使实验室计划正确无误地推行下去。

二、实验室队伍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的对象和职能尽管多种多样,但核心是对教员的管理。因为教员是实验室系统的主体,是构成实验室系统的基本因素。实验室队伍管理的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师资力量,并且竟可能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实验室建设服务。

要实现精细化的实验室队伍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验室教员的才能(性质、大小)安排教员的工作,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微处着手,细化教员的工作,明确其责任,授予其权利,要做到人尽其才、量才任用、责权相应,同时要把教员的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地理解教员、尊重教员,发挥教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其次要统一目标方向,让每一位教员都能明确实验室的目标,了解实验室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每人的工作努力都与实验室的目标一致,主动地为实验室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张贴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也就是总建设目标,让每一位教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是做好实验室的工作简报,定期向所有的实验室人员通报,包括年工作简报、月工作简报、周工作简报,让每一位教员都了解实验室的发展。三是激励机制的细化,激励的实质,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满足必要的需要,指导教员行为活动的方法并增长动力的过程。激励机制的细化,首先要注重教员的需要,需要是人心理活动和演变的心理根源,需要会使人内心产生激奋心理,设法导致行为。细的来说,行为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实现目标,满足需要,从而产生新的需要;另一种结果是遇到挫折,没有实现目标。后者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积极进取,直到实现目标才罢休,也有可能经过努力仍然实现不了目标,则转移目标,或者采取消极的防范态度。这就形成一个连续不断循环的闭环的激励过程,如图2所示。

对于激励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部分,激励机制中都应该有所体现。另外,实验室能否给予每一位教员施展才能的空间,“知人善用,论功行赏”是激励机制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激励机制可包括帮助每一位教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各种集训或参加进修的机会等。最后,实现实验室队伍的精细化管理还要注意沟通,即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相关联的事物紧密衔接,相互沟通。比如选拔、任用、培养、考核、奖惩等要相互衔接、相互沟通。正如电路具有电源,形成回路才能做功一样,它关系到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

三、实验室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教学体系的精细化

实验室教学体系管理要遵循适应性、系统性、协调性、“少而精”与“因材施教”及“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适应性主要是指实验室体系要与各其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适应;系统性主要是指要对整个实验室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及体现出各阶段的培养计划又使各阶段计划之间前后衔接;协调性主要是指实验室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少而精”主要是指要控制实验项目的数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材施教”与“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各类教育所共有的教育原则。结合各项原则,实验室教学体系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时,就要注重实验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并行。

如此既保证实验教学的相对独立,又保持实验室教学的系统性,使整个教学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单因素到多因素,同时及时在教学体系的统一阶段,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

2.实验室教学效果评价的精细化

实验室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满足明确、简洁、与训练标准对应、易操作的要求,才能被落实,否则就是空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每一位学员实训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员工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对学员的评价以教员对学员实训现场的评价为主,每位学员都要有实质性的评价;对教员的评价要制定明确、规范的、针对性的考核规则,严格按考核规则进行教学过程的跟踪检查及教学效果评价。评价结果要及时反映给学员和教员中,建立长期的跟踪档案,保证教学与评价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实质性的循环。

四、结语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模式改革是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加快任职院校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是院校管理工作的一种创新,它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院相关人员的全员参与,不仅教员参与,而且包括系机关领导、教研室领导和相关科室部门等的集体参与,更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效果、积极改进,保证实验室建设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循环前进的框架中,只有这样院校实验室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提院校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院校实验室改革,逐步完善院校的教育改革,才能加快院校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步伐,最终达到创建一流任职教育院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5-74.

[2]蒋新革,梁才,牛东育.以精细化管理推动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建设[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7.

[3]付萍,黄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20-21.

猜你喜欢
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温室秋冬茬番茄精细化高效栽培技术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