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慧北京建设

2017-01-09 05:36
北京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细化智慧北京

文 吴 晨

加快智慧北京建设

文 吴 晨

“数字北京”曾经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标杆,以东城区数字城管为代表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推动了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的积极探索。

长期以来,北京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城市病问题依然严重;城市管理常常出现责任不清,主体不明,效率不高的现象,各部门联动及智能化程度亟待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难度大,城市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亟需进一步的变革。

“数字北京”曾经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标杆,以东城区数字城管为代表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推动了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的积极探索。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批复了5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厦门、武汉、重庆等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弯道超车,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落后于厦门、武汉等地,与北京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定位不相匹配,也与新形势下北京城市管理要求不匹配。

北京已经建立了地理信息资源公共平台,在此基础上,各委、办、局建立了很多业务管理系统,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各委、办、局的数据资源尤其是业务数据相对独立,“信息孤岛”现象明显,数据使用存在壁垒,没有发挥数据资源的集成优势,限制了大数据技术在模拟、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作用,影响对城市规律的发掘与把握,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便捷、均衡的民生服务都有重要影响。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投入、持续建设的长期过程。智慧北京建设应以人为本,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于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深化顶层设计,开放数据资源,探索智慧北京建设模式,研发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立智慧北京建设的长效机制,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推动“智慧北京”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智慧北京”达到国内领先,五到十年时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首先是挖掘数据资源效益,建立智慧北京建设长效机制。“智慧北京”建设近期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培养应用习惯;远期逐渐过渡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为主导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技术研究,激活创新力,激发市场活力,最大程度发挥数据资源在城市三个统筹与服务上的效益。

探索以数据资源开放利用推动智慧北京建设的模式。数据所有权归政府,开放使用权,建立数据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发挥数据资源经济效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企业建设—有偿服务—优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其次,加强顶层设计,消除信息孤岛。政府主导深化和加强智慧北京顶层设计,建立数据采集的最小单元,建立系统接口与数据分类、编码等标准规范,研究数据共享技术与数据安全保密技术,从标准规范和技术层面为信息孤岛扫清障碍。

研究制定数据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各委、办、局开放数据,通过行政管理、开放机制、共享技术、标准规范等消除信息孤岛,发挥数据资源的集成效益。

第三,建设感知网络,协同集成分析管理。城市是复杂的有机生命体,实时的人流、物流、交通流等城市运行的实时信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有重要意义。在现有传感器基础上,查漏补缺,逐步建设北京城市感知网络,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建立基础设施运营、公共安全管理等城市管理数学模型,集成城市应急资源、应急救援机制、应急救援方案,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城市隐患,自动匹配应急预案,提高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实现城市运行监测、隐患发现、响应的自动化,处理过程的科学化,建设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自流程的“智慧北京”。

四是典型区域示范,摸索“智慧北京”模式。北京城市规模大,人口数量多,城市管理复杂,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应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目标和当前的建设热点。城市副中心通州是新城,大兴新机场属于大型基础设施发展建设,都是新建、在建项目。与老城区相比,工作平台搭建、数据收集、新技术应用等均更容易实现。首钢片区的改造与利用面临城市复兴新机遇,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则是旧城复兴的典型代表。北京应尽快集中科技、人员、数据等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上四个区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摸索“智慧北京”模式,并逐步在全市重点区域覆盖,并向京津冀推广。

还应建设城市智能模型(City Intelligent Model, CIM),全面打造统筹平台。该模型是在北京地理信息资源公共平台基础上,集成建筑信息模型,将数字化的城市物质空间从室外推进到室内,实现对城市室内外、地上地下真三维全息场景模拟,对城市人流、交通、环境等全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与管理,对交通流、水流、空气流动、固废物的排泄等进行量化分析,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可视化、定量化与科学化,是智慧北京基础信息平台的核心之一。

建议全市所有新建建筑全面推行建筑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北京城市智能模型,打造统筹平台,提升单体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对单体建筑内的设备设施、人员、能源、消防等进行准确定位,实时监测设施设备运营状态。

此外,还应持续完善和推广网格化管理,构建“大城管”管理机制。尽管在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就已经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然而在实际建设中仍然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在具体实施中,信息资源采集更新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部门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开展,也阻碍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科技手段,一套城市管理高效运转的长效机制和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大城管”是其建设的核心工作,建议成立联动小组,督促有关单位共同高效地参与城市管理,成立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协同调度指挥,并推广到全市并实现整体覆盖。

北京应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北京市副中心建设及城市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社会主义体制优势,再次引领国内与国际的智慧城市创新与实践。

城市运行的实时信息对精细化管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责任编辑 郭隆

猜你喜欢
精细化智慧北京
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北京,北京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