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里追逐,浪里欢笑

2017-01-09 18:02杨林森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浪花评语电脑

杨林森

我很幸福地回忆着过去编印《浪花集》的点点滴滴,我也很快乐地从事着现在编印《浪花集》的方方面面。

我清楚地记得编印第一期《浪花集》的情形,那是2005年的夏天。

改作文、选文章、录入电脑、写评语、排版面……一股脑儿,从始到终,我包揽了全部的工作。本子上看作文,电脑上改作文,一篇作文看五六遍,一本习作集30来篇作文,等编好后,相当于详细阅读了一本六七万字的中篇小说。这些还是次要的,最苦的当然是在电脑上打稿了。打字速度本身就慢,一篇400字的作文,要打一两个小时。我记得当时正值夏日,酷热难耐,蚊叮虫咬很是烦人。为了斟酌评语用词,茶饭不思有点夸张,但冥思苦想是少不了的。

经过十多天的辛劳,第一本学生优秀习作集终于和同学们见面了。为了让习作集有点意思,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浪花集”,而且,还写了一篇序——享受创作的快乐。

我也清楚地记得学生拿到《浪花集》那一刻快乐、激动的情景。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浪花集》上,看到自己的习作“发表”了,同学们有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的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走到我的面前,连声说“谢谢,谢谢”;有的把文章指给别人看,嘴里说着“看我的,老师写了长长的评语表扬我呢!”……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编印了第二本《浪花集》,过程与第一本大致相似。

现在回想起来,编印《浪花集》很辛苦,可在当时,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很幸福。原来,累只是一种心态。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时,再多的工作量,再长的时间,你也不觉得累。如果有了厌烦的情绪,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你也会觉得很累。

2011年上学期,我又萌发了编印习作集的想法。

这次,我改变了做法,由过去的“单边奋战”变为“双边参与”。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是在每次的习作批改中,我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写得有特色的作文,除了写下富有启发性的评语,给出等级外,还特意写上一个“选”字;接下来,让被选中的同学周末回家打好作文发到我的QQ邮箱;再往后,我把发来的作文整理成册,打印数份发到学生手中,请他们相互传看,提出修改意见,写上评语;最后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由我统一校稿,复印后人手一册。

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浪花集》出了一期又一期。如今,78期《浪花集》如78颗美丽的五彩石,扑入同学们的心里,激起无数闪耀创作光芒的浪花。

编印《浪花集》,使我惬意地行走在作文教学的路上。从编印《浪花集》那一刻开始,看稿、改稿、评稿、与同学们交流成了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使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又丰盈,也让我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魅力四射。编印的过程,既是付出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无可否认,我的写作、排版、美编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一步步提高。

编印《浪花集》,让学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成功。每个写作的人,都有强烈的发表欲望。《浪花集》的编印,满足了同学们的这一愿望。

得知我要编印习作集,同学们心里充满期待,脸上写满快乐。有一段时间,他们争着打稿发稿,以至于班上的一台电脑不够用,我把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也让给了他们。《浪花集》征求稿发到班上后,大家争相传看,为了一个词,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句话,反复斟酌……昔日头疼的作文,却成了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交流思想的平台,展示才华的舞台。毫不夸张地说,看作文、改作文、评作文在班上蔚然成风。

我很难想象,此时还有什么比编印《浪花集》更能让同学们与原本头疼的作文建立起如此亲密的联系,对作文抱有如此持久的兴致,产生如此巨大的动力。

我不敢奢望像管建刚老师那样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办《班级作文周报》,我也不敢期盼像贾志敏老师那样用电台开办作文讲座,但我会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不断拓宽作文教学的新路子,让我的学生喜欢上我的作文课并因我爱上写作。

猜你喜欢
浪花评语电脑
浪花一朵朵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浪花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浪花
电脑子变学霸
逻辑
海上浪花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