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1-09 18:29冯尚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冯尚才

内容摘要:社会浮躁,人们趋利追名,忘记孝悌、诚信等,这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教育除了传播知识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教化百姓。针对现实,联系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教学任务和特点,首先关注了《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这本教材在当下意义;其次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根据社会现实做了解读,强调了这门选修课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对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向、思路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东风,本课程的教学应着力于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

关键词:诸子散文 核心价值观

三十多年前的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瑞典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遗憾的是作为我们自己的精神食粮,一度被忽视或者至少说没有被重视。直到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传统的美德才被重拾,再一次得到重视,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或者说整个的诸子散文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忠贞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是我们传统优秀文化的本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我们重塑社会人格,重构价值观念的“根基”。那么《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渊源性的联系呢?

一.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材编选在当下意义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传承了中国精神和儒家的德育传统。从国家的层面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提出的就是“富强”,这是“落后就要打”这一沉痛教训的深刻总结,《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一文中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是一个国家要“王”的前提条件,是强调富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富民;这二者合起来就是“富强”,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不败的根基,过去几千年需要它,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需要它。国富则民强,国强才民安。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富强是形式的逼迫,也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民主、文明、和谐更是《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内处处可见的。“行仁义,施人政”,讲“礼”说“道”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核心内容和主导思想,它的内在实质当然是实行民主,让人人讲“礼”遵“道”,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官与民之间的和谐统一,和平共处。第二单元第三课《民为贵》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全面大胆地反应了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中说:“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又说“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第五单元《尊生》更是对平等思想的经典阐释:“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不材之木》),一棵树与人之间都要求“你我都是物,怎们一定要对方成为自己的物呢”这样的平等要求,何况人与人之间?这些都是先秦散文的思想精髓,是古人倡导和追求的平等思想:君与臣要平等,官与民要平等,民与民要平等。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五课《人和》内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这就是“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为了和谐我们要讲“仁义”,要尊敬别人,要讲“礼”,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要反省自己:“……,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河难焉”,即便是别人有错我们也要做到不计较,有胸怀,愁何不“和谐”?现实社会中有很多悲剧都是因为我们太自以为是酿成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如果我们能从自身上多找原因,那么社会的完全和谐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了。

第二单元第七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加上“信”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诚信,也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保证。如果诸子们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忍”、“让”、“谦”、“和”,“格物致知”、“诚心正义”等,大家都身体力行了,都落实了,这不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吗?“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说人性本善。况且“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今天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性中本有良知的“召回”,是改变人们被异化了的或说有点偏离轨道了的价值观的纠正,也是当下教化民众亟待的举措和途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要“王”,既要养民,更要教民,这就是编选《先秦散文选读》的目的和意义,是固本强国、民族振兴的根本。

第五单元《鹏之徙于南冥也》告诉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不能像燕雀那样满足于现实,但同时又告诉我们,人不能为名利所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何等的聪明和智慧啊!……所有这些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和强调的东西,这也是编选《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世风浮躁的今天,更显得特别重要。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能在历史的今天重合、叠加,绝不是偶然,作为教育者必须深入探究二者的关系,深入思考编选《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在当下的意义,更应该认真落实好编选《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目的、要求。

二.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有关规定及要求的思考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学者,倡导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把道德做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他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同时也是处世之道、应时之法、察物识人、教养子女(《卫人嫁女》)等方面的智者,《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学当然也应当以传授他们的思想精华为目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汲取民族智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学习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升人格,提高修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这应该是给我们的教学宗旨。新课标内还随处可见如下这样的表述: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

——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

——使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

不是回避不选,新课标中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学在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真的不多,这是有课程选修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的,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根据课程特征和当下环境定好位,选好方向,把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传承文化等育人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对教学方向、教学思想的思考

着眼于当下,把《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这是必须的、无可非议。教材内容本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的,课程标准也要求以传承文化、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为主。“圣人教人,只是就人日用处开端”,先秦诸子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包括对后世的影响。就现在而言,孔孟主张和平的思想,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国内安定都有重大意义。老子主张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孔孟还主张忠孝,这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我们固本强国所必需的;同时儒家强调的规则、程序,法家讲“大车无轮,小车无軏,行之不远”,正是法制的基础。庄子反对人为物役,不为权贵礼法所拘,追求个体身心自由,倡导“不以物害己”(《庄子:秋水》),“不以物挫志”(《庄子:天下》)……所以当今时代,国家要富强,人民要民主,人类社会要长远持久的发展 我们就只能像汉内斯·阿尔文说的那样,再回到二千多年前寻找我们的老祖宗,在他们的墓前三思。

套句老话,“教育从娃娃抓起”,今天的高中生迟早是社会的主流。《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根据其内容、课程性质和课标的要求,我们没有必要再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了,要把先贤提倡的德行、修养、处世智慧内化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体现到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处世当中去,这样我们就把《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融合在了一起,既关注了当下,又完成了时代的使命,这就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和编选的思想内核。

参考文献

1.先秦诸子文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陈军.《图书与情报》.2004

2.《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
党员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