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过知酒香,读过知情长

2017-01-09 09:35刘秀银
江西教育B 2016年11期
关键词:春酒乡邻陶醉

刘秀银

肖培东老师在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上执教的《春酒》一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肖老师课上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们在惊叹赞美之余,回溯到语文教学的本源,真心体悟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钱梦龙老师说过:“培东做到了,而且做得如此成功,如此出色。在他的课上,朗读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如果把他的每一堂课比喻为一幢幢精心设计的建筑物的话,那么朗读就是这些建筑物赖以支撑起来的骨架。他的大多数课都是在师生的琅琅读书声中层层推进,最后进入文本深处的。”

【片段一】基于整体感知的读

师:每个字都是有感情的,同学们,春酒、春天、美酒,所以她要读出快乐的味道。一起来快乐地读读春酒。

生(齐):春酒。(快乐)

师:我听到了对春酒的那种甜蜜的回忆。还有同学举手,你说。

生:我觉得对于“春酒”应该遗憾地来读,因为母亲已经去世,而她也酿不出来那种家乡的味道。要很遗憾地来读。春酒(遗憾,声音略响)。

师:要把遗憾的感觉显现出来,还应该表现出再也寻找不到春酒的那种——

生:惋惜。

师:惋惜。再读读看。

生:春酒。(声音轻下去)

师:哎,这个时候她的声音就比较低沉了。好,请坐。你还想读一读,是吧?

生:我觉得,文章后来提到了她已经会做春酒了,但是她已经在异国他乡,她酿制不出故乡的味道,所以即使她会有自豪感,也是思愁满腹裹着她的心。

师:一丝惆怅、满腹辛酸、思愁满怀,读一读。

生:春——酒。(无限惆怅)

师:春——酒。哦,还有很多同学举手,谁还想试一试,最后一个机会。

生:作者写了很多对以前美好的回忆,她也很陶醉于这些美好的回忆之中,所以我觉得应该读出有一种陶醉的感觉。

师:陶醉的感觉,你试一试。

生:春酒。(陶醉)

师:哎,读得很陶醉。春——酒。

师:大家感觉到了吗?标题的本身其实是作品全部文字的凝聚。咱们真的不可忽略它的内涵。我们看出来了,“春酒”这个标题,凝聚了同学们阅读中的很多感情,这些感情可以归为几类呢?

生:两类。

师:对,两类。一类是回忆春酒时的陶醉、甜美、享受。一类是回忆清醒以后找不到春酒的那种惆怅、忧愁。我们就试着用两种感情去读读看。来,陶醉甜蜜的,预备,起。

【赏析】肖老师指导学生们读标题:或低沉,或高昂,或快乐,或惆怅,“春酒”被读得活色生香,意味深长。快乐之情,学生们理解起来没有难度,读得也很好。当有学生认为要带着作者酿不出春酒的遗憾去读时,肖老师在认可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于是学生还得出了“再也寻找不到春酒”的惋惜情感,声音也随之低沉了下去。这说明外在的有声地读,促成了读者与作者内在心意的相通。由此,“陶醉”“忧愁”两种情愫,两类读法,犹如两条小溪汇入作者思乡的感情之河。其实,读标题之前,肖老师已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整体感知,即“从整体出发,具体地感受文本全部的内容信息和形式结构,以得到一个对文本初步的、笼统的印象”,由此明确了全文的主要事件是“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做春酒”。散文重在表达“我之心”,学生们若能领会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意,散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初读文本之后,对作者情意的体悟,到了哪个层面呢?读一读标题,就可探知一二了。真没想到,读小小的标题“春酒”,却包含着大文章!

【片段二】基于理解词句的读

师:好,同学们,再想想,这个句子里面的第一句怎么读?我请个男同学来读,你来。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

师:你有没有代表过母亲?

生:没有。(众笑)

师:所以读不出这个味道来啦。能代表母亲,你说应该有种什么感觉?

生(齐):自豪。

师:哎,自豪。来,现在你懂了没有?假设某一天你代表你的母亲去——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很自豪)

师:哎,味道就不一样了,对吧。“我是母亲的代表”,小孩多高兴啊,可以一起上桌子了。另外,“我是母亲的代表”,除了读出作者的高兴以外,你觉得还能读出点什么?

(生思考)

师:来,你来。

生:我觉得她还写出了乡邻之间的那种亲密、融洽的情感。

师:乡邻之间的亲密、融洽,为什么?

生:因为她可以在乡邻那里吃春酒,然后还可以吃得鼓鼓的。

师:别人都认可她的身份。是吧?回家时还给她一大包东西。所以这里面还有乡邻的热情与淳朴。另外,再看你们找的词语都有很明显的情感成分,能不能从看似平淡的词语中也读出点这样的味道来?

生:我感觉“我是母亲的代表”就写出了母亲很信任我。

师:母亲对我的信任与宽容,母亲对我的认可与放心。这个母亲,大家注意,是不是只让她去了一次?

生:不是。

师:哪个词很重要?

生(齐):总是。

师:对了,在这些看似不含情感的词里找到情感,那就是阅读的高功夫了。一起再读读……

【赏析】于漪老师说:“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关键词句、重点词句,教学时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用重锤敲打,使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春酒》一课上,朗读,即是肖老师用来引导学生敲打词句的重锤,在这把锤子的敲打下,文本中那些貌似平淡无奇的文字,立时溅出耀眼的火花。此片段中,他的读法指导是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学生读得很平淡。肖老师提示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能代表母亲时会有什么感觉。学生领会,读出了自豪的味道。接着进一步追问:“你觉得还能读出点什么?”学生回答:“乡邻之间的那种亲密、融洽的情感。”于是肖老师再次增加难度,引导学生从看似普通的词语中读出味道来。在肖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懂得了:“总是,一个很平常的副词,却表现了‘母亲对‘我一贯的信任、宽容、认可与放心。”试想,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经过如此的精打重敲后,还怕学生们读不出其中的味道吗?穿行于文字的丛林,引领学生在诵读中咀嚼、品味,不走几个来回绝不罢休且乐此不疲,这就是肖老师充盈着浓浓“语文味”的教学。

醉过知酒香,读过知情长。琦君再现了故乡春酒的醉人甜香,肖老师的朗读教学更让我们见证了作者对家醅的情深意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渤海西路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春酒乡邻陶醉
外出打工开眼界 返乡创业富乡邻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吹牛不交税,作文共陶醉
“惠”泽乡邻情如“海”
你美丽,我陶醉
云,令我陶醉
小小回春酒帮你赚大钱45岁残疾大哥卖回春酒一年赚一套房
周崇臣:不陶醉 不懈怠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如此铺排意何在——《春酒》教学价值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