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不是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唯一目标

2017-01-10 12:53王爱武
中国经贸 2016年21期

【摘 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公有资本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尝试。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在活力、竞争力、效率上存在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的属性不同而产生的。公有资本的公平属性是第一位的,私有资本的效率属性是第一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目标带有混合性质,也就是必须兼顾两种资本属性的内在要求。目标的混合性质必然影响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

【关键词】资本属性;效率目标;非唯一性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公有资本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尝试。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在活力、竞争力、效率上存在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的属性不同而产生的。公有资本的公平属性是第一位的,私有资本的效率属性是第一位的。两种资本属性差异决定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目标带有混合性质,必须兼顾两种资本属性的内在要求。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调和公有资本追求公平和私有资本追求效率之间的对立,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就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挥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的各自优势,尤其是私有资本效率优势。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受到多重目标,多重利益主体,多个外部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尽管关于国有经济改革的目标存在摇摆,也经常被现实更为紧迫的政治问题所冲击,例如国有经济作为党的执政基础,对冲在追求效率过程中的不公平,保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等等,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效率迄今为止都是中国经济改革政策最为重要的方向。

宫希魁(1994)认为应该冲破意识形态羁绊,把所有制的制度观与效率观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效率放在优先的位置上。邵挺和李井奎从资本市场扭曲的视角出发,利用2001-2006年我国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要远远低于其它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私营企业的资本收益率最高。另外,实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只要消除这种资本市场扭曲的现象,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给资本收益率更高的私营企业,我国的GDP增长量就可以比目前提高3%~9%。从理论上上讲,效率高的企业会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效率低的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生产要素按效率原则在各企业进行配置;从理论上讲效率越低,退出竞争领域。Hsieh 和 Klenow(2009)的经验研究也证实了我国的金融扭曲会降低 15%-25%的制造业TFP 水平和 8%~11%的工业产值。刘小玄和李利英(2005)利用1994~2001年451家样本企业的数据,得到了各企业改制的典型特征,根据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动分析发现,国有股权的变化与企业效率水平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而私营资本的股权变化与企业效率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另一方面,尽管存在垄断利润,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38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总额占到了 500家企业总额的87. 9%,但其总资产利润率指标却低于500家企业的平均数。也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吴延兵考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私营企业具有专利创新优势但其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混合所有制有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发挥两者的优势;私企业的创新意识,国企的资源优势。

但是,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效率存在着争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无论统计数据,还是具体事例,都不能证明政府部门效率比私营部门低。许多国家如法、意、新加坡等,至今拥有不少经营效率不低的国有企业(垄断、竞争部门都有),就是证明。国家所有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能因为国有企业的相对低效率而完全彻底否定,Vikers和Yarrow(1988)、Nellis(200l)等学者又开始对大规模、快速的私有化所带来的负面问题进行了反思。在席卷全球的私有化改革中,是否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或是社会福利呢?英国经济学家Martin和Parker(1997)对英国各类企业私有化后的经营成效作了调查比较后发现,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显著提高;但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显。比如英国铁路局私有化后的绩效不仅仅下降,铁路事故的发生率也上升了。欧洲学者Majone(1994)比较了监管型国家中民营企业运作同福利国家实施的国有企业运行机制,认为两种治理模式都有存在失效的可能。朱东平(1994)也认为,混合所有制且私有企业两权未分离形态所能带来的社会剩余,则无条件地大于完全私有制。因此,只凭效率这一个指标的好坏,是不能武断地决定国有企业的存亡的。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具有不同于私人所有者的单一的利润目标,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将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关心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因而国有企业的存在会起到为私有企业所不可能起到的“调节”作用。在这种调节下,社会福利将远远大于完全的私有制下所能达到的可能值。

世界各国国有企业产生与存在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Toninelli,2000)。早期的国家所有权理论认为,政府可以利用国有企业作为公共政策实施的工具(Thiemeyer,1993)。对于实施战后重建或赶超发达国家而言,国有企业是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Pedersen amd Thomsen,1997)。Pedersen等(1997)对1990年欧洲12国家最大的1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其中约有20%的公司为国有企业。在现代经济学里,对于因市场失灵或社会偏好等问题,国家所有权和政府管制已被认为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两种可取的政策手段(Hansmann,1995)。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由于政府管制与国家所有权有着不同的 ,“委托一代理机制”及所需要的相应制度设计,而选取何者的关键在于要比较实施管制与行使国家所有权两者的成本孰小。Vickers和Yarrow(1997)认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垄断厂商如果违背了公众利益时,政府虽然可以通过竞争性条款和监管政策来限制这些商业活动,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操作的复杂性使得公有制成为了更完善的解决框架”。自然垄断产业治理方式主要有“国有化”和“规制”两种(于立,肖志兴,2005)。

也许可以说,效率不应该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唯一目的,这是已经被实践证实和理论可以证明的命题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会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反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将会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受到多重目标,多重利益主体,多个外部影响因素,从而产生外部强制的过程;这种外部强制最终又如何体现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部治理上;如何改革这种体制和机制,提升混合所有制的治理效率,提高混合所有制的综合竞争力,这些探讨涉及到对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治理理论的重新认识。

参考文献 :

[1]宫希魁.论所有制制度观与效率观的统一.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2期.55-59.2、

[2]邵挺李井奎.资本市场扭曲、资本收益率与所有制差异.经济科学. 2010年05期.35-45.

[3]邵挺.金融错配、所有制结构与资本回报率:来自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研究金融研究.2010年09期.51-68.

[4]Chang-Tai Hsieh and Peter J.Klenow,2009,“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25,Sep., pp45-68.

[5]黄群慧:《管理腐敗新特征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中国工业经济紹006年第11期.

[6]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2期53-64.

[7]刘国光.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开放导报.2007年05期,5-19.

[8]Vickers. John and George Yarrow,“Privatization?? An Economic Analysis, Cambridge* MA:MIT Press, 1988.

[9]John Nellis.,“Time to Rethink Privatiz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IFC DiscussionPaper, 2001.

[10]陆军荣.从所有权控制到政府管制:兼析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

[11]Martin* S.,&? Parker,D. , “The Impact of Privatization :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e UK”,New York: Routledge, 1997.

[12]Majone, G., “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in Europe”,West European Politics,1994, 17(3),

[13]朱东平认为.论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合理性.经济研究 .1994年05期.34-39.

[14]Pier Angelo Tomnelli, “The Rise and Fall of Stateramed Enterprise in the Western World”,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Press,2000.Thiemeyer, Theo.,w Deregulation m the Perspective of tiie German Gmem-wirtschaftslehre”,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9 1993. 139:405—418.

[15]Thiemeyer, Theo.,w Deregulation m the Perspective of tiie German Gmem-wirtschaftslehre”,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9 1993. 139:405—418.

[16]Pedersen, T. & TTiomsen, S.,”European Patterns of Corporate Ownership”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 Vol 28,No. 4(4th Qtr,,1997).

[17]Vickers. John and George Yarrow,“Privatization?? An Economic Analysis*^, Cambridge* MA:MIT Press, 1988.

[18]于立、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王爱武 (1970—),男,湖北随州人,博士研究生,学习单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赵振华(1966—),男,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主任,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2016年8月任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