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7-01-10 20:00周军莲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周军莲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并立足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新课程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理解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如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对创新能力的理解,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视角下对创新能

力的分析

1.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含义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创新能力应该是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经历数学学习和教育后,能够自主发现、认知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并掌握其中规律的一种能力. 创新能力的特征是求异求新,其实质与核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

2. 初中数学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时数学教学又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是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提升的不同侧面.

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在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中生而言,兴趣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生对外界充满好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第一次遇到方程组、函数等知识时,学生就表现出这样的心理倾向. 因此,如何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

愉悦欢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这一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改变严肃的教学风格,要求他们放低姿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激活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并积极进行解答. 同时,以幽默风趣的话语来活跃课堂氛围,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答教科书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当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情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其进行中肯的评价和善意的鼓励,由此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他们积极创新的信心,进而有效提升他们勇于创新的主动性.

例如,笔者在一师一优课平台上发现有个教师执教“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让学生充分参与,一开始便让学生有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情境设计:每组(两名)同学发30根木棒,请同学摆出直角三角形.

学生活动:借助三角板的直角,先拼出长分别为3和4的直角边,再拼上斜边5.

设计意图 设计拼图游戏,开课阶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预设了PPT,截图如图1~4.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他

们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这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问题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过程的问题,这主要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阶段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更要求学生主动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并积极参与课堂训练,同时与学生彼此合作,最终达到创新思维的提升;二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如果学生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那么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方法上存在怎样的缺陷.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1. 提升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从而强化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锻炼他们创新思维的效果.

2. 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进而增加学生对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的体验,积累相关经验,为他们自主创新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

3. 提供学生积极创新的机会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在于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多,他们的学习被限定在课堂,限定在数学考纲以内. 对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创新的条件. 例如,编写凸显多样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以更具独创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来分析和处理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无理数”这个概念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创新的机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借助一个情境,借此创新、生成多个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促进思维创新.

情境(PPT投影):现在有两张完全相同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如果将这两个正方形剪开,如图5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由这个情境出发,设置了如下2个问题.

问题1:拼接得到的那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问题2:拼接得到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 从问题的设计来看,“问题1”的起点相对较低,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很快发现这样的拼接面积不变,于是得到拼接得到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 学生在解决问题(2)时,思维卡壳了,也正是思维卡壳了,学生会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各种尝试,思维由此创新向外发展.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思考到如下几个问题.

生成性问题1:能不能估计边长大约是多少?

生成性问题2:能不能准确地表达边长?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吗?

生成性问题3: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整个探究的过程,虽然经历了挫折,但是探究欲望和问题意识都被有效激发,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创

新人格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锻炼他们的协作意识,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 学生的协作意识包括学生相互帮助、彼此合作、取长补短的意识,这与创新人格的容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互为补充. 教师要为学生相互协作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相互协作,从而让他们在相互协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同时也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和讨论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和思想.

初中生在协作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当学生以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创新能力时,教师要积极予以方法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以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方式开展协作活动,从而在彼此帮扶中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如果我们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即使当时记住了,课后很快也会忘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展示.

首先,预设问题:在△ABC的边AB和AC上分别取一点D和点E,如果要使△ADE与△ABC相似,应该再加一个什么条件?

然后,各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积极巡视,合理把握学习小组内部学生讨论的时间.

接着,视学生讨论的情况,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具有“特色”的小组派代表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是展示的过程.

最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前面学习小组代表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补充,师生一起总结出规律.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协作学习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针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时,他们不同的切入点将有助于彼此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彼此交流中激活思维,进而多角度地审视问题、探讨解决方法,这样将有效拓展学生认识问题的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