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策略分析

2017-01-10 23:23董斌艺
财会学习 2016年24期
关键词:董事会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董斌艺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支撑力量,他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生产支持。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加深,国有企业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环境下面临着众多的风险问题,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获得发展,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在如此的市场背景下,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模式,是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的重中之重。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优化一、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类学科的必修科目,其主要研究经济效益与风险环境的平衡性,以及采取对应措施的过程。风险管理是经济金融方面较为系统的管理方法,主要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阶段,但是其拥有很多的流程。 风险识别阶段,主要是预测和估计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和类型,以及此风险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风险是概念层面上的一种统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很难准确的反应或计算出此风险所带来的破坏力,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风险识别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企业面临风险时通过科学的量化风险程度,从而降低或者规避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风险识别阶段以后就是风险控制阶段,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识别阶段中确定的风险类型和程度,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来规避风险,将风险带来的破坏力降至最低点。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突变性,针对风险的突变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就是不错的解决方法。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准备很多套的应急预案,在风险来临时,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程度,选择不同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在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注意对风险的规避;在不改变企业大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对企业即将进行或正在进行的计划方案,稍作修改,改变计划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的发生。例如企业在关于人才战略计划方面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多种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训方案、员工激励机制等方法。(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在我国拥有很庞大的存在规模,是我国政府投资并参与的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发展力量。在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结构构成比较复杂,大部分国有企业还下属了比较多的子公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增加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是与企业的每一个子公司息息相关的,子公司数量越多,其控制难度就会增加,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纷纷在海外开展业务,设立海外公司。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不仅分为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还分为海外公司和国内总公司,大大的增加 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就应该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实时引进关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并在相关的法律政策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起了风险监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了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得到了加强和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员工素质不高、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组织体系不完善、董事会形同虚设、管理者控制意识淡薄等。国有企业一般都采用的是公司制,公司制的核心就是法人治理结构。而董事会的作用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至关重要。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是企业要拥有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高层相互监督制约,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一般情况都是国有控股,国有股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的作用经常受到制约,作用力小。国有企业虽然拥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效用。例如在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不少企业放权让利,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改头换面,使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叠。高层管理人员一人身兼多职,董事会的职权基本控制在内部人手中,公司治理结构比较混乱,内部控制基本没有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二)对机会和风险的分析不够,风险发生比较突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做好影响目标实现的内外部事项分析,区分是风险还是机会,有负面影响的事项对企业来说可能是风险,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或者抵消负面影响发的可能是发展机会,通过对风险和机会的分析,使管理层不偏离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如果没有对风险和机会加以识别分析,误导管理层发展战略转移,随时都可能发生风险。(三)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策略缺乏国有企业普遍都比较缺乏风险意识,因为他们长期受到国家的保护,对风险这个概念的认识都比较浅,风险管理机制更是匮乏,没有实质的专门机构对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例如中航油破产事件,中航油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并不是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未得到董事会的批准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改变企业战略目标,投资期货,最终导致中航油破产。中航油的破产的原因就在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对个人权利的制约和监督不到位;决策者缺乏风险意识,随意改变企业目标,风险管理制度没有发挥作用,内控约束力大大受限。(四)整体意识淡薄,随意改变战略目标风险管理蹇企业的目标分为几个层次,最高目标是战略目标,他通常是具有重大影响的长远目标,一般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通过经营目标来实现,通过可靠的财务报告,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企业管理者在确立目标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与风险偏好保持一致。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一)建设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良的情况,国有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变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系统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要克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内部控制系统自身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公司治理与之完美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另外要着重改革现有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坚决取缔一股独大,努力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并做好产权界定工作,确保产权清晰。第二,完善董事会制度,强化董事会的地位。董事会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关键,承担着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主要职责。所以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董事会的职责。对企业高层的任职也要杜绝交叉任职,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另外要董事会成员社会化,加强对公司权利的相互制衡。第三,要逐步完善监事会的组织机构,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二)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总是会对企业的目标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所以实施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第一,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把企业业务和可能受影响的相关事件进行充分的结合,全面考虑可能潜在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第二,强化管理者风险意识。企业风险与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是有很大关系的,有的管理层比较爱冒险,喜欢追逐高利润承担高风险,但没有考虑到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所以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应该要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第三,要主动管理风险。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风险大大增加。此时我国的国有企业应当主动管理风险,以企业的风险管理为引导,借鉴别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为企业的发展建立预警机制。参考文献:[1]陈颖.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4(19):70-71.[2]李杰姿.浅谈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J].会计师,2014(5):52-53.[3]林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4(5):44-45.(作者单位: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董事会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董事会规范高效运作需“闯三关”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