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群芳妒

2017-01-11 17:10曾蘅
收藏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墨彩梅花

曾蘅

上了点年纪睡眠就差点,但一般也不至于睡不着觉。可就有两个夜晚辗转反侧不得安宁,何故?原因是新获得一只墨彩帽筒,上面题句第一个字不认识。其实可以不知便不知,慢慢来嘛,可不知为什么,这次就过不了这道坎。猜了一大堆,总觉不踏实,就如此较劲着,查字典、上网找,皆因不能正确发音,不知如何下手。什么字?哦,“丙”字下面一个“支”(见图),急煞人啊!

后请教青萝拂衣老师,他说是个“更”字。上网一查,确系“更”的篆书写法。文人到底不一样,敬仰青萝老师的学养,更一层理解了宁静致远的道理。深居简出、手不释卷的书斋生活,少了不少热闹,也少了不少浮躁,更少了不少无法言说的不得已!

玩浅绛有年,几乎没有关注过(也是没有机缘)墨彩,近期阴错阳差地邂逅了两件,皆为“友石程”的绘品。一件已上网报告,此件大家在此也一目了然。我对友石知之甚少,更不知以“竹人”自号,此冒筒下部有篆书“竹人”二字印款,清晰确切。想不会无端的涂鸦,而应为明确的雅号,那为何不见程氏其他器物?

我想大约友石晚年偶尔使用。思想起来也不无道理,友石墨彩中画得最多的是竹子,一是他善画竹,二是他喜欢竹子,其墨竹在当今发现的晚清瓷上墨彩中有几人堪比?梅花还有金品卿比肩,竹子怕是圈内无人了,如此功力,以“竹人”自诩,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

题句书体很有意思,非他一般典型的行草。而是以汉隶为本,兼有篆书、北碑、唐楷笔意。更有意思的是还有“香”的异体字写法,小小题句,简短寻常,程氏不经意间遗漏出如此书法涵养。再看题句“更无俗韵能相杂,只有清香可辨真”,题句有借鉴又有创意,文白相兼,雅俗共赏,虽无半个“梅”,却把梅枝交错穿插的协调美与梅的清香表达出来,着实够人玩味。

起初青萝师言“更”,我读起“更无俗韵能相杂”觉不自信,原因是读古人字句少,后来想起伟大领袖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再读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句子,似乎对“更无俗韵能相杂”有了感觉。

友石晚期的字,已脱尽尘滓,用笔质朴简达,无意形式的雕琢,而重内在直觉表达和书道的自由境界,到此一步得融汇多少技艺与生活感悟,也从中看出了人书俱老,不露锋芒的藏拙,我以为这个“老”与“拙”,都有着无以言表的蕴涵的。

帽筒画面的主体当然是梅,梅似美的化身。陆游有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既把梅花的外形作了忧郁的描述,更把梅花的品性与人的感性经验统一起来,超越了形,也超越了味,上升至一种物与精神的契合。梅花的美是无所不在的,不信你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丑的梅花的、难闻的梅香?无论什么环境,野生的、园种的、盆栽的,梅一开花,就叫人喜欢,且显得尊贵和亲切,而这尊贵却又是能进入寻常人家的。

我偏爱梅,缘于小时候,每到腊月时节,我生活的这个温暖潮润城市,有老农从家里梅树上摘下来的梅枝,用草绳扎成把,挑着浅篮到城里卖,父亲一定会买上一把,拿回家插在素净的花瓶中,腊梅花清香四溢,为家里增添了“年味”,让我们享受更无遗憾又一年的滋味!

梅,真实的、植物的梅,无论什么形态都好看,我们何必要去拟人、比喻地修辞包装,也不必赋予它那么多寓意、精神,至于你因它牵情引事或其他什么的,应该是自己的私隐,莫贴标签、莫套格式,花就是花,每一束、每一朵都是生命自在平实的表达。

画却不一样,那是精神与情感的纠葛。有一年笔者见到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吴昌硕国画个展,多幅梅花都叫人驻足难移。喜欢的是他的笔墨,经得住笔笔细看,他的笔墨讲究和韵味无穷,以虚拟物象成就真实景象,生成观者的意象世界,留下了永久的梦影。

友石的梅花帽筒,以前我仅在徽州朋友家见过实物,即便友石的家乡,人们也以获得一件友石瓷品为珍贵。我这只帽筒的构图较为传统,也可谓经典,我想一来帽筒形制善于表现诸如梅、竹一类,二来晚期的友石对瓷上作画已十分自信娴熟,不必绞尽脑汁经营站位,巧作强扭,随手起笔、随兴而为皆不为过,所以出现信手拈来,一笔成庄的画面。整个梅庄找不到笔墨的接点,流畅之美舒服着眼目,难怪贵友石有普遍的认同,友石贵也是普遍的现象。

身边还有一友石的梅花温酒杯底。照说温酒杯空间狭小,画梅花未必便于施展。可高手不一样,他舍去树干,在树枝上做文章:冲天而上是一种想象,迂回曲折又是一去向。小小空间,全凭你的本事了。树枝看似平实简板,你仔细看,友石行笔多变,没有涂抹的板结,笔之到处,皆有不同接触面,却又稳定统一,处处有质感,虚拟中的真实最为打动人的。为什么能出如此效果?我以为友石有大量写生经历,画画时心有物象,有画之“源”,且有情感与精神的提炼,出来的“活”自然生动。

与前面帽筒一抹墨色不同,杯底墙上梅瓣微红,娇丽又剔透。花蕊就大胆了,来几笔夺目的大红,简直红透了你我的心思,见之,有说不尽的喜爱!

一笔行书:“一首新诗酒一巡,万花吟月自由人”,两句诗,把诗、酒、花、月、人,以及人与物的活动状态描述得美妙丰富,一件具有实用功能的温酒杯,因为书画的提点,一时呈现出深厚的文化意蓄,更具有国人精粹的文化特质。

大约程友石知道自己书法的分量,敢于大面积挥洒笔墨,自如、潇洒、怡然的行草,几乎是友石的书法标志。小楷不减笔韵,细细品,起笔、行笔、收笔,笔笔有讲究又自然畅悦,瓷上书画如此完美的结合,若无纸绢功底是不可想象的,这在浅绛画师中也是为数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人之一。

底款用红料写有“醉月”二字。大家知道“醉月轩”为友石堂名号,此处再现“醉月”二字,也是欲与器物、与诗句呼应。我们的先贤,自有的一套思情系统,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精神遗产。

我喜欢友石画梅的一气呵成与一鼓作气的笔痕,也喜欢他干雄枝健花柔的对比,花瓣浓淡相宜,又善于强调夸张,特别是高处独枝,向天而起,精神、健硕又含蓄、谦和,花蕊点点,生意盎然。尤其淡的淡得颇有意味,越淡反倒越引人深索,像今夜隐隐月光照着深处的朦胧,那里面会有什么?

又是一个清秋之夜,清风微凉,仰望苍天,月淡星疏,人间万家灯火,安泰吉祥。在寂静的夜晚,看着案台这两只瓷梅,思绪千千,哎,东寻西索常无济,不期美物自有心!(责编:辛友)

猜你喜欢
墨彩梅花
墨彩交辉写精神——张福有人物画解析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梅花绝句·其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墨彩新象
——陈智猛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北海水彩精品展
梅花颂
梅花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