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转基因杂交棉江农棉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17-01-12 12:30杨磊张扬栋
中国棉花 2017年10期
关键词:棉田区域试验转基因

杨磊,张扬栋

(1.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2.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西九江332000)

高产优质转基因杂交棉江农棉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杨磊1,张扬栋2

(1.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2.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西九江332000)

江农棉2号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出的高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江农棉2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江农棉2号;棉花;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江农棉2号是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杂种优势选育的高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在大田生产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铃大、抗逆性能强,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和湖南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四川丘陵棉区春棉种植。

1 选育过程

江农棉2号的父母本是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对多个丰产、优质抗病材料进行配合力测定,筛选出12-40、赣棉11号等配合力高的亲本。母本12-40是自1999年从转基因抗虫棉GK19[1]中通过系统选育出优良单株,经定向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高产、铃大、易采摘的新品系;父本为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提供的赣棉11号优系,是从优质、高产、抗逆棉花品种赣棉11号[2]中通过系统选育出的优良后代。2003年进行杂交配组,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赣审棉2011001)。江农棉2号因表现突出,江西省种子管理局推荐参加2013―2014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7)。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特性

江农棉2号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株型较松散,株高117.5 cm,果枝长、较平展,茎秆较粗壮,无茸毛,叶片较大,叶色较深,不早衰,吐絮畅,铃卵圆形,吐絮畅易采摘,絮色洁白品质好。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江农棉2号春播生育期126 d。第1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30.5个,铃卵圆形,铃重6.3 g,衣分42.1%,籽指11.1 g,霜前花率93.9%,僵瓣率10.7%[3-5]。

2.2 产量表现

在2013-2014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江农棉2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3996 kg、1 678.5 kg和1578 kg,分别为对照鄂杂棉10号的104.8%、107.2%、106.6%[3-5]。2015年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中,江农棉2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3838.5 kg、1 684.5 kg和1611 kg,分别为对照鄂杂棉10号的 104.4%、107.8%和 107.4%[5]。

2.3 纤维品质

2013年和2014年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各试点分别取样,送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测定结果平均(HVICC校准):江农棉2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30.4 cN·tex-1,马克隆值 4.9,断裂伸长率 5.8%,反射率77.7%,黄度8.3,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2.4 抗性表现

经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抗性鉴定,江农棉2号表现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与育苗

脱绒包衣种干籽点播,营养钵育苗,以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直播时间不能晚于4月底,不可作夏播棉种使用。

3.2 移栽

以4月底至5月上、中旬,苗龄25 d左右移栽为好,或棉株有2叶1心后移栽。密度应根据当地肥水及气候条件而定,平原洲地棉田2.25万~3.00万株·hm-2为宜,丘陵棉田以2.4万~3.3万株·hm-2为宜。选择健壮苗,栽钵深度宜以钵面略低于土面为度,栽后培土,并随浇定根水。

3.3 化学调控

全程化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在2叶1心期轻控1次,蕾期、花期各控1次,打顶后重控1次,以塑造理想株型。蕾期用缩节胺7.5~15 g·hm-2,花期和花铃期用缩节胺 30~45 g·hm-2进行化学调控,株高控制在1.2 m左右。

3.4 科学追施

施肥时应轻施苗肥,稳施早施蕾肥(以磷、钾肥及有机肥料为主,少施速效氮肥),重施花铃肥,并注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补施盖顶肥,喷施叶面肥。中等肥力棉田籽棉产量约5250 kg·hm-2,一般全生长期施纯氮 420 kg·hm-2, 纯磷 165 kg·hm-2,纯钾 390 kg·hm-2。

3.5 病虫草害防治

重点防治第三、四代棉铃虫和第二、三代红铃虫,兼治棉蚜、红蜘蛛、盲蝽、斜纹夜蛾等其它害虫。结合虫情测报和棉田查卵,掌握害虫孵化盛期,用10%啶虫脒、1.8%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农药复混进行化学防治。用新克黄枯、枯草芽孢杆菌等防病药剂100倍液喷施和灌根防治枯、黄萎病。草害严重的棉田,在地表干燥发白、无风的条件下,用41%草甘膦水剂带罩定向喷雾除草1次。

3.6 田间管理

高温干旱的7―9月份,根据棉株的生理需求及时灌水抗旱,以满足棉株生长发育的需要,保证棉铃发育阶段的水肥协调。中上等肥力水平棉田以18~20个果枝打顶最理想,其它类型棉田在立秋前后完成打顶工作。及时做好清沟排渍、除草培土、抹赘芽、打边心、打老叶等田间工作。

[1]施爱民,涂松林,胡国祥,等.转基因抗虫棉GK19生产试种示范与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0(1):18-21.

[2]刘亚平,涂祈钧,柯兴盛,等.优质高产新品种赣棉11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棉花,20004,26(2):27-28.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棉花新品种动态——2013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棉花新品种动态——2014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棉花新品种动态——2015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ransgenic Hybrid Cotton Jiangnongmian No.2 with High-Yield and Fine Fiber Quality

Yang Lei,Zhang Yangdong

S562.03

A

1000-632X(2017)10-0026-02

10.11963/1000-632X.ylyl.20171011

2017-8-27 *通信作者,jxmhsyl@126.com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141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8-36);江西省农村领域重大专项(20152ACF60020)

猜你喜欢
棉田区域试验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转基因,你吃了吗?
更 正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苦豆子条带对棉田捕食性天敌发生的影响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