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博物馆典藏系列|世界心血管诊疗发展历程之Einthoven与心电图

2017-01-12 20:19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波形心电图心血管

心血管博物馆典藏系列|世界心血管诊疗发展历程之Einthoven与心电图

Einthoven是西班牙犹太人的后裔。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前荷兰东印度群岛的爪哇岛(现为印度尼西亚),父亲是爪哇岛中北岸海港三宝垄市部队医院的一名医师。

Einthoven最初的研究也是应用Lippmann毛细管静电计记录的,但因技术粗糙、波形记录不理想,图形只有心室波(称为V1波和V2波)。经改造后使图形有了显著改进,可以看到心房波,记录到的心电图波群从2个波增加到4个波,被命名为A、B、C、D波。但因静电计中水银柱的惯性和摩擦力影响了记录的图形,他仍不满意。由于受到物理学进展的限制,当时还没有生物电放大器,他又用一种数学矫正,使图形变得清楚了一些,但这种繁笨的方法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01年Einthoven设计的弦线式电流计问世,图形稳定,波形相对清晰,为了与以前的图形区别,他将记录的心电图波形分别标记为P、Q、R、S、T波,第二年,又在T波后记录到另一波,取名为U波。1902年Einthoven对心电图各波的命名一直沿用至今。1903年他首次发表了“一种新的电流计”的论文,并获广泛承认。这不是这项伟大工作的结束,而恰恰是一项巨大工程的开始。最初心脏电流记录技术的名称很多,但自Einthoven提出“Electracardiogram”后心电图的名字就最后被采用为专用名词了。心电图的问世,对心律失常、心脏电活动的形成、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深入研究起了决定性作用。以后,他继续对弦线式电流计进行改进,先后设计了多种型号。1906年他首次记录了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等。

Einthoven也一直在研究导联的标准化工作,1906年他提出双极导联的概念和等边三角形学说,立即得到公认。

1908年他发表了“心电图新认识”的论文,阐述了他记录心电图的临床经验,进而消除了其他人对他工作抱有的怀疑。为了推广使用心电图技术,Einthoven一直在寻求有实力、信誉好的公司生产心电图机,1908年由剑桥公司承担生产,直到30年代初弦线式被电子管、晶体管的放大器替代。Einthoven发明的弦线式心电图机由Cohn在1909年首次带到美国,在美国引起轰动,并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美国普及。

Einthoven在莱顿大学医学院担任过教务长和院长,在一次演讲中回顾了电生理特别是心电图的发展及意义,但他没有提到这些工作大多数是在他的实验室完成的。Einthoven还常常感谢他的技术员VanderWoerd,称他是技术与智慧极高的助手,心电图的发明问世与他的功绩是分不开的,因此1924年还将诺贝尔奖金的一半赠送给已去世的技术员的亲属。他在诺贝尔获奖演讲结束时说“心脏病的科学进入了新的篇章,它不是靠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许多天才的科学家,超越了任何政治藩篱,潜心专研而成。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了科学的进步,为了达到造福于深受疾病折磨的人类的目标,贡献了全部的精力”。他总是把众人的功绩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看成是战斗队中的一个成员。Einthoven在晚年仍然忘我地工作,象许多科学家一样,他重视生命的质量而不是持续的时间,不顾身体的消瘦,体力的衰弱,他继续努力工作着。他曾预感到自己体力不支,1922年在给女儿的信中提到“估计我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在70岁之前我会病得很重,病残或死亡”。他的预感没有错,67岁的他因腹部肿瘤而逝世。临终前他拍摄了几张珍贵的照片留给后人,实际上他留下了一种永恒的科学精神。Einthoven无愧于“心电图之父”的称谓,无愧于诺贝尔奖的荣誉,无愧于全世界对他的崇敬。

100多年来,心电图机不断改进,心电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心电检查内容不断拓宽,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成为现代化医院四大常规(心电图、临床检验、放射、超声)诊疗技术之一,由Einthoven发明创造的心电图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实用、无创、简便、准确和廉价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猜你喜欢
波形心电图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基于时域波形掩护的间歇采样干扰对抗研究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基于Halbach阵列磁钢的PMSM气隙磁密波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