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段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2017-01-12 23:50汪超中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汪超中

摘要:有效的预习,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新知,提高课堂交流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了师生关系,还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策略;教学现状;预习兴趣

一、有效预习的意义

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但是看看我们现在的预习现状却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同学课前偶尔预习一下,且花很少时间预习(约10钟),预习时,大多数同学只是把段落标好,画好词语,最后通读几遍,能在不懂得词语旁边写上注释已经是很认真的了,找出重点和难点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作业的检查的不及时或未疏于检查。至于怎么做,是否有成效缺少评价标准,以至于学生也只是注重预习作业的结果而忽略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恰恰是针对当前的预习情况,把研究范围指向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从而探索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途径、策略等,并根据学生的预习的反馈信息,把预习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把预习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的基础上拓展和丰富教学理论研究,为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研究资料。同时,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二、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赏识与奖励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前提。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如,课文提前读通顺了,(包括生字新词)读音过关的,奖一分。能够解决阅读提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加两分。能够自己查阅文章背景资料的、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够读完课文有所思,提出问题的;能在读课文的时候,在文章边上写批注等等加三分。整个预习过程都认真主动去参与的孩子,将被评为本班的“预习之星”。有些略读课文往往故事内容精彩,很适合表演。在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的预习中,为了增强趣味,我让学生在自己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主合作找班里的小伙伴,排演课本剧,由于课文本身讲的是与之同龄孩子的事,加之是抗战题材,学生非常感兴趣,后来课堂里演起来是妙趣横生,既逗乐了班里的学生,也记住了人物。为他们在锻炼自己能力的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传授预习方法,明确预习方向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其认知规律,参照课程计划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可以教给学生以下预习方法:首先,语文教师要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比如在预习一篇课文内容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课文,归纳新课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相联系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其次,尝试做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课文内容,然后再尝试练习。遇到科普,生活观察实践类的文章预习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观察,比较,思考等活动,体验感悟所预习的内容。再次,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感悟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四、课内预习、由扶到放的策略

语文的课前预习一般由学生自己在家进行,但是如果一个班级到了中高年级,班里的大部分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就不得不采取课内预习、由扶到放的补充策略。对于还未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将预习安排在课内有较多的优越性。一是时间上可以保证;二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气氛也可以相互感染;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指点,解决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内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进行课外预习了。有了课内预习打下的基础,课外预习就可以放得开手,放得下心。有计划的课内预习,是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花的时间是必须的,也是有价值的。

五、区分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搞预习

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培养预习习惯的初期,教师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区分,因材施教搞预习。例如,对于学困生,预习时可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多读几遍课文、学习生字、画出不懂的词句;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查些资料、多问问题。对学困生要多多鼓励,当他们因为自己的预习而跟上了教师上课的节奏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不会如坐针毡了。其他学生预习时所查的资料、所提的问题如果也能得到回应,他们也会觉得课上得很充实。这就是预习带来的快乐。

六、检查、督促不可忽视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大多数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依赖父母督促的比较多,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意识不强,课前预习没办法全面展开,学生没条件查阅资料。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安排检查反馈的环节。检查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书面预习作业,查阅后可盖朵小红花或写个“好”字。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