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2017-01-12 00:21岳太坤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探索

岳太坤

摘要: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课堂亟待优化。笔者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初中体育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教法;探索

在新课标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成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方面有如下几点试探。

一、要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主动自主中学习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的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锻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二、改善和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是有生命、有好恶、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处于被动甚至压抑状态,就难以发挥主动性,更谈不上创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健康、愉快的气氛和情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下锻炼,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教学过程显现出来的审美意向和创造性,用简练的“好”、“你这真棒”、“太好啦”等激励性词汇进行评价。如投篮教学中,只要学生一投进去就及时加以称赞“好球”;在教学支撑跳跃时,对于胆小的学生只要他们跳过,就及时给予“你太棒啦”的称赞等。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获得心理满足。总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以快乐体育为主导,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快乐体育为主导,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合理使用情景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身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又要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笑容。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带动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过去唯师是从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学生都被训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小绵羊。老师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应着老师做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想象的空间,哪有机会提出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什么创造发明了。显然局限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探究,让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石国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4(5).

[2] 文海山.新课改下上好中学体育课的探索》《中华教育论坛》,2007.06.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探索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