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017-01-12 00:29罗晓丽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知法演讲比赛法制

罗晓丽

摘要: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很大程度上确是少了些许叛逆,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奔着大学的目标来的,思想上和理智上都比较成熟,然而还是一小部分学生的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这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规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定去做。国家制定相关法律,目的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语文学科偏重人文性,不仅担负着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生活。每个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法律,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如果我们不小心违反触犯了法律,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己,我们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法纪,做一个合格的公明,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作为一名高中老师,在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要学习到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法律素质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高中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三、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法制教育

每学期,我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另外,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学生如果那一天无意之间违犯了国家法律的某条规定,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妥善解决。

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知法演讲比赛法制
难忘的小小营养师演讲比赛
大断面公路隧道岩溶探测及施工处治技术探讨
注册中心举办“我为住建添光彩”演讲比赛
了意
论法官知法原则在商标行政纠纷中的适用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本刊在湘潭县举办初中生演讲比赛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三原县开展法庭审判进校园活动 增强学生知法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