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清韵雅 曲妙情长

2017-01-13 06:58果实桃子
曲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南音将进酒传统

果实+桃子

舞台上,她手捏兰花指,脚踩莲花步,朱颜轻展,顾盼生辉,清丽婉转的嗓音暖暖地流进心田。许久之后你会发现,这清雅细腻的唱腔发自于她的心里。舞台下,她是南音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就是庄丽芬,一个“80后”的青年南音演员。

坚持不懈 成就今日辉煌

“千年雅乐的艺术魅力令人越爱越深,南音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学习口音、发声、识谱,再到演唱、提升、演出,在20多年的南音学习和研究中,庄丽芬一步步走进南音,不仅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根基,也积攒了很多演出经验,同时又探索南音的新时代性,备受海内外南音弦友的喜爱。

庄丽芬不断学习,频繁演出,所有的经历和经验不断地充实和滋养着她,她的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她曾荣获福建省第五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水仙花”戏剧比赛金奖;2005年7月主唱的南音《生命的交融》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精品节目奖;2007年12月获得福建省第六届“武夷奖”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2010年出版个人南音专辑《弦管》,同年6月演唱的《千家罗绮管弦鸣》获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2012年12月在第五届福建省艺术节·第二届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中荣获演员表演一等奖、剧目一等奖;2013年荣获“2013海峡两岸欢乐汇”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一等奖;2014年,庄丽芬荣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填补了福建省该奖项的空白。

获得“牡丹奖”之后,庄丽芬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继续学习,继续努力。2015年她主演了首部南音剧《凤求凰》,并参加第六届福建省艺术节·第三届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荣获演员表演一等奖第一名、剧目一等奖第一名,同年她还入选为中国曲协首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十朵“牡丹花”之一。2016年5月她受聘担任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分赛区评委,同时还在福建电视台《海峡艺术名家》栏目录制了《千年雅乐 牡丹初绽——庄丽芬》专题片。

弘扬南音 低吟高歌皆有致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刚刚工作时的一次经历依旧让庄丽芬记忆犹新。毕业后不久的她有一次下乡演出,开始还有些观众,演到一半,台下只剩乐团里的一位领导和蹲在身边的狗了。虽然当时大家把这件事当成笑话,但这却给了年轻的庄丽芬重重一击,她开始思考南音的传播和传承问题。

传统南音演唱的大多是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演形式比较单一,节奏非常缓慢,慢撩慢拍,观众群更多的是老年人。年轻人真正喜欢南音、愿意学唱南音的并不多。在庄丽芬看来,从古至今,每一个朝代流行的乐曲都是受当时人们喜爱的,南音想要发展,也要根据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与审美心理,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所以她一直尝试在传统南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保留南音的曲调、唱腔的同时,在舞台表演形式和演唱内容上进行创新。

比如他们做过一场用唐诗、宋词谱曲的新南音演唱专场,这个专场保留了传统南音的曲调,演唱的内容使用了唐诗、宋词,表演形式除南音四管外还加入了古琴伴奏、民乐伴奏等一些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吸引了更多观众群,特别是年轻观众。乐团领导与老师们觉得庄丽芬的嗓音在高音部有较强的张力,演唱技法上有不错的表现,能够在高低音的转换、快慢节奏的衔接中回旋自如,于是就让她学唱《将进酒》这首曲子。她把所能搜集到的李白的相关资料和诗作读了个遍,凭借对《将进酒》的诗意解读,全面调动自己多年来学唱南音的技法心得,完美演绎了这个作品,并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作为运用古典诗歌创作而成的南音曲目,《将进酒》在保持南音艺术本色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传统曲目不同的创新之处。庄丽芬认真分析了该曲目:“为了体现李白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旋律、节奏、音调要随着语言情感时低时高,时慢时快,而不是固守南音‘慢撩慢拍的陈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开头的两句,其情感概括起来就是‘嗟叹二字。这里采用南音传统的曲头起句的‘慢吟唱法,要细细地、慢慢地,一咏三叹地唱出来,仿佛李白在酒醉之后一声声的停杯叹息,但是要保持声音的张力,不能因为节奏慢而让每一个字的力度减弱下来。那种发自内心的人生悲凉,除了回旋往复的悠悠曲调,再也没有其他旋律可以表达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四句的节奏开始加快,声调一下子上扬到高音部,旋律气氛开朗起来,不再像刚才那样的深沉低缓。节奏上的由慢转快、声调上的由低到高,一定要过渡好,要给观众一种雨过天晴的明朗感,才能顺着李白的情感线把气氛调动起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几句李白自我放纵的劝酒词,在节奏上由慢而快,再到飞扬飘逸。声调上也是时而深沉款款,时而高亢激越。‘杯莫停这一句运用了欢快清扬的拉腔旋律,配以响盏、木鱼等打击乐器,在唱腔上以颤音手法辅助渲染。整个情境在经历了上一段的转折之后,进入了一个欢悦轻曼的氛围。无论是台上的表演群体,还是台下的观众群体,一下子都随着动听悦耳的丝竹,从‘君不见的沉闷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调侃中升华出来。配器的巧妙运用,在‘请君为我倾耳听之后,音乐停顿了两三秒钟,让观众期待诗仙李白想要请朋友去倾耳听什么?在停顿三秒钟后,突然很欢快、跳跃地唱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再转而用缠绵戏谑的旋律唱出‘古来圣贤皆寂寞一句,收归深沉缓慢地演唱‘惟有饮者留其名。又忽地唱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再度用欢快的拉腔,把气氛飚起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又从欢快跳跃慢慢过渡到缓慢深沉,复归南音传统唱法的悠韵绵长,最后一气呵成将全曲收官。这一段是《将进酒》中节奏快慢、声调高低转换最频繁最强烈的一个精彩唱段。”

整首曲子每一段每一句,在运用唱腔对节奏快慢与声调高低驾驭的同时,生动描绘了李白复杂的心灵旅途。其中,要始终保持嗓音的张力,低缓不代表声音的脆弱,高亢也不代表歇斯底里的呐喊。低吟高歌皆有致,是庄丽芬内心深处对《将进酒》这首曲子演唱的领悟与概括。好嗓子并不意味着好的演唱,对辞藻的诗意解读,对古人的心路体悟,对快慢高低的融通把握以及贯穿始终的共鸣与张力,这一切都是至关重要的。

汲取精髓 从单唱形式走向多元

南音剧《凤求凰》的曲调与传统南音一样古韵十足,但唱词却是全新的创作,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演绎千古爱情故事,体现当下人对于爱情的思考和认识,用当代的审美来演绎传统南音艺术,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彰显南音的美学特质,展现独特的乐器及演出样式。《凤求凰》是泉州南音第一个有剧情的创新力作,作品借用了深入人心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这部剧的“女一号”由庄丽芬饰演,她扮演的卓文君气质高贵,清雅的演唱风格将原汁原味的南音呈现在海内外观众面前。此外,她还有琵琶自弹自唱和四宝、酒盏的演奏,将南音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沉醉。

“《凤求凰》无论是演唱还是舞台表演,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通过这个作品的成功演绎让自己在艺术上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庄丽芬说,“《凤求凰》是在保留传统南音曲调的同时对舞台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女主角卓文君所有唱段是作曲家吴世安根据我的声线量身定做的,在保留传统南音演唱的同时,又在音域跨度上和音乐表现力上突破传统南音的演唱。传统南音是以单曲演唱为表演形式,而这部作品是一个有故事情节、整个情感贯穿全剧带有表演性质的节目,不同于以唱为主、舞台表演较少的传统南音表演,这对于南音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开始接触这样的表演我压力很大,特别是度的把握,我的理解是南音应该有自己的表演方式,应该用一种沉稳、大气、走心的舞台表演形式来展示,这才符合南音这一高雅艺术。”

《凤求凰》这部南音剧,柔美婉转的唱调,华丽高贵的造型,销魂蚀骨的舞蹈,推陈出新的编排,尤其是庄丽芬出神入化的演绎令观众为之倾倒。现场很多专家、观众称赞:庄丽芬果真是艺术的精灵,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艺术感受力,娇美的扮相,一举手一投足中的古典美无与伦比,南音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肩负责任 致力于南音传承

作为南音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庄丽芬一直努力进行着南音传承教育工作。20年来的南音学习、工作历程使她逐渐认识到,创作再多的南音精品,荣获再多的大奖荣誉,都不如把南音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给更多的青少年一代重要。于是,在南音乐团工作之余,她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南音走进校园课堂”的传承事业中。在工作中,她认为最有危机感的是“母语”问题。闽南语是闽南文化赖以生存的“母语”载体,闽南语泉州腔又是南音艺术得以维持传承的“母语”载体,现实情况是部分“80后”的闽南话泉州腔并不地道,时不时夹杂着普通话的发音痕迹,而此现象在“90后”“00后”中显得尤为严重。这使得南音校园传承出现了学生们唱南音“咬字”“吐字”不规范、不圆润等诸多问题,折射出的根本原因是南音作为一门古典艺术,它的文化形态与现代青年一代的文化形态如何对接融合的难题。

在教学曲目的选材上,除了《直入花园》《风打梨》这些入门曲目,南音界还积极创作了以家喻户晓的古典诗文为题材的新曲目。中小学生新奇地发现,他们课堂上要学要背、考试时要默写的《静夜思》《陋室铭》等诗文,居然可以通过南音这一艺术形式吟唱出来。学习南音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教学曲目题材与学习兴趣的问题解决之后,就是关于“母语”载体的问题了。庄丽芬以李白的唐诗《静夜思》为例进行了解释:“因为泉州话源于晋唐时期的中原河洛话,珍贵地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音韵,分为文言的‘文读与口头的‘白读两种读法,且很多字呈现‘一字多音的状态,这是南音艺术形式显得古色古香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这首唐诗如果用泉州话来演唱,比用普通话要更为古朴动听。但关键是学生们的泉州话,特别是泉州话的‘文白要念得过关。第一句的‘床前明月光,‘床‘前‘月‘光四个字都是一字多音,不能念平常口头的‘ceng‘juen‘yei‘geng,而是要念文言的‘cong‘jian‘yuai‘gong;而第二句的尾字‘霜与第四句的尾字‘乡在泉州话中也都是多音字,不能读‘seng与‘hieng,而应该读‘song与‘hiong。这样整首诗每句的尾字,全都押‘ong韵,如此唱来才会曲韵调和,字正腔圆。可见,严格把握好语言关,是在中小学课堂上传承好南音艺术的重要第一步。”

相对于中小学的基础性普及,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南音传承工作更侧重于对南音艺术门道与精神的谆谆善诱。每一首南音曲目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件南音乐器都有它的窍门,要从这些方面将高校学生锻炼成为在精气神上都与南音古老艺术相契合的专业传承者。

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而传承的生命在于精神。在传承南音技艺的基础上传承南音精神,这是庄丽芬所认为的南音校园传承事业的灵魂所在。“只会弹只会唱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领略南音的艺术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南音将进酒传统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FATE, PLAY, LOVE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少年力斗传统
《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
清明节的传统